APP下载

河南省一起非洲猪瘟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19-10-12刘礼杰王君玮朱芳兵王存炎班付国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屠宰场猪舍猪瘟

盛 敏,刘礼杰,王君玮,张 志,朱芳兵,王存炎,班付国

(1. 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3. 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新乡 453000;4. 获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获嘉 4538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2018 年8 月3 日,我国首次报告发生非洲猪瘟疫情[2]。2018 年9 月12 日,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防疫员在例行疫情排查时发现,某猪场有生猪不明原因死亡,随后按程序上报并采样检测。9 月13 日,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步诊断该起疫情为疑似非洲猪瘟,9 月14 日,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3]。疫情确诊后,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与河南省畜牧局相关人员组成部省联合调查组,对此次疫情进行了调查。

1 调查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可疑病例 2018 年8 月3 日以来,出现精神不振或采食量下降,有高热、呕吐或运动失调症状,或剖检有脾脏异常肿大、易碎,或出现脾脏出血性梗死、颌下淋巴结出血、腹腔淋巴结出血、肾脏出血、胃肠出血病变的猪只。

1.1.2 确诊病例 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的猪只。

1.2 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涵盖:疫点、疫区及受威胁区内的养猪场(户),以及与阳性场点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其他养猪场(户)、屠宰场、饲料厂、生猪中转站和农贸市场等。

1.3 现场调查

1.3.1 资料收集 利用卫星地图,标出猪场位置;调阅养殖场生产记录、存出栏记录,了解猪群饲养管理、发病和死亡等情况,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调阅生猪及产品调运等记录;协调食药监部门,让其提供有关市场的猪产品销售及来源情况。

1.3.2 现场勘查与访谈 现场勘查疫点,借助卫星地图了解疫点周边区域环境,尤其是疫区和受威胁区内养猪场(户)分布。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同相关人员核实发病场的饲养管理、发病情况(含既往)等信息;寻找首发病例,重点了解首发病例出现前30 d 的情况。绘制发病猪舍分布图,标出发病栏舍和发病顺序。与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兽医站的相关人员,以及村级防疫员、猪场负责人、猪场工人、屠宰场负责人、动物检疫员等进行座谈或访谈,了解疫区和受威胁区的生猪存出栏数量、主要流行病种、疫苗使用等信息;搜索相关病例,了解相关生猪贩运经纪人、生猪交易市场、屠宰场等信息。

1.4 样品采集

对疫点以及与阳性场点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场点进行分组采样。在养殖场(户),采集病死猪组织、生猪全血样品以及环境、饲料样品;在生猪中转站和屠宰场,采集血液、组织、环境样品;在农贸市场,采集生鲜肉店铺的冷库血水等环境样品。

1.5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使用Excel 软件录入并整理,明晰疫病发生经过,提出疫源、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假设,并进行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场概况

该场位于新乡市获嘉县太山镇程操村西北,地理坐标为N35°12'13'',E113°42'46'';大门朝南,门口有一条乡道与外界相通,西边、北边和东边是农田;距离S230 省道4.2 km,距离S225 省道6.1 km,距离S308 省道7.2 km(图1);附近没有野猪出没。2018 年初,该场尚未完成基础建设就开始引进猪只饲养,发病时该场仍在施工中。发病前该场共存栏生猪2 187 头,其中种公猪2 头、经产母猪150 头、后备母猪35 头、哺乳仔猪420 头、保育猪650 头、肥育猪930 头。

2.2 饲养管理情况

该场为自繁自养猪场,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相对分开,但饲料配制和存放区与生活区同在一个院内。饲喂的饲料为成品预混料与麦麸、豆饼(豆粕)、玉米等自行混合而成的,曾使用“粉+粒”形式的全价乳猪教槽料,从未饲喂过泔水。人车从外面道路进出养殖场,采取分流模式,有消毒池隔离。人车进出生产区也采取分流方式,人员进出有专门的室内消毒通道。施工人员和车辆每天穿过生产区进入施工区域。场区内未进行定期消毒,场内道路未设置净道、污道。但从调查情况看,进场消毒措施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门禁松懈,疫苗、兽药、饲料销售人员等常直接进入猪场生产区。

图1 疫点地理位置

场内共有饲养员4 名,其中3 名为附近村民,1 名为场主的儿子。具体分工为:饲料配制1 人,配种、防疫和妊娠母猪管理1 人(场主儿子),产房管理1 人(同时负责肥育舍加料,并在场主儿子不在家时负责妊娠母猪喂养),清粪1 人。饲养员虽有相对分工,但是在转群等必要时,随时有工作交叉。场主夫妇在场内生活,饲养员每天中午、晚上回家。

2.3 临床与剖检症状

病猪采食量下降或不食,体温升高至42 ℃,呕吐(图2-A)、腹泻带血(图2-B)、口鼻出血(图2-C),母猪有流产现象。剖检发现,脾脏肿大、易碎、出血性梗死(图2-D),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出血(图2-E、F、G),肾脏出血(图2-H),胃出血(图2-I),小肠出血。上述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与朱良强等[4]报道的基本一致。

2.4 疫病发生经过

该场生产记录不全。据场主回忆,猪群自9月3 日开始发病。首先肥育2 号舍第4 圈(每圈一般为10 头,见图3)的1 头70 kg 左右育肥猪最先发病,接着有5 头猪发病,表现为发热(41~42 ℃)、不食等症状,随后与其共用料盆的隔壁第3 圈也有几头猪表现相似症状。9 月4 日—5 日,与育肥2号舍仅一墙之隔且有大型开窗的肥育1 号舍第4 圈猪群也开始发病。9 月6 日,前期发病的猪开始死亡,首先死亡的是育肥2 号舍第4 圈的肥育猪群。9 月6 日,2 号产房舍有3 头母猪发病,之后又有10 多头仔猪陆续发病。9 月6 日紧急免疫猪瘟疫苗无效,猪只仍不断死亡。9 月10 日,场主对死亡猪自行剖检,发现胃肠出血,脾脏呈黑色、偏大。9 月10 日—13 日,猪只死亡达到高峰。9 月14 日,疫点所有猪被全部扑杀。疫病流行曲线见图4,截至扑杀时的猪群发病死亡情况见表1。仔猪发病数量相对较多,死亡率高,后备猪、保育猪、妊娠猪没有出现发病病亡死现象。疫病群间分布见图5。

2.5 采样检测

图2 病猪临床及剖检症状(获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

图3 疫点及初期发病猪舍分布示意图

图4 疫病流行曲线

表1 9 月3 日至扑杀前的发病死亡情况 单位:头

从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拉猪车辆、获嘉生猪中转站、屠宰场、疫点附近农贸市场等场点,陆续采集饲料、环境拭子等样品253 份,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洲猪瘟专项监测的通知》(农办医〔2018〕43 号)要求,由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共检出4 份阳性样品,其中2 份来自9 月15 日所采疫点环境样品,2份来自9 月18 日所采小冀镇农贸市场一生鲜肉店铺环境样品。

图5 疫病群间分布

2.6 溯源与追踪

2.6.1 传入途径分析 根据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此次疫情的来源可能有3 个途径:一是污染病原的生鲜猪肉是病原初始进入该地区的主要途径。食药监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疫点周边集市生鲜猪肉流通非常发达,仅小冀镇农贸市场就有21 家经销生鲜肉的店铺。这些店铺的生鲜肉来源于新乡市金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原阳县食品公司、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郑州双汇)、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屠宰厂(济源双汇)、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屠宰厂(漯河双汇)、河南南阳龙大食品有限公司、新乡市高金食品有限公司等。根据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这些屠宰厂生猪来源的调查,8 月8 日、8 月9 日、8 月10 日漯河双汇分别从辽宁锦州市购进生猪3 车、2 车和2 车;8 月12 日,漯河双汇从辽宁阜新市购进屠宰生猪1车。漯河双汇购买生猪期间正值辽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分析认为,可能的传播途径是,潜伏期病原携带猪只经屠宰后进入市场,再经疫点人员购入消费,进而携带之后污染猪舍环境,引起猪只发病。调查中了解到,场主和疫点负责饲喂育肥猪和产仔舍的饲养员家经常在小冀镇农贸市场买肉。二是污染病原的车辆是病原初始进入该地区的次要途径。8 月3 日以来的排查结果显示,8 月14 日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为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曾报告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屠宰生猪来源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鹤立镇交易市场。尽管当时排查并没有发现黑龙江佳木斯市存在非洲猪瘟疫情,但是佳木斯市分别于9 月5 日、6 日连续报告发生两起疫情。该生猪运输车行车路线曲折复杂,进入河南省后的行进路线经过新乡。追踪前往疫点拉生猪的两辆车行踪和问询记录显示,8 月14 日以来,这两辆车频繁流动于获嘉、新乡、辉县、开封、郑州等地,往返于获嘉、辉县、新乡等当地的屠宰场和养殖场,且疫点处的建筑施工车辆频繁出入养殖区域,不排除拉黑龙江生猪车辆沿途污染省内环境、车辆等之后,再经适宜媒介污染本地车辆,然后将病原携带进入养殖场的可能。此种风险虽低于第一种可能,但是属于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源。三是饲料作为此次疫点病原初始来源的可能性较小。该场为全部采用商品饲料(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均有,在不同阶段猪群使用)喂养的自繁自养猪场。调查组对该场8 月份以来使用的“正大”(天津)、“旭瑞”(河南)、“台标”(广州)和“普爱”(河南)4 家品牌饲料进行了溯源查验。调查发现,该场于猪群发病前后购进“正大”后备母猪预混料20 袋,尚没有开始使用;所用的“普爱”饲料主要为预混料、母猪浓缩料、全价料及教槽保育料,其中蛋白原料为豆粕和鱼粉;“旭瑞”饲料为保育前期预混料。对2018 年9 月15 日在疫点采集的包装完整的未处理饲料样品、栏舍内饲槽中的饲料样品、母猪舍剩余的小猪教槽料样品进行了初步检测,发现均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阴性。综合疫点猪群发病规律、饲料检测结果、饲料配制过程以及不同品牌饲料动物蛋白使用情况,分析认为饲料导致本次疫情的风险极低,可忽略。

2.6.2 疫病扩散途径分析 调查显示,8 月25日和26 日疫点猪场曾出售2 批次生猪,运猪车辆的停靠点紧邻生活区。如果车辆携带病原,就有可能将病原带入猪场,导致疫情发生。同时,场主、饲养员、建筑工人经常去农贸市场买猪肉做饭,场主的生活区紧邻育肥舍,直线距离只有3 m,不排除生鲜猪肉通过接触将病原传入猪场的风险。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是导致此次疫情在猪场快速扩散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疫点猪场的饲养员和建筑工人每天中午和晚上2 次往返猪场和居住地吃饭和休息,饲料、兽药等销售人员出入猪场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进出大门仅用消毒垫消毒,生物安全形同虚设,外部病原很容易传入猪场。据了解,猪场内现使用5 个圈舍养猪,有1 名工人负责清理所有猪舍粪便,另有2 个饲养员负责饲喂,其中一个负责饲喂妊娠母猪和后备母猪,另一个负责饲喂育肥和产仔舍。调查发现,自9 月3 日育肥2 号舍的第1 头猪发病后,临近圈舍的猪紧接着发病,9 月4号仅一墙之隔且有大型开窗的育肥1 号舍也开始发病。9 月6 日,前期发病的猪开始出现死亡,对面产仔舍的3 头母猪也开始发病,之后又有10 多头仔猪陆续发病,而这些猪舍均由同一名饲养员投喂饲料。其间,另一个饲养员负责管理的妊娠母猪和后备母猪均表现正常,未见发病。妊娠母猪和后备母猪舍位于产仔猪舍的北面远端,距离最近发病的猪舍中间隔了一栋猪舍。9 月10 日左右,妊娠母猪和后备母猪舍开始发病,而育肥舍和产仔舍也开始出现大批死亡。至此,所有猪舍都有猪群发病,表明疫情已经完全传播扩散至整个猪场。此次疫情的调查结果表明,病原传入猪场后,人员在不同猪舍间的流动、工具在不同猪舍之间的交叉使用,加速了病原在猪场的扩散和传播,导致整个猪场在短期内发生大面积的生猪感染、发病和死亡。

2.6.3 疫病去向追踪 在公安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获取了8 月15 日—9 月13 日疫点向外调运生猪的所有数据,发现该场曾在8 月底销售过2 批生猪。2018 年8 月25 日,第1 批129 头生猪被拉至开封市杞县于镇盛源屠宰场,经过静养12 h,观察无异常后于8月26日屠宰。屠宰过程中未发现异常,肉品己全部出售。9 月16 日,对盛源屠宰场及附近养猪场(户)采集样品39 份,送河南省疫病控制中心检测,发现全部为阴性。2018 年8 月26 日,第2 批55 头生猪被直接拉至位于获嘉县的新乡市鸿鑫肉品有限公司屠宰场进行屠宰。白条肉销往青海省格尔木市和山西省晋城市,未有异常报告。9月15 日,对该屠宰场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通过调查,推测此次疫情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屠宰场内从疫情省份调入的生猪。由此提议:停止从疫区省份和途径疫区的地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停止调出生猪及其产品;继续关停屠宰场,并对屠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对受威胁区养猪场(户),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宣传。

非洲猪瘟疫情给当地兽医、场主和有关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加上相关记录不全,使得调查人员在访谈和调查时很难做到每个信息都精确无误。此外,由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往往在疫情发生较长时间后才进行,追溯时难以提取到屠宰场内阳性批次的生猪或产品,以及菜市场阳性猪肉等样品,因此相关环节的证据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4 结论

调查组综合分析认为,此次疫情可能由人为机械带毒传播引起。屠宰场从疫情地购进带毒猪,屠宰后污染的生鲜猪肉进入市场流通,工作人员通过接触污染的猪肉将病原带入猪场,而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是导致疫情在猪场快速扩散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严格禁止从疫区省份和途径疫区的地方调运生猪及其产品,加强调运和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积极对养猪场开展生物安全防护教育。

猜你喜欢

屠宰场猪舍猪瘟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不同通风模式对保育猪舍冬季环境的影响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
“牛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