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未来几何

2019-10-11云贺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麦肯锡劳动力

云贺

30%

根据麦肯锡的统计,过去20年里,全球顶尖企业中亚洲企业的占比从19%提高到了30%。

过去许多年,西方观察家们都高度关注亚洲的未来走向,有关“亚洲崛起”的理论不绝于耳。如今看来,亚洲未来的表现似乎大有超越人们预期的趋势。

麦肯锡咨询公司今年7月发布的一份名为《亚洲未来发展图景》的报告提出,未来几十年,亚洲不仅将更深入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还可能会在改变全球贸易形态和各项资源的流动方向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事实上,从互联网技术到全球贸易流,再到奢侈品行业,亚洲已经在许多领域改变了全球贸易的“游戏规则”。报告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已不再是“亚洲是否会崛起”,而是“亚洲将如何引领全球”。

迈入“亚洲世纪”

在全球七大洲中,很难找到像亚洲这样复杂多样的地区,不仅跨越了多种语言、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形态和文化理念,国与国之间在人口年龄结构和经济发展态势上更是大相径庭。比如,现在新加坡的人均GDP为57714美元,而尼泊尔的人均GDP仅有849美元。

但无论如何,如果将亚洲视为一个整体,这片广袤土地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的的确确处在稳步上升的轨道上,并彰显出了非同一般的实力。

据统计,在2000年,亚洲GDP只占全球的1/3不到。而预测表明,到2040年,亚洲GDP将占到全球一半。不仅如此,到那时候,全球40%的消费都将发生在亚洲。

除了经济指标,亚洲的各项社会指标都在狂飙突进。在过去20年间,上亿亚洲人脱离了极端贫困的处境;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为亚洲经济增长“更添一把火”,由此也为更多农村人口打开了优质教育与医疗卫生资源的大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帕拉格·康纳(Parag Khanna)曾断言,世界已经从“欧美化”进入到“亚洲世纪”,而亚洲的崛起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性的。

鉴于此,麦肯锡的研究人员认为,现在全球发展的重心正在发生偏移,而这将打破现有的全球经济格局。与此同时,正在崛起的亚洲需要得到各方的深入认识,这不仅包括西方国家抑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还包括亚洲自己。

贸易流向转变

过去十年,全球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跨境贸易的商品份额却下滑了5.6个百分点。麦肯锡的研究人员表示,这一下滑趋势并非源自贸易争端或经济整體趋缓。相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健康信号”。这是因为,随着亚洲地区消费水平的提升,大部分产自亚洲的商品都在本地被“消化掉了”。

以中国为例,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所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商品总额几乎增长了2倍,从3.1万亿美元增至8.8万亿美元。与此同时,出口占中国GDP的比例却从15.5%下降到了8.3%。

这表明,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世界工厂”的贸易流向正在发生转变:从服务欧美开始向造福本地转型。

从2007年到2017年,中国所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商品总额几乎增长了2倍,从3.1万亿美元增至8.8万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随着亚洲生产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国家已经挣脱了在成品和上游部件环节依赖于欧美国家的“怪圈”,并发展衍生出了根植于本地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众所周知,上一个全球化阶段的特征之一,就是以西方跨国企业为主体所打造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这个供应链条从欧美国家出发,一路延伸至亚洲,找到了全球性价比最高的劳动力资源。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曾将这一现象命名为“全球劳动力套利”,即跨国公司根据劳动力成本选择生产地。

当前,全球的劳动力套利时代虽未终结,但却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从总量上看,现在全球只有18%的商品贸易份额是由低收入国家出口到高收入国家创造的。

从获利国家来看,曾几何时,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制造业,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完成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武器”。可现如今,中国已经开始向供应链的高价值端攀升,其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份额也相应有所下降。

同时,越南、印度、孟加拉国等地接过了劳动力套利时代的“接力棒”。从2014年到2017年,上述三国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总额分别增长了15%、8%和7%。这一趋势正在催生出新的“世界工厂”。

不过,报告提示道,随着亚洲地区平均工资的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取发展机遇的路径或许已不再是最优选择,特别是在自动化技术开始大规模普及之际,亚洲国家亟需找到新的发展模板。

企业成功之道

在一些亚洲国家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爬升的过程中,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功不可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跻身全球前列。在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210个企业来自亚洲。根据麦肯锡的统计,过去20年里,全球顶尖企业中亚洲企业的占比从19%提高到了30%。

从行业细分数据来看,20年前的亚洲顶级企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商务服务业,而如今,亚洲的基础设施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猛,在前沿技术产业方面也有所斩获。

然而,如果想探究亚洲企业的成功之道,不可泛泛而论。因为,不同企业的成长轨迹、生存环境和企业文化相差甚远。特别是从企业组织架构来看,亚洲企业与欧美的跨国巨头极为不同,这可为全球企业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例,在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110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约2/3是国企;韩国五大财阀家族所拥有的企业,占整个国家股市市值的近一半;日本六大企业集团中的每一个都掌握着诸多国内行业的命脉,例如,日本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厂都与其中一个集团有绑定关系;在印度,前六大企业相加所雇佣的劳动力总数高达200万人。

报告总结称,大部分亚洲顶级企业的共同点之一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控股股东——不论这一角色是由家族、创始人还是国家来担任。这样的组织架构或许会产生诸多问题,但却能让企业以一种更加长远和专注的姿态来完成利润增长目标。

相比之下,欧美跨国上市公司的注意力就过于分散了。它们既要时刻关注和回应股东们的诉求,又要想方设法维持企业运行平稳,不允许其出现一丝波动。而这一点对于培育大胆创新的企业文化而言,恐怕并非好事。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麦肯锡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一切
麦肯锡兵败实达之反思
教授教我学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