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
2019-10-11何军华
何军华
(江西省铜鼓县人民医院 铜鼓 336200)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第3 代头孢类抗菌素,是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一种复方制剂,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用也十分广泛[1]。但该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较易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荨麻疹、发热、腹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压下降等[2]。随着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该药的不良反应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临床使用该药的障碍。本研究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3 月就诊的108 例需抗感染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 例,女52 例;年龄16~78 岁,平均年龄(47.0±6.3)岁;呼吸道感染35 例,尿路感染18 例,腹腔感染11 例,皮肤组织感染28 例,骨骼、关节感染6 例,其它感染10 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国药准字H20020597)静脉滴注。用法为2.0 g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加入1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2次/d。1 个疗程7 d,治疗2 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未给予其它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1)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参考新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的解读[3],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痊愈:患者炎症感染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炎症感染症状、体征好转,白细胞水平部分改善;无效:患者炎症感染症状、体征无好转,白细胞水平无改善。临床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2)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皮疹、恶心、呕吐、高热、腹泻、过敏性休克、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受损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通过基础对症治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108 例患者痊愈65 例,好转36 例,无效7 例,临床有效率达93.52%(101/108)。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该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男性多于女性,老年患者多于年轻患者;治疗过程中有23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及全身反应,总发生率为21.30%;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较多,发生率为10.19%;胃肠系统损害其次,发生率为6.48%;其它损害较为罕见。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的主要临床表现
3 讨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导致的呼吸、泌尿等系统的疾病,抗菌谱较广[1]。其主要抗菌活性成分为头孢哌酮和舒巴坦。其中,头孢哌酮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在繁殖期的合成达到杀菌效果,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差,易被其水解[4];舒巴坦属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β-内酰胺酶活性,舒巴坦虽属于广谱抗菌药物,但其抗菌效应较弱。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复合应用,不仅能抵抗头孢哌酮的降解[5],提高头孢哌酮的稳定性,还增强了舒巴坦的抗菌效应,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6]。
目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一般连续给药2 周后,疗效显现。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有效率为93.52%(101/108)。但临床上也发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中有23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0%;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较多,发生率为10.19%;胃肠系统损害其次,发生率为6.48%。因此,笔者认为,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证及使用剂量,重视药品禁忌及慎用事项,同其它药物联合使用时注意药物间配伍禁忌;(2)需详细了解患者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做好药敏试验,谨慎给药,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和给药方式;(3)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给药,及时采取吸氧、强心、升压等急救措施,并给予营养心肌治疗,直到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基本恢复正常。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针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提出风险警示[7],因此,临床使用该药物时应严格询问患者过敏史,警惕使用过程中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如有长期饮酒患者,用药前12 h 内饮酒者应暂缓使用,给药后需叮嘱患者直至停药后5~7 d 内不得饮酒,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做到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