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书简》所收四通书信考释

2019-10-11江苏金传胜陆凤仙

名作欣赏 2019年25期
关键词:副刊茅盾郁达夫

江苏 金传胜 陆凤仙

1949 年春,上海万象图书馆出版了一本《作家书简》,共收辑鲁迅、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郭沫若、林语堂等七十四位现代文坛名家的八十八通书信。编者署虞山平衡,即现代作家、出版家平襟亚。除少数外,这些书简大半为“断简残札”,即所收书信虽然名义上是“真迹影印”,但大部分实际上经过编者的“技术处理”。不少受信人的抬头称呼被“×××”代替甚至直接被抹去,一些人名、刊名亦明显“匿迹”。正如叶灵凤的评价:“书中类似情形者还很多,删去了人名、书名或是文章的题目,总是不加注明。至于上款,有的保留,有的删去,也不一致。这都是这部《作家书简》在编辑体例上的缺点。”

编者平襟亚在“卷头语”中这样阐明此书的编辑缘起:

戊子孟冬,偶然于上海三马路冷摊上,购得整束的断简残札,都属于三十年来现代文坛上名家的往还书简,因此引起了我对搜辑本书的兴趣,又承景深,萍荪,丹林,逸梅,鹓雏诸文友的帮助,供给不少手札,得完成此编,真使我十分高兴。在付印的前一天,自己翻阅一过,觉得对于现代作家的手迹,已十得八九,虽然难免遗珠之憾,尚还希望将来次第增入,得完成是项搜辑书简的工作,不胜欣幸。但有人主张应该把各家手札编年加注,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可是在我觉得这是很艰巨的工作,因为我对于诸位作家过去极少亲近,很不容易明了他们当时的情况,使我何从考核起呢?因此只能从略了。好在诸位作家都属于文名满中国,似乎毋须我来添蛇足了吧,还请读者宥恕。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十日 编者附识

郑逸梅以知情者的身份披露:“平襟亚影印《作家书简》……部分书简之上款为××,阅者莫名其妙,据余所知,××为陶亢德之代号,当时恐有其他顾虑,故意如此耳。”这一说法言之不虚。所谓“当时恐有其他顾虑”,乃因陶亢德在孤岛沦陷时期有过一段“落水”经历,战后因“文化汉奸”的罪名被捕入狱。虽难免编辑体例上的瑕疵,《作家书简》因保存了现代作家的一批珍贵书简,对于现代文学文献的保存仍有不可否认的贡献。在《作家书简》研究中,书信内容的释文及其所牵涉的文人文事成为学人“索解”的对象。姜德明、谢其章等都对书内的若干信札做过考释。2007 年张泽贤以此书为母本出版《现代作家手迹经眼录》,复制原书图影(略有删汰),并做整理释读。但书中一些手札依然存在悬而未决的“谜团”,或仍有值得申说之处。本文即根据相关文献,就《作家书简》中所收茅盾、徐訏、赵清阁的四通书信进行考读。

茅盾致宇宙风社、陶亢德信

《作家书简》收入茅盾先生的两封“无头信”,信文分别如下:

第一通

来信读悉。蒙征长篇小说,未能应命,因虽有写个长篇之意,实尚未有一字也,而此后三个月内预计亦无静坐写长篇之可能。四十九期近在目前,天热如此,实亦不能执笔,与其卖空,不如老实些。至请原谅。专复即颂

撰祺

茅盾 十二日

第二通

手示奉悉。征自传一章,当勉力效劳。本思奉访,快聆雅教,惟弟为《文阵》发稿付排事,明日即须赴广州料理,只得俟归来后再谋识荆了。

顷又接先生招赴思豪大酒店茶酌之约,亦因明日弟即赴广州,不克赴召,想来先生必可晤见先生,乞为转白,不胜感荷。匆复顺颂

编祺

沈雁冰启 廿三夜

长篇则因业已有《你往哪里跑》在手,尚未脱稿,一时无力再谋其二,恕不能应命。又及

新旧两版《茅盾全集》均依据本书,以“致陶亢德”为题辑入两函。但收入第一通时将写信时间判为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一日”,似可商榷,下文将予以补正。第二通的时间被确定为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三日”,较为妥帖。

2014 年南京拍卖市场上出现了茅盾致宇宙风社、陶亢德信札四通,以及茅盾手稿《我的小学时代——自传一章》,拍品据说来自陶亢德家属。其中两通书信即收入《作家书简》的茅盾书札,拍品原稿上还可看到出版时的编辑痕迹。第一通书信抬头为“宇宙风社”,函文与《作家书简》版基本一致。第二通受信人是“亢德先生”,信文较《作家书简》版完整,现释录如下:

亢德先生:

手示奉悉。《宇宙风》征自传一章,当勉力效劳。本思奉访,快聆雅教,惟弟为《文阵》发稿付排事,明日即须赴广州料理,只得俟归来后再谋识荆了。

顷又接简又文先生招赴思豪大酒店茶酌之约,亦因明日弟即赴广州,不克赴召,想来先生必可晤见又文先生,乞为转白,不胜感荷。匆复顺颂

编祺

沈雁冰启 廿三夜

长篇则因业已有《你往哪里跑》在手,尚未脱稿,一时无力再谋其二,恕不能应命。又及

此函原稿“《宇宙风》”“简又文”“又文”等处可见铅笔圈注的痕迹,恰是收入《作家书简》后“失踪”的文字。而同时拍卖的另外两通茅盾手札则系佚信,现亦过录如下,并对它们的写作时间略做考订。

第三通

宇宙风社:

十四日来信也收到了。预约就是欧化的卖空,还是不预为妥。自传之一章,仍因天热不能工作,下月内也怕不行。专此奉复,即颂

撰祺

雁冰 廿日

第四通

亢德先生:

大札读悉。日前曾因应付不开,对于各副刊约稿,一律谢绝。现在您是周刊,倘再援例,则若弟有成见。惟弟仍拟先知贵周刊之性质,能见告否?月底或下月初交稿,亦觉匆促,盖弟杂务颇多。反正是双十创刊,又是周报,何必讨债如此之速?余容后详。即颂

撰祺

沈雁冰启 八月廿五日

整体而言,四通书信显然均是茅盾回复编辑约稿的函札。观第一、三通书信内容,因都有抱怨天热的说辞,可知它们的写作时间接近。第一通书信中提到“四十九期近在目前”,说明茅盾写信时,《宇宙风》杂志第四十九期即将出版。经查,《宇宙风》第四十九期出刊时间为1937 年10 月16 日。故可断知此通书信作于1937 年10 月12 日,而非《茅盾全集》中判定的“八月十一日”。信中所提“虽有写个长篇之意”,据本月31 日汉口《大公报》上《茅盾会见记》披露,1937 年上半年茅盾曾计划写一部题为《辛亥革命的前夜》的长篇小说,不过后来因事耽搁。

依据作于“廿日”的第三通书信,可做如下推测:收到12 日茅盾的回信后,《宇宙风》编者(应即陶亢德)于14 日再次投书茅盾,向其预约文稿。在14日的书函中,考虑到茅盾无暇创作长篇小说,陶亢德很可能约他撰写“自传之一章”。对于这次约稿,茅盾表示“仍因天热不能工作”,短期内无法交稿。故此通书信当作于1937 年10 月20 日。陶亢德所约的“自传之一章”,即《宇宙风》1938 年5 月30 日第六十八期上茅盾的《我的小学时代——自传之一章》。可见茅盾最终还是交了差,虽然已是半年之后。

从内容来看,第四通亦为约稿函。陶亢德拟于当年双十节创办一个周刊,因此向茅盾征稿。那么,陶亢德准备筹办的是什么刊物呢?郁达夫1939 年于《星洲日报半月刊》连载的《回忆鲁迅》在文前说明中有如下一段:“去年自武汉疏散出来,避难在洞庭湖南岸的汉寿,一住就住上了三个月。在汉寿,没有书看,也没有事情做;忽而接到香港的陶亢德的信,说《星岛周刊》,将次发行,无论如何,要为他写一点东西。”郁达夫避难汉寿的时间约在1938 年7 月11 日至9 月22 日,《回忆鲁迅》一文则始作于8 月14 日。因此,郁达夫收到陶亢德的约稿信,应是在7 月下旬至8 月中旬间。根据上文提供的线索,我们知道陶亢德曾在香港印行《星岛周刊》,时间在1938 年8 月后。有关资料显示,《星岛周刊》仅出版一期,但笔者未查到具体的创刊时间,或许正是在双十节。创刊号载有郁达夫《回忆鲁迅》的开头一部分,是否还登有茅盾的文章,尚待考证。陶亢德在编辑《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时期,已与郁达夫、茅盾等知名文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筹备《星岛周刊》的过程中,他继续向这些老朋友们拉稿,自然是合情合理的。由此我们认为第四通信当写于1938年8 月25 日。这一日期亦与陶亢德向郁达夫约稿的时间节点相近。

徐訏致陆丹林信

1949 年3 月7 日,平襟亚在沪上小报《铁报》第三版发表《谈〈作家书简〉》一文(署秋翁),内云:

最近我在编辑《作家书简》,广蒐近代□文艺作家的手札。承陆丹林、赵景深、黄萍荪、郑逸梅诸先生供给我不少材料,得完成此籍。过去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邹韬奋、郁达夫、鲁迅、徐志摩等,自己现在的郭沫若、茅盾、老舍、沈从文、林语堂、俞平伯等,完全无缺。尤其是女作家,如冰心、冰莹、苏雪林、陈衡哲、凌叔华、冯沅君、丁玲、赵清阁、罗洪等,每人都有一二通文情并茂的手札,统共一百二十余人,二百通书简汇为一编,蒐集时颇费周章。现正在制版影印,不久便可以出版。

独有天天晤见的《风萧萧》作者徐訏兄,他懒得作书,催了他好多次,依然一字无成。前天忽见本报某先生说她[他]写给言慧珠二千字长的情书,我便脑筋动到这上面,假如言慧珠肯借给我摄□,放在《作家书简》里,定是有生意眼的;可惜这个报道并不确实,我知道徐訏兄决没有此种闲情逸致,若说真有这一封情书,我早就抄下来派用场了。因为他甚么都不瞒我,我正在打算替他做媒咧。

这篇文章既交代了《作家书简》的编辑情形,与前录本书之“卷头语”可参看,同时叙述了未收徐訏书简的遗憾。文中明确表示此书“现正在制版影印”,并说“统共一百二十余人,二百通书简汇为一编”,而最终印梓时所收作家仅七十四人,书简八十八通,说明编印过程中一些作家的书信曾遭删弃。但需要指出的是,最终问世的《作家书简》中实则收录了徐訏致陆丹林的书札一封,或许是由陆丹林提供、平襟亚临时增补进来的。此信释文如下:

丹林兄:

久未晤面,近状为念。日前在同绎兄处见近代人物志,睹文思人,关念万分。兹者,予现在金融日报编副刊,盼兄能每日写千字左右,能分段成一系统(但不是连载)亦好,稿费千元而万元,金融日报初创,经济情形尚好,当不至欠赖,务恳费神按日赐掷。第一批稿最好能有三段,盼能于八日前寄送亿定盘路559 弄99 号A 怀正文化社交弟,望勿使失望,幸甚幸甚。

新年快乐

弟徐訏启 卅一日

此信显然是徐訏给陆丹林的约稿信,其中提到《金融日报》初创,徐訏拟为该报编辑副刊,特向陆氏约求稿件。据笔者目力所及,目前有关徐訏的资料中,都没有记载他与《金融日报》副刊的关系,因此上封书信背后的相关史实至今未见学人谈及。

《金融日报》于1947 年2 月15 日在上海创办,日刊,发行人何伊仁。本报原名《金融导报》,馆址在重庆,后迁往上海,由三日刊改为日刊,并更名为《金融日报》。《金融日报》所办副刊名为《墨屑》,位于第八版,亦创刊于1947 年2 月15 日,出至12月底停刊,未署刊号。《墨屑》创刊号曾刊有一篇署名何夕的《谈副刊》,文中写道:“一张新的报纸出版,有一部分读者都关心着它的副刊。徐訏兄主编金融日报的《墨屑》,拉稿拉得很紧张,我问他,这是一个什么性质怎样形式的副刊,他说趣味性,可是态度严肃。我问他要那类稿子,他则说‘随便什么样的,只希望不要太长,随笔杂感就好。’”从这一段话中可以得知,《墨屑》副刊的编者正是徐訏,而他的编刊思路则是既要“趣味性”,又不失“态度严肃”。

同年3 月15 日,《墨屑》副刊载有一则《徐訏启事》:“鄙人即日起已辞去墨屑编务,以后关于惠寄本刊稿件,请勿书私人姓名,以免延误。”据此可见,徐訏实际主编《墨屑》的时间仅为一个月,即1947 年2 月15 日至3 月15 日,此后副刊由谁接编,尚待考证。经查,2 月20 日至3 月23 日期间,陆丹林署名“老丹”的《枫园随笔》曾在该刊连载,应该正是徐訏拉来的稿件。

因《墨屑》创办于1947 年2 月15 日,陆丹林文章20 日开始刊发,据此可知徐訏“卅一日”的书札写于1947 年1 月31 日。此日系农历正月初十,正与信末祝福“新年快乐”相符。此外,此函开首写到的“同绎兄”即作家刘以鬯(刘同绎),《近代人物志》应系一篇文章,具体内容待考。1946 年夏,刘以鬯与其兄刘同缜决定在上海创办出版社,后得到从美国返沪的好友徐訏的支持。刘以鬯在《忆徐訏》中叙述:“胜利后,我从重庆回到上海,先在报馆做事,后来决定创办出版社。这时候,徐訏从美国回到上海了。我将计划告诉他,请他将《风萧萧》交给我出版,他一口答应。他还建议将‘怀正出版社’改为‘怀正文化社’,使业务范围广大些。”刘以鬯还请徐訏搬到出版社二楼职员宿舍住过一段时间。上封信札末尾所给的收稿地址即为怀正文化社地址,说明写信时徐訏正寄居在怀正文化社宿舍。

赵清阁致陆丹林信

《作家书简》中收录了丁玲、冰心、陆小曼、罗洪、凌叔华、赵清阁等现代女作家的书信,其中赵清阁的书信也是写给陆丹林的,信文如下:

丹林先生:

拙作第二幕缮就奉上,请查收赐覆!本幕共两万字,前函误算为一万七千字。乃是时尚未抄完也。稿费请即赐下为荷!

下期《人之初》何日出版?念念!

大作《有用多□》今日已刊出,希源源惠稿。

□安

赵清阁 廿日

信中提到的《人之初》系月刊,1945 年12 月15 日创刊于上海。编辑刘思训,主任陆丹林,发行人卢鹏飞。创刊号曾刊登陆丹林撰写的《人之初的诞生:代发刊词》。第1 期、第2 期连载了赵清阁改编自《红楼梦》的四幕剧《禅林归鸟》之前两幕。据上函不难推知,赵清阁的剧作应是陆丹林负责联络的。因信中提到“拙作第二幕缮就奉上”,可知第二幕的稿子当随函一同寄出。信中所问的“下期《人之初》何日出版”应指《人之初》第2 期。经查,该期出刊于1946 年1 月15 日,因此这封“廿日”的信函应写于1945 年12 月20 日。当时由于互通文稿的关系,赵清阁与陆丹林多有书件往来,只是多已不存。

高天星等编撰的《赵清阁文艺生涯年谱》系1946 年“8 月1 日,《禅林归鸟》(《红楼梦》话剧之四)连载于《文潮》1 卷4 期至2 卷1 期”,显然没有注意到该剧大半年前已在《人之初》上揭载。晚年赵清阁曾将失而复得的《禅林归鸟》做了修订,并改名《富贵浮云》。在写于1986 年9 月的《〈富贵浮云〉修订后记》中有“《富贵浮云》是我取材《红楼梦》原著后四十回(高鹗续作),改编的《红楼梦》话剧系列之五。原题《禅林归鸟》,发表于1946 年《文潮》月刊”的表述,并未提及《人之初》杂志。唯董健主编的《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修订版》中明确著录《禅林归鸟》曾“初发表于《人之初》月刊”。

赵清阁1945 年11 月应聘为上海《神州日报》副刊——《原野》主编,直至次年2 月底卸任。上函结尾处,赵清阁还以编辑身份告知陆丹林,后者的《有用多□》已经刊出,并希望他继续来稿。因未能查到1945 年12 月20 日的《神州日报·原野》,这篇作品的具体信息亦待查证。

最后顺带一提的是,赵清阁在沪期间的文艺活动似乎还有一些细节不为研究界所知。除与新文学作家交往密切外,她还和小报文人不乏交集。1946年3 月22 日,海派方型周刊(小报的一种)《飘》的创刊号以《还是麻木一点好》为题刊发了陆小曼的一通书信,编者按云:“本文系陆女士致某女作家函,承允披露,谢谢。”学界依据陆小曼当时的交游,认为受信的“女作家”即赵清阁,这是有道理的。其实还有一个史实可做有力依据:赵清阁系《飘》的撰稿人之一,其中篇小说《雾里梅花》即连载于第1 至9 期。同年5 月10 日该刊第7 期上登载的《闺秀样的赵清阁》(署陆宪睽)在文末特意交代赵氏“现已迁居虹口,神副亦辞去,除为申报及本刊续写长篇小说外,他处已停止写稿”。这里的“长篇小说”应即《雾里梅花》,因该作稍后改题《江上烟》,同年5月12 日至6 月1 日复载于《侨声报》副刊《小声》,标注“长篇连载”。次年6 月1 日起,再次连载于《生活》创刊号至第6 期。另外,《新思潮月刊》1946 年11 月1 日刊有赵清阁的短篇小说《峨眉月》,末署“三十五年秋于上海”,但笔者发现早于7 月3 日至8日此作便已“现身”《铁报》。小报著名文人唐大郎曾在1946 年5 月18 日《海风》上以刘郎的笔名撰文《赵清阁与陈香梅》,其中透露他因戏剧家吴祖光的介绍,不久前与赵清阁共宴相识。兴许《飘》《铁报》上出现赵清阁的文字便与唐大郎这位“小报状元”脱不了“干系”,个中真相,犹待探考。

①叶灵凤:《读〈作家书简〉》,张泽贤:《现代作家手迹经眼录》,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年版,第319 页。

②转引自司马一勺:《平襟亚与〈作家书简〉》,《瞭望新闻周刊》1998 年第21 期。

③《茅盾会见记》,《大公报》(汉口版)1937 年10月31 日第3 版。

④郁达夫:《回忆鲁迅》,吴秀明主编:《郁达夫全集3·散文》,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312 页。

⑤原文漫漶之文字以□标示。

⑥参见《本报启事》,《金融日报》1947 年2 月15日第4 版。

⑦刘以鬯:《忆徐訏》,《短绠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5 年版,第57 页。

⑧高天星等:《赵清阁文艺生涯年谱》,《新文学史料》1995 年第3 期。

⑨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修订版》,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年版,第1486 页。

猜你喜欢

副刊茅盾郁达夫
茅盾的较真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贵人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茅盾:良好家风奠定人生基础
不是所有的坦白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