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实践的花朵处处盛开
2019-10-10王洪汝
王洪汝
低年级的孩子满载着对学习的热情,满怀着对课堂的憧憬,也带着一颗颗快乐纯洁的童心,飞进我们的学校。此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务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感,迫切地想要用稚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孩子天生不怕说话,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往往出现“欲言而不能”的状况。可见,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接受、积累新鲜的语言素材和表达方法。如何对孩子们有机地进行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本人在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语言在生活中灿烂
语言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赞可夫认为,语文教学应该打开生活之窗,让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确,社会是最大的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活水源泉。
1.观察生活,丰富语言。学生的生活无疑是精彩纷呈的,无论是快乐充实的校园生活,还是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都蕴含着训练语言、发展语言的契机。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选择那些适合低龄段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能较为有效地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平时,经常在课前或班队课中让学生聊聊“最近看了什么有意思的动画片、在玩什么、家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因为有真实的生活做铺垫,学生就会感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2.体验生活,灿烂语言。低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的有点印象,而只有亲身做过的才会牢牢地记住。训练语言也要扎根于学生生活这一沃土,让语言在体验生活中发芽、开花、结果。
二、语言在文本中充实
在指导说话的课堂上,低年级学生常常跃跃欲试,可站起来又无话可说,或者是断断续续的几句,这正是因为他们一时之间找不到用什么语言表达,用什么方式去表达,是缺少语言的积累与经验的表现。而文本里丰富的词汇、完整的句式、精彩的片段,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关注文本中鲜活灵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把握语言规律,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1.遣词造句,充实语言。借用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充实学生的语言。因为遣词造句是构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是丰富语言、运用语言最基本的物质凭借和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在积累“精彩片段”的同时,生成新的语言。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又唱又跳”“又细又长”之后,让学生说说“又……又……”;在学习了“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之后,让学生照样子也说说这样的词;而学习了“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之后,让学生也说说“白白的云朵像……”“閃闪的星星像……”“红红的脸蛋像……”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在照样子说说中积累词汇,丰富情感。
2.文本布局,充实语言。借用文本的布局精妙之处,充实学生的语言。课文中文章的结构千姿百态,照应、递进、对称、并列无处不在,各种结构的美文也是生成新文章的范式。
3.文本补白,充实语言。许多课文,由于篇幅限制和作者意图的需要,有的在细节处有所省略,有的在结尾处言虽尽而意未穷,这些都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留下了广泛的锻炼空间。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性的补白训练。例如《坐井观天》一文,引导学生思考:那只井里的青蛙假如跳出了井口,它会怎样想,怎样说呢?根据前文的铺垫,学生顺着思路,把整个故事补充完整:
“有一天,这只青蛙在井底实在无聊,便奋力一跳,来到井口,抬头望了望天,自言自语道:‘原来天果真像小鸟说的那样,是无边无际的啊!”“天真的一望无际,我以前太自以为是了……”根据之前的积累,加上学生对于此篇文本的感知,运用了许多成语来补充完整想象,拓展了他们的后续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我力求充分挖掘语言实践的因素,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让孩子真正地想说,而且乐说、会说。将低年级学生日常口语表达与课程实践之间的能力进行有效迁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中高年级的口语及习作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