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2019-10-10杨清英
杨清英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某一项能力并可以适应复杂的社会发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任务。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稚嫩的人生阶段,此时对他们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可以准确把握教学质量,在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度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要想建立一个有特色的核心素养体系,首先就需要制订有效的核心素养学习计划,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有了正确的计划做指引,才能在核心素养体系中确立正确的方向。但是在制订计划之前,首先要了解核心素养是什么?它可以解决怎样的问题?怎样培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以便于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就当前社会而言,课程中核心素养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内外权威学者对于核心思想的研究,我们借鉴的是他们认为正确的思想。核心素养是学生知识与情感技能的双重体现,对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它能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扎实的基础知识、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综合体现。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新型教育观,让阅读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们注重的是背诵式教育,古诗、课文、名言警句都要求死记硬背。但这样的教育方式忽略了语文本身的意义。语文是一门理解性的学科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的,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读懂文章的内涵,了解文章中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们也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在某一特定时间去读书,而是培养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乐于读书的习惯。据调查显示,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反应和感受,这就是人性的差异化。因此,教师不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强加在学生身上。由于教师的授课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切不可走传统教育观的道路死记硬背。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就不做过多复杂的文章内容分析,只要培养好学生善于思考、乐于读书的习惯,为小学生今后的阅读做一个铺垫。
2.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和以前不同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深刻体会文章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在無形中受到文章作者思想的熏陶,教师需要帮助一些低年级的学生通读课文,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在面对大量文字时,可能没有高年级学生那么大的词汇量,在阅读时会有些许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的形式,把不同语句以不同的感情读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声调中判别感情,达到阅读的效果。
3.提升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点,兴趣的存在会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事半功倍。兴趣在阅读时也是一种大脑急速运转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正在阅读时。因此,培养学生的速读习惯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这样既节省时间还可以加深理解。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随手记录好词好句的习惯,学生阅读的文章一般都是优秀作品,内容中不乏存在一些好词好句,学生随手摘抄记录下来,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给自己的文章添光添彩。
总之,对于小学生而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他们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就需要掌握适应自身发展的阅读技巧和专业技能。这些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语文教师不断以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文阅读课上能够真正教会学生积累、阅读的好习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定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