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2019-10-10刘绍贵
刘绍贵
麻杏石甘汤,即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创,属古代的经典名方。习用一千多年来,屡用屡效,经久不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们医院有位吴姓老专家,曾以一角三分钱一剂的麻杏石甘汤原方,治愈了一名4岁小儿的急性肺炎喘嗽,一时传为美谈。
肺热咳喘可用
麻杏石甘汤历史悠久,在当代更多用为外感风邪、肺热咳喘证,见咳嗽、气急、鼻翼扇动、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对应西医学称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夏季热及皮肤科、肛肠科、五官科的某些疾病等,均可食用麻杏石甘汤。
方剂组成含麻黄
麻黄、苦杏仁、蜜炙甘草、石膏,这四种药是麻杏石甘汤的主要组成方剂。“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次指出麻杏石甘汤。
方剂中,麻黄味辛、甘而性温,功能宣肺平喘、解表散邪、利于肺中热邪外达,专疏肺郁、宣泄气机,为治外感第一要药。石膏味辛、甘、性寒,可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杏仁味苦,善降利肺气而平喘咳。蜜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能与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与麻黄相合止咳平喘,更能调和寒温宣降,故能以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为功。
制剂种类越来越多
传统做法上,麻杏石甘汤以水煎剂为主。现代技术的进步,也使得麻杏石甘汤呈现了更多的创新形式,如片状、剂状、胶囊状、糖丸状、糖浆等。
例如,麻杏石甘合剂,每瓶150ml,1次10ml~20ml,1日3次。麻杏石甘片,每片0.5g,1次4片,1日3次。麻杏石甘糖丸,每10粒重1g,1次3g,1日3次。麻杏石甘糖浆,每瓶250ml,1次10ml~20ml,1日3次。麻杏石甘软胶囊,每粒0.55g,1次3粒,1日3次。
各種制剂界定的功效为:辛凉宣肺、平喘止咳。用于外感身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等症。小儿肺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见上述证候者可用之。与汤剂功效主治及应用的表述基本一致。
古今应用疗效好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实,麻杏石甘汤,无论水煎液、水煎醇沉液,均具有镇咳平喘作用、解热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变态反应、抗细菌和抗病毒作用。
古今研究与治验文献中,对麻杏石甘汤的疗效,也有大量翔实的记载和报道。《吴佩衡医案》中就有记载:某男子,年20岁,1924年2月因患春温病三日,成表寒里热证,脉博浮数、发热微恶寒、头疼体痛、面垢、唇赤而焦、苔白而燥、舌尖红绛、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认定病机为春温病邪热内壅、外有表邪闭束,致成表寒里热,用麻黄12g、生石膏30g、杏仁10g、甘草6g,服1剂后,患者汗出、脉静、身凉,霍然而愈。
《伤寒汇要分析·俞长荣医案》称:邱某高热不退、咳嗽频剧、呼吸急促、胸膈疼痛、痰中夹有浅褐色血液、问有谵言妄语、体温40℃、脉洪大。认定病机为内热壅盛、肺气闭塞致高热喘咳。方用石膏75g、麻黄9g、杏仁9g、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每隔1小时1次。服完1剂后,症状即减弱十之七八,而后分别用温胆汤、生脉散合泻白散两剂,最终恢复健康。
《中医儿科杂志》在2010年报道称,熊国辉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总有效率达90%。
《浙江中医杂志》1991年记载,周群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风热型、痰热型咳嗽和肺炎喘嗽102例,总有效率达93.5%。
《中医杂志》1997年发文道,魏汉林等用麻杏石甘汤治疗250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总有效率达90.8%。
还有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经加味治疗感冒与流行性感冒195例;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63例;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0例;治疗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肺炎、麻疹肺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各数十例的报道,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
除此之外,麻杏石甘汤也可用于荨麻疹、痤疮、鼻窦炎、喉炎、咽炎,并有良好疗效的相关文献报道。
孕妇、体虚者要慎用
使用麻杏甘石汤之前,辨证一定要准,谨记证治要点。
1.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则不宜使用。
2.素体虚寒及肺虚咳嗽者不宜用。
3.孕妇慎用。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
5.儿童用量应依其年龄、体质、病情斟酌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