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方法的研究

2019-10-09李春晓孙美娟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6期
关键词:义利观高校教师协作

李春晓 孙美娟

[摘           要]  五年一贯制大专(以下简称“五年专”)起始于19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创新,依据其显著优势,虽目前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五年专学生的特殊性,导致五年专高职教育管理效果仍十分不理想。作为高职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理念、义利观、竞争与协作、公平与效率、课后反思等多方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

[關    键   词]  五年专;高职教育;教育教学;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7-0302-02

五年专高职教育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1]。但由于五年专高职学生大部分理论基础相对较差、年龄较小、逆反心理较强,加之目前一般沿用高中或中职教育的管理模式,没有一套专业的管理体系,导致五年专高职教育很难实现职业教育管理效果[2,3]。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五年专学生的特点

五年专是以初中应往届毕业生为主要生源,职业院校五年专学生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相比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成绩低,学习主动性差

大部分五年专学生对理论学习几乎不感兴趣,这就要求高校要摆脱初中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有重新的认识,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或增设现场实际操作教学,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同时制订教学目标并定期检测学生完成情况,重新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促使学生具有学习压力和动力。

(二)跟风严重,情绪波动大

五年专的学生大部分入学年龄集中在15~17岁之间,同时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如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贫困,还有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或留守家庭等,这些学生大部分没有机会或条件通过教育系统晋升,同时他们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受关注程度低,易产生“破窗效应”。

(三)执行能力差

执行功能是人类信息处理的基础,在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Enriquez-Geppert等人的研究 [4],执行能力培养分为神经科学和行为两大类。神经科学训练理论基础是基于神经可塑性,难以广泛应用;行为训练主要集中在培训特定的执行任务上,如,朗读训练、体育训练等可显著的改善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对于五年专学生来说应鼓励和支持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如元旦晚会、青春风采大赛、趣味运动会、专业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胆识和兴趣;辅导员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责任心,做到嘴勤、腿勤,鼓励、支持、督促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使其心理逐步成熟,能力逐渐提升。

(四)亚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为孤独、焦虑、抑郁、易冲动、攻击性强等。研究发现:年龄相对大、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与男孩相比,女孩更容易出现亚心理健康问题,因为女孩的行为往往会面对更多的社会期望;同时,父母的教育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息息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赋予了孩子更高的期望,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将会大大增加[5]。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阻碍了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将心理健康纳入高校必须或选修课程,同时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作为一线的辅导员教师应有足够的爱心、责任心、耐心,深入学生教室、学生宿舍和学生中,尊重和保护学生,不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和支持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提升教师五年专学生管理水平的途径

在五年专学生管理过程中,各级教育工作者都应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依据充分、分工明确、程序简洁。同时,在坚持具有开拓创新理念、坚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竞争与协作统一、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径,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具有开拓创新理念

高职教育是为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国民综合素质服务的,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有大量赋有创新精神及敢于开拓型的人才,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创新型和开拓型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大地增加,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调节和优化;教师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接触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都对我们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方法上,既不能用传统道德和守旧狭隘的观点对待和要求学生;也不能一味迁就,放任自流。必需抱着对社会公共事业、对家长期望、对学生成才负责的态度,主动关爱和理解学生,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疏导;其次,教育行业是富有创造性的职业,而教书育人工作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要求教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正确对待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任务、新问题,并按照实际情况,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成为教育事业的创造者。

(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职业的特殊性。肩负着国家教书育人的重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要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合法权益社会主义义利观。这种义利辩证统一观,不仅是对历史上义利观中合理因素的批判和继承,同时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义利观的科学概括。

(三)坚持竞争与协作统一

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对高校教师来说竞争可以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更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坚韧性和创新意识。但我们在倡导竞争的同时又要注重协作,协作可以使我们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同舟共济、攻克科学难关。协作即保证了竞争的方向,同时也有利于消除競争中的不利因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教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竞争,在竞争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又要加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协作。事实证明: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真正的智慧在于集体,每个人在施展自己才干时,才发现成功必须有竞争和协作。

(四)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

作为高校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同时,还要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工作者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理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让每个学生真正地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社会想要人才。

效率是指在劳动或工作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的比值。提高效率就能够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保障,在公平与效率难以做出决定时,高校教师要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不仅是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

(五)学会反思

学生管理就是教师自我锤炼、自我影响、自我教育等几方面逐步完善的过程。学会反思是提升高校教师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只有把自己的教学效果反思常态化,把自己的行为与职业道德理论标准之间的差距反思常态化,把反思自己与同事及先进模范之间的差距反思常态化,这样才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才能对学生施以积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古人云“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天赋、能力、爱好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所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对教育平等最恰当的阐释,当然我国目前的教育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实现这种平等教育,但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每位高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尽最大可能给予实现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许东东.五年制大专学生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32(3):66-67.

[2]张冬生,吕岩,刘晓辉,等.浅谈高职高专特殊学生群体:单招、五年制学生的管理与培养[J].科技论坛,2016(309):58.

[3]程梅.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44-46.

[4]Wei-LunLin,Yi-LingShih,Sheng-WeiWang,etc.Improving junior high students'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ies with an executive function training program[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8(29):87-96.

[5]Wang Huan,Chu Yang,He Fei,etc. Mental health and dropout behavior: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in northwest rural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5(41):1-12.

编辑 李 静

猜你喜欢

义利观高校教师协作
创新协作的四个阶段
真假学术视角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研究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论“正确义利观”的当代价值
粤桂扶贫协作成效显著 天等脱贫号角铿锵嘹亮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方春明在2018年粤桂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摘录)
协作
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探讨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