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文化盛行背后的矛盾分析与治理

2019-10-09刘杨杨洪志范清惠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社会矛盾广场舞公共空间

刘杨 杨洪志 范清惠

摘  要: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群体对健康、娱乐、社交的需求增加,使广场舞迅速风靡于各个地区,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最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之一。在广场舞参与人数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其与第三方群体的矛盾也随之而来。本文通过研究广场舞文化盛行背后的矛盾所在,探讨如何缓解此类问题,旨在为促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休闲的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广场舞  公共空间  社会矛盾  体育休闲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175-02

广场舞是我国中老年女性最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之一。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中老年群体对追求休闲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加之广场舞健身性、娱乐性、群体性等特点,使其迅速席卷至各个地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在广场舞爱好者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矛盾和冲突也随之而来,打破了广场舞爱好者和第三群体的理性对话。因此,研究广场舞文化盛行背后的矛盾所在,讨论如何发挥公共资源的价值,以期为促进城市空间治理和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休闲的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理清关于公共空间、社会矛盾和调处机制等理论依据。搜索有关新闻、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广场舞文化的发展现状和社会矛盾治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2 访谈法

通过对广场舞领域内的专家和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广场舞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对广场舞文化建设和队伍组织管理进行探讨,为本研究提供支撑与参考。

1.3 案例研究法

深入北京市公园、社区的广场舞队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情况,运用相关理论对观察到的事实现象进一步分析并总结出解决策略。

2  广场舞兴起的社会背景

2.1 大众文化的盛行

广场舞并不是仅有的时代文化產物。追根溯源,从建国初期的交际舞,到文革时期的“忠字舞”,再至80年代盛行的迪斯科等,都充分反映出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现实下,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断增加,而广场舞恰好满足中老年群体这一诉求,它简单易行,没有时间、场地、人员约束,因此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爱参与。

另一方面,广场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党和国家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落实惠民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广场舞文化的发扬光大,对增强社区凝聚力、彰显文化自信等具有积极作用。

2.2 健康娱乐的需求

步入21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老年人口占比大幅增加,大批“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场舞这项 “草根”运动恰巧能够满足这类群体的意愿。他们可以通过强度适中的舞蹈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边听着歌曲,边进行锻炼,没有生活琐事的束缚,让自己放松心情、收获健康,达到身心共愉的效果。

2.3 社交关系的构建

现代城市的居住格局不同于以往,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私密空间,居住环境的变化使邻里之间不再熟悉亲密。且中老年人群的家庭中,大多子女已独立成家,很多家庭呈“空巢状态”,他们参与社会交往的范围也在逐渐减小。这种趋势下,他们正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社会交往形式和内容,而广场舞这种 “以舞会友”的方式,可以打破空间的拘束,使人和人之间迅速联结,促进新型邻里关系的构建。

3  广场舞发展中的社会矛盾

3.1 公共空间的占有与抢夺

随着参与广场舞活动人员的不断增多,其所需的场地规模也不断增大,由此引发的广场舞群体与第三方群体对公共空间的争夺此起彼伏,关于抢夺地盘、噪音污染等批判性报道不绝于耳,而“鸣抢”、“泼粪”、“放狗”等行为也引发了不小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使广场舞陷入了“越轨”危机,如何权衡好“广场舞大妈”和其他社区居民的利益诉求急需解决。

3.2 权利行使与道德约束

广场舞事件引发的矛盾冲突,其实质是不同主体要求行使自身权利的直接反映。权利的争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共空间的使用权,如公园、广场、小区绿化带等所有人员都能共享使用;二是“活动权”和“休息权”的正面诉求,广场舞参与者渴望通过舞蹈健身、娱乐,非参与者想要在工作之余进行休息,而在早上和傍晚跳舞时产生的“噪音”在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居民的“休息权”。因此当主体的正当权利无法得以保障,各自又无法约束好自身时,矛盾就会发生甚至激化。

3.3 价值观念的碰撞

除了对公共空间的争夺和权利行使的分歧外,中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也是引发矛盾的原因。由于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意识也有区别。当充满“怀旧情绪”的歌曲和“不够专业”的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时,未免会被视为“水准低劣”、“土味十足”,不易使年轻人接受和喜爱。由此看来,大众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水平还需要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

4  对广场舞问题治理的思考

4.1 加强政府引导和规范

由广场舞文化风靡所引发的问题,在治理过程中政府要承担主要角色。首先,以群众利益为先。政府要真正了解群众的诉求,从保障群众利益公平公正的角度处理危机。其次,健全法律规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规范行为准则,当遇到利益纠纷时,严格根据规定执行。再者,加强监督管理。社区、街道、城管执法等机构和部门应做好广场舞团队和人员监管,预防矛盾问题激化,并对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应急处理。

4.2 自觉践行公民权利和义务

社会问题的治理不能单靠政府,每个公民也同样参与决策过程。如果人人都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自觉执行,社会矛盾也就不治而愈。但在公共空间问题上,我国公民的道德观念亟待加强。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强化群众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培养道德意识、明确权利义务,引导广场舞参与者自觉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

4.3 集中社会资源共同管理

对广场舞问题的治理还需要集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针对公共空间供给不足的情况,可以在现有场地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建,也可以和一些事业单位协商,有偿“借用”空旷的区域作为跳舞场所。针对噪音污染的问题,可以在活动区域增设隔音设备,或者引资拨款建立室内活动场所,直接杜绝噪音问题。还可以在社区内配备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人员,引导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多样化发展。

5  结语

(1)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今天,由于大众文化的盛行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老年人对健康和休闲的追求以及社会交往的渴望,广场舞这一特殊的形式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2)廣场舞文化在全国风靡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社会矛盾,如公共空间的占有与强夺,公民权益的行使与道德约束,价值观念的碰撞等,将广场舞推入“备受质疑”的境地。

(3) 针对广场舞出现的社会问题,需要通过政府的规范引导、公众的自觉践行和社会资源共同参与等措施来解决,只有三者的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力保证全民健身与体育休闲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娜.广场舞“热”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93-96.

[2] 舒刚民.冲突与治理:广场舞现象的社会学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8):27-33.

[3] 梁勤超,李源,石振国.“广场舞扰民”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26-31.

猜你喜欢

社会矛盾广场舞公共空间
如何在刑事申诉中发挥控申职能促成矛盾化解、息诉罢访
用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分析中国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论医院医患危机关系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广西南宁市金湖广场使用状况评价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像素艺术探究
“物”化的空间
儒学转型与民间社会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