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10-09翟祥元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细节管理应用价值

翟祥元

[摘要] 目的 分析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自2017年5月在临床血液检验标准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分别选取细节管理前(2017年1—4月)、管理后(2017年5—9月)的1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合格率检查,分析细节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细节管理后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为98.6%(986份),高于管理前的90.9%(909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患者对血液检验结果的满意度为97.0%(970份),高于管理前的90.0%(900份),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引用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同时让患者对血液检验结果更加满意,建议在检验科推广普及细节管理。

[关键词] 细节管理;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065-02

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文章选了细节管理前(2017年1—4月)、管理后(2017年5—9月)的1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合格率检查,现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自2017年5月在临床血液检验标准本采集中实施细节管理,分别选取细节管理前(2017年1—4月)、管理后(2017年5—9月)的1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合格率检查。管理前抽取男性血液标本487份,女性血液标本513份,患者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2.6±2.3)岁;管理后抽取男性血液标本490份,女性血液标本510份,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3.1±2.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自2017年5月起实施细节管理,此前均按照检验科的一般制度实施管理,不做出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细节管理方式如下。

1.2.1 心理疏导  血液标本的采集需要进行穿刺,存在一定的疼痛感,而在临床中,也不乏一些晕针、晕血的患者,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若患者处于高应激反应状态下,将可能影响到样本的真实性。因此,需要在采集标本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血液标本采集的最佳体位和配合方式,鼓励和安慰患者,确保样本采集顺利完成。

1.2.2 完善标本采集准备工作  告知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前12 h内应当禁食,最长禁食时间不超过16 h,最佳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为第二天清晨7~8点,针对存在相关临床复查项目的患者,应当固定采集时间。同时,采集前,需要按照严格的卫生标准,对皮肤进行清洁消毒。

1.2.3 保持适合体位和科学的穿刺方式  良好的体位有利于检验人员顺利完成穿刺,并减少穿刺疼痛,科学的穿刺方式亦是如此。采集血液样本时,尽可能使用小号针头,必要时采用较大号的针头,同时注意避开近心端采集,让患者手掌保持自然张开,避免反复握拳,止血带绑扎应松紧度适宜,尽可能在60 s内完成采集。穿刺时,针头应与皮肤保持一定的夹角,准确地穿刺入血管当中,若无血液流出,可适当改变针头角度,而不能够轻易拔出再穿刺。

1.2.4 标本送达  血液标本采集完成之后,应当准确地标明试管,而后以最快速度送检,完成检验。无法尽快检验的样本,需要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保存,避免样本发生质变。

1.3  观察指标

对比细节管理前后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同时将检验结果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个维度,有患者进行无记名投票选择,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1 000×100%。

1.4  统计方法

实验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計数资料以(%)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分析

细节管理后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为98.6%(986份),高于管理前的90.9%(909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检验结果的满意度分析

管理后,患者对血液检验结果的满意度为97.0%(970份),高于管理前的90.0%(900份),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临床检验医学不断发展,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对血液检验样本的采集要求有所降低,适用面逐渐广泛。但作为血液检验的根本和基础,血液样本的采集质量始终对检验结果存在影响[1-2]。

在实际的血液样本采集过程中,许多细节被忽略,例如患者的心理状态、采集体位、穿刺方式、检验时间、样本保存方式等等,这些环节操作中的不到位使得样本性状发生了改变,影响到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并最终导致病情诊断失误[3-4]。可以说,临床血液检验样本的采集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直接性的影响。在样本采集过程中,不仅要求检验科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准确进行样本的采集,同时,还需要对一些细节加以关注和管理,严格控制样本采集流程。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细节管理后血液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为98.6%(986份),高于管理前的90.9%(909份),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实施细节管理之后,临床血液检验样本采集的合格率明显提升,差错率减少。

细节管理是一种细致化的管理方式,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力度,改善工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虽然近几年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检验科管理也越来越严格,但仍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通过实施细节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样本采集质量:①在采集样本之前,对患者情绪引起了重视,并实施了心理疏导,能够让患者学习到正确的配合血液样本采集的方式,同时减少心理的恐惧和紧张情绪,避免全身性的应激反应,防止对血液样本产生不利影响;②抽血前准确的禁食时间和完善的准备工作,也可以确保血液样本的真实性,抽血前12 h内进食,可能导致血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质、白介素、白细胞等发生改变,进食后的机体代谢也可能导致血液细胞出现异常,而超过16 h不禁食,则可能导致血糖水平和血清蛋白水平的降低,因此,在抽血前,应当按医嘱禁食;严格地对皮肤进行情节消毒,避免皮肤表面杂质影响血液样本的真实性;③针对患者体位和穿刺方式的细节管理,则主要是为了保证首次穿刺成功,减少穿刺疼痛,让患者在更为舒适的体验下完成抽血。有研究指出,在不同的体位之下,血液指标不同,例如在卧姿体位下,血液指标一般会出现升高情况,因此,在临床血液检验样本采集中,往往采用坐姿;科学的穿刺方式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应激反应对血液样本产生影响,穿刺针的选择也由此作用;④关于样本的送检和储存管理,是为了避免样本长时间不送检出现性状改变,对此,建议应当建立一个样本送检时间管理体系,确保所有样本在1 h内完成检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研究结果2.2则进一步体现了细节管理的实施价值。

综上所述,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引用细节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同时让患者对血液检验结果更加满意,建议在检验科推广普及细节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良祺.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23):360-361.

[2]  琚绍坦,刘翠.细节管理在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采集中的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118-119.

[3]  刘天富.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控制方法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4):178.

[4]  王涵,郭志鋼.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有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1):23.

[5]  杨兴红,许伟.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6(17):186.

猜你喜欢

细节管理应用价值
土建工程材料的细节管理探讨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细节管理应用于输液中心护理服务流程再造的效果观察
班主任细节管理之我见
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