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管乐团的发展现状研究
2019-10-09李炳帅
李炳帅
摘要:中小学管乐团建设在几年来发展得如火如荼,在不断专业化和普及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研究将着眼于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度问题,思考如何在教育主体、教师、学生等层面谋求变化,促使中小学管乐团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领域,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少年音乐人才。
关键词:中小学管乐团 发展现状 教学理念 发展问题 解决方式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错态势。在众多外来乐器得到中国大众的了解和认可的过程中,管乐热潮的兴起相对较晚。自21世纪以来,管乐团的建设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兴起,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发展状态。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内部的管乐团建设做出了良好的示范管乐榜样,而中小学管乐团建设则在其影响下逐渐形成规模。近十年以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管乐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使得更多青少年了解西洋管乐的艺术特性,也促进了个人艺术素质的提高。但也有一些并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着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作为音乐工作者,在观察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应当做出表达和指正,以使乐团的发展更加高效顺畅。
一、总体层面量能增长下的质量待提升
管乐队的构建是在具有一定数量的管乐特长学生和教师的前提下形成的团体。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管乐在各种西洋乐器的引入过程中,发展速度和社会普及度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管乐的欣赏需求不断增长,再加上乐器的国内生产与进口渠道逐渐拓宽,促使更多的人体会到管乐乐器特有的艺术魅力。
中小学管乐团的建立之所以较晚,一方面是受硬件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在经过近30年的专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管乐人才扩招之后,大批经过专业训练的管乐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人才下沉给中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看,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均出現了少则几支,多则几十支的学生管乐团,中小学建制中也形成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现行排列分布。总体而言,初、高中乐团的技术水平相对成熟,小学乐团的建设中主要以基础教学和简单的器乐演奏为主。通过观察和跟踪了解了湖南永州、长沙、吉首等多地的中小学管乐团实际情况,以及河南、河北、湖北等地的中小学管乐团情况之后,我们发现,总体的发展态势存在着数量强于质量,发展水平不均衡,人为因素强等特点。
一些院校的管乐团因缺乏基本的训练技巧和时间保障,致使发展受限,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乐曲演奏,相互之间的配合生疏,难掩演奏中频频出现的错音、爆音、中断现象。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不能简单归咎到一个点上,往往是多重原因所造成的。中小学管乐团的发展中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物力之后,结果并未达到预期要求。在国内音乐界提倡文艺发展、树立精品、体现匠人精神的背景下,中小学管乐团的发展不应局限于“有”和“存在”,而应当做好细致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使学生真正地从中有所收获,也使管乐团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二、师资水平存在不完善之处
在中小学管乐团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是构思整个乐团发展方向的引导者和乐团水平的直接责任人,他们的水平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自21世纪以来,国内高校的音乐学建制逐渐完善,管乐不仅成为其中的一个独立子学科,还在不断精确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专业的划分,所培养出来的高等专业人才每年数以千计,这便形成了蝴蝶效应,在职业发展中影响到了中小学管乐团的构建热潮。
从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素质来看,中小学管乐团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专业素质。首先,需要有高水平的专业技巧作保障。管乐学科中的乐器种类十分多,每一种乐器都具有自身的特性,但是这些乐器也有自己的技术要求。因此,如何对其进行驾驭和掌握,对教师而言,需要具有专业的体会能力和感知能力。当然,管乐门类之间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便促使教师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建议,帮助乐团中每一乐器组的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管乐团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指挥能力和排练经验。每一种乐器的演奏都体现出教师的技术指导能力,但是将各种乐器混合在一起时,需要考虑的是乐器之间的配合与衔接,声部之间的均衡,以及整首作品的完整流畅表达等。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成果,也是教师能力的一种集中体现。在排练组织过程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指挥乐团排练,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高效利用各种方式达到良好的排练成果。此外,在管乐团的排练过程中,考察的还包括教师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同样一首乐曲,在不同指挥者的排练下,会注入不用的艺术理解,这与其个人文化修养、艺术品性、综合素质等息息相关。将一首乐曲从谱面逐渐转变为一首在舞台上完整表达的作品,教师也在其中注入了自己的审美诉求。只有不断学习和历练,才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审美感觉,促使音乐表达能够得到良好掌控,完成高质量的管乐作品。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中小学管乐团的建设中,教师的水平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非专业出身的教师在中小学体制内大量存在,往往在管乐团的排练和教学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体制外的监制排练教师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够保持常态化的训练,导致中小学管乐团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训练“空窗期”。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在管乐团排练过程中所涉猎的音乐相关内容过多,会导致教学上的厚此薄彼,存在一定的漏洞或误区。这对于教师来说,往往很难及时发现和纠正,也很难能够形成可持续性循环的教学经验系统,进而造成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积弊,且很难得到有效的调整。
三、教学过程中对中小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忽视
之所以将中小学管乐团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观察,是因为中小学管乐团属于基础教育领域,是为学生日后的专业化发展在做准备。但其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年龄跨度达到了十几岁,所以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将三个阶段的管乐团建设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连接,会发现各个分支过程中所形成的教学重点是截然不同的。而在目前的管乐团建设中,往往将其混为一谈,并没有做到具体的区分,更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这也影响了教育成果。具体而言,在中小学各个阶段的管乐团建设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以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与专业技能为基础。管乐对于许多从未涉猎过此领域的学生和家长而言是十分陌生的,一些学生出于对音乐的喜爱,选择了加入管乐团,但是如何选择乐器,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部,如何能适应管乐团的训练,学生自己也并不是十分了解。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领路人的角色,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这门乐器的演奏方式,进而形成更为开阔的视野,使个人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其次,非功利性是中小学管乐团建设中的一个重点。非功利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心无旁骛地指导学生进步,指导学生在日常轻松的氛围里学习各种知识,这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一些学校在过度强调管乐团的成绩,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来宣传造势,这对于管乐团的构建而言利弊共存。虽然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但对于基础教学领域和学生各个学科学习的平衡而言,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
再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管乐团的建制体现出团体性的优势特点,但是每一位队员都应该从其中获益,得到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从微观层面得当把控,将学生的学习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促进每一位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
当前中小学管乐团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由于发展时机欠缺造成的。对于每一位教育者而言,都应当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与时俱进的态度谋求更好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双丰收。
参考文献:
[1]陈正星.探究小学生管乐团的教学与管理[J].黄河之声,2017(14).
[2]孙勇伟.浅谈中学学校管乐团的组建和训练[J].新课程(中学),2017(02).
[3]万俪婷.浅谈民国时期我国管乐团的发展[J].当代音乐,2016(21).
[4]林清凉.2015年中国美育研究述评[J].美育学刊,2016(04).
[5]宋克歆,李珊珊.高校音乐教育中管乐团的组建与教学改革——以钦州学院管乐团为例[J].音乐时空,2016(10).
[6]张冉.管乐团对学校校园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永州市科技局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立项课题“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管乐团发展的实践探索——以永州市为例”(项目编号:20174112)。
(作者简介:李炳帥,男,硕士研究生,湖南科技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器乐<西洋管乐>)。(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