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2019-10-09茅伟云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传统

茅伟云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我国传统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包含了厚重的历史,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生活经验及智慧结晶所构成的,其中也融合了我国的习俗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值得我们后辈人去了解并延续。如今,我们越来越注重构建社会主义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也拥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在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与时代发展的背景与形式相结合而提出的,这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延续方式。

2.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中国传统文化常常以诗词歌赋等形式代代相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谆谆教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凄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愤之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风亮节等等。这些诗词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尽管当初次阅读一些古文古诗时,我们并不很清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与思想感情,但细细品味一下,就能体会到古诗词中的无穷韵味,通篇读下后内心会产生奇妙的情感。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体会文章韵味的本领,让学生对文章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主动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

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网络的普及使不同的文化交织在一起,通过碰撞与融合打造出如今的多元化社会文化,导致许多人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难以找到自身的信仰,这也正是许多问题产生的根源。还有一个历史残留问题,我国在清朝时期闭关锁国,许多列强乘人之危,掠夺并销毁我国的文化遗产。现如今许多西方国家都是发达国家,所以有人崇洋媚外,认为西方国家一切都好,而国内则不够好,甚至是落后的。这种现象说明许多人缺少民族自信心。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此来提高民族的自信心。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血脉的传承,从我们祖祖辈辈一步一步传到今天,值得所有人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广阔的心胸,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不允许外来文化完全替代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缺少传统文化的有效教育,对于初中教师来说,要肩负起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1.在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编有许多古文、古诗词,这能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由于许多教师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与考试的关联性,所以在考试中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点在教学时就会直接略过。大多数教师仍然强调学生对古文的背诵,通过背诵来理解文章的含义所在。学生像机器一样死记硬背每个句子,只顾着机械地记忆而忘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大大地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很难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带有传统文化感情色彩的句子的分析,让学生学习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源。比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就充分体现出“尊老爱幼”的美德。在这样的学习之下,学生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也能够明确当今社会活动的来源,理解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想要在初中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其次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避免因传统文化内容过于枯燥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有所降低。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手段使课堂更加活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或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将古诗文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将古诗词以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这些方法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加入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里庄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古诗词初中语文传统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