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西尔的语言哲学

2019-10-09叶水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卡西尔符号哲学

叶水涛

恩斯特·卡西尔(1874—1945年)是德国哲学家,早年以研究康德哲学闻名于世,后来他试图以符号形式的哲学为核心创立“哲学人类学”和“文化哲学”。由于语言是一种最重要的符号,因此语言问题在他的文化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符号首先是感觉材料,同时又具有意义的内涵。符号的基本特点就在于把感觉材料抽象为某种普遍的形式以代表一定的意义。卡西尔强调符号的普遍有效性和全面适用性,认为人类能够用最稀少的材料来构造自己的符号世界,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相同的思想,也可以用完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某种思想或观念。

卡西尔认为,人“并不是根据他的直接需要和意愿生活,而是生活在想象的激情之中”,这些经验生活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符号文化。由此,卡西尔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他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卡西尔把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并围绕着符号概念来论证人与动物的区别。一条狗能对其主人发出的信号作出反应,甚至能区分人的面部表情或人声音的高低变化,但是这并不是对符号和人类言语的理解。卡西尔说:“信号和符号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信号是物理世界的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意义世界的一部分。”

卡西尔的另一代表作是《符号形式的哲学》,这本书开创了语言哲学的先河,率先开展了对语言这一符号形式的研究。他认为语言既不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也不是整体性的产物,而是个体即时体验的产物。人类语言的产生基于自身的心灵体验,直接经验的丰富性使语言成为可能。

按照卡西尔的观点,整个人类文化按其本性而言,就是符号化的文化。他把语言定义为“语音的符号”,认为语言离不开声音,声音是语言的基本物质材料。语言所创造的世界是声音的世界,这个声音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符号系统。

卡西尔把情感语言和命题语言的区分看作人与动物区分的重要标志。他认为,情感语言是言语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层次,人类的话语中大多属于这种语言。命题语言则是另一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它有一定句法结构和逻辑结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情感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因为,语言不仅是思维表达的工具,还是人类情感表现的符号。语言作为一个动态过程,是人类内在情感和意愿的口头反映。语言与人类的情感和本能相连,它又是概念形成的独特工具。人人都有自己的语言,这体现了主观精神的创造。个体特征是人类语言创造力的源泉,个体经验的即时性是语言的本源,语言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

卡西尔认为,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无论个人语言如何丰富与独特,都旨在与他人沟通,被他人理解。创造性的想象力把人的观念形象化,把观念融于符号的、情感的先验图式之中,这种创造性想象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在语言形成之初,人体的感性经验就是意义。其意义源自人类的切身体验和直观,以诉诸通感和隐喻的语言符号,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逐步固化为特定的社会语言和民族特征。

卡西尔还对语言发展的阶段进行了三元划分:最接近直觉的是语言的第一阶段,即表达阶段。此阶段的语言符號与意义浑然一体,符号的意义等同于符号所指示的事物。语言的第二阶段是表述阶段,此时语言符号已脱离与物体的直接关联,开始呈现出抽象性趋势。第三阶段是语言的纯粹意志功能阶段,此时语言已彻底摆脱情感直觉,上升到抽象阶段或纯粹形式阶段,如数学语言与技术语言,其所体现的是普遍法则和符号功能。

猜你喜欢

卡西尔符号哲学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舍勒与卡西尔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恩斯特·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评析
人是符号动物——卡西尔语言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