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唯物史观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2019-10-09吴文新

人民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青年工作经济基础对外开放

吴文新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为此,要着力维护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根本上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着力巩固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源头上防范意识形态风险;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主体上铸造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铜墙铁壁;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从战略上建设一支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生力军;提高开放质量,从国际关系上筑牢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的“防盗门”。

【关键词】意识形态风险 经济基础 青年工作 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起研讨班学员的热烈讨论和深刻反思,全党上下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部署落实。

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前提性的理论指导,他说:“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也就是说,一定要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思维,深刻把握风险的矛盾实质及其变化规律,采取科学措施予以引导、疏解,使之转化为稳定快速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在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中,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本身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受制于政治上层建筑,又对政治上层建筑有直接影响。因此,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可能根源于经济基础领域的矛盾,来自于政治上层建筑领域的不协调。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核心部分,虽然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存在,但是对社会存在也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显然,意识形态领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很可能会引发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矛盾激化,特别是政治领域的方向性失误,会导致社会失序、阶层对抗、民族分裂、国家危亡。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通过密布于社会各个角落的神经脉络及其细微末梢来感知和调控社会变化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

着力维护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性质,从根本上防范意识形态风险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在于社会存在的稳定有序,意识形态风险的根源在于社会存在的内部矛盾的激化。社会存在的核心或主体是物质生产方式,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最深刻、最基础的部分。物质生产方式的性质决定着社会形态或制度的性质,因而也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及其发展方向和趋势,在最深刻的层面上决定着社会意识形态的运动方向和趋势;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意识形态分化、对立、冲突乃至颠覆性变化的最深刻根源在于社会存在的矛盾激化,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尖锐化,前者不过是后者的一種表现形式或现象形态。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维护和巩固社会存在,特别是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就是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革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之能够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健康发展。正如列宁所说,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根本的标志,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效率高于资本主义;当能够持续地以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来推动更大规模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时,也就为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巩固和提升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水平,使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能够更加公平地惠及最大多数劳动人民时,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就有了雄厚的社会基础。

着力巩固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从源头上防范意识形态风险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告诉我们,上层建筑的安全稳固取决于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厚实与强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深刻认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从实质上说,意识形态风险就是反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学说、社会思潮、大众心理、网络舆论等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实威胁。反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肆意蔓延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基础领域。这就不能不论及资本的力量。

从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来看,正是资本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激活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创造和生产活力,打开了中国走向、融入世界的大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增强了国力,造福了人民。但是,资本的力量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激活生产力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人性自私和纵容贪欲的魔盒——拜金主义、消费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大众心理,甚至是导向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经济政治思潮,它们打着“学术研究”的名义,随着与资本逻辑相适应并基于原子主义世界观和个人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所谓自由、平等、人权、民主等似是而非的价值观念传播开来。比如,部分外资集团和少数不良不法的国内私有资本为了扩大自身利益而恶意炒作话题、操控网络舆论,为不良思潮的发展推波助澜,对此,我们要高度警惕,予以引导和规范、约束和惩戒,确保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企业及各种公有资本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巩固、做大做强做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化解由资本逐利逻辑和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经济风险,消除各种滋生蔓延反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思潮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土壤,从根本上消除意识形态风险的源头。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主体上铸造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铜墙铁壁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人民群众也应该是确保自身安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而常常居安思危、满怀忧患,所居乃民心之安,所思乃民利之危,所忧乃民生之艰,所患乃民心之苦。古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根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对抗性社会思潮、民间舆论要变成一种颠覆性的物质力量,都必须掌握群众、支配群众。因此,用积极的、健康的、崇高的、先进的思想意识,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思想理论来教育、感化、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能够使那些错误的意识形态没有阵地和操控的对象,找不到物质化的颠覆性力量,确保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一切胜利的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经常语重心长地教诲我们的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也就是说,要真正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政治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先进文化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和民生福利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体系,乃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军队和国防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开放外交体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等,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面做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伟大历史实践之中。有了真心实意地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群众,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有了真正的铜墙铁壁。

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从战略上建设一支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生力军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青年群体是人民群众最有活力也最有前途的组成部分,青年群众是革命事业的未来和创造历史的生力军。任何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总有一个战略任务,那就是争夺青年;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未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青年是革命运动的主力军,总是冲在最前头,创造了一个个历史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并对青年群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寄予厚望,毫无疑问,在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方面也同样应该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了解新一代青年的特点,要求尽快掌握网络舆论阵地和各种新媒体宣传教育形式,形成对青年一代强大的、有感染力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让他们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拥护者、支持者、传承者和发展者。同时,鉴于意识形态及其教育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一代又一代青年怀有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必然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此,未来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历史主体便可得到全面保障。

提高开放质量,从国际关系上筑牢抵制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的“防盗门”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开辟了世界历史的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对外开放是世界历史的必然。

目前,基于我国发展的根本利益,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华文明“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的智慧,我们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建立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关系。作为一方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得到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和响应,但是几个举足轻重的资本主义大国却依然奉行“冷战”思维及弱肉强食的霸权战略,其以文化渗透、意识形态攻击为主要手段进行和平演变。对此,我们不能陶醉于自己倡导的和平和谐、共建共享的美好价值理念中,而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头脑,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設、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影响并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要对各种外来的反共反华势力有可能借助我们的主动开放及不确定性的漏洞因素等来实施颠覆计划或“颜色革命”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好万无一失的化解预案。我们必须明确,虽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但是国际社会上具有很强目的性和能动性的负性外因常常会利用我们内部一些矛盾、困难,试图从内部攻破防线、从内在机制上解构整体。因此,我们要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质量的过程中,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主导权、主控权,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视野,筑牢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攻击的“防盗门”。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学认识和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研究”(项目编号:19BKS17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③《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年。

猜你喜欢

青年工作经济基础对外开放
浅析体育竞赛表演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政策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之探索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探讨及其对经济工作推动作用的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长沙市建成“全面小康之市”的路径分析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研究概况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青年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