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阅读文本

2019-10-09尹玲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称朱自清文本

尹玲

一、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阅读文本,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阅读文本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语言,所以在阅读文本的活动中,不应该绕过语言而求他者。必须从语言这扇门跨进,使阅读文本的活动有效地延续。语言如同别在作者衣服上写有作者名字的标牌,折射着作者的文学观,甚至是性格、偏好、态度、内心环境和人生体验等等。教师完全可以向学生暗示:每个人都是一个创作者。从而让学生建立起阅读文本的信心,并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阅读文本,诚实大胆地对作品的语言进行剖析,总结利弊,形成反思和积累经验。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這是一篇最能代表朱自清语言风格的作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之门进入,分析作者的语言风格特点。但这些还不够,读者的身份总会限制学生的阅读“智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敞开自己,并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进行该篇散文阅读。视角身份的地位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更有底气,敢于剖析。例如,有学生选择了几个原句,包括作者对父亲及家庭背景阐述的语句,然后进行分析。有学生认为:“作者的语言字字都仿佛包蕴情感的笔墨,给人一种沉重绵厚之感,耐人寻味。”可也有学生说出这种写法的弊端:“作者语言运用谨慎,不多言一字,也不少言一字,所以感觉平淡,少一点澎湃激情。”可以说,学生通过创作者视角的拿捏,能够跟随自己的内心去阅读并进行评判,这比一味地以一种崇拜的眼光阅读要好很多,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写作的进步。

二、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阅读文本,分析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总的来说,涉及人物的文学篇章相对要多些,这与每个作者诉说欲望有关,他们将为具有普遍性的人类发声作为写作的意义,并乐此不疲,更多的是揭露社会、人性的黑暗之处抑或温暖之光,于是文学史上才产生那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因此,在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最不能避开的就是分析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但在分析的时候,不能摆出一副不自信的态度,这不仅不能全面地感受作品,还会形成一种阅读障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一种创作者的视角阅读文章,进而赏析人物。

仍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令人印象颇深的是“父亲”为“我”买橘的那段,作者抓住几处动作特征进行细腻的人物刻画,令父亲将内心全部的爱释放出来。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寻句揣摩。如“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等等。要求学生以创作者的口吻进行评论,例如有学生说:“朱自清见到了平常之处的不平常,人物正在这种不平常的平常处崛起。”正是视角的不同,学生才能高屋建瓴,升华自己的认识。

三、以一个创作者的视角阅读文本,分析作者的人称选择

各种文学体裁都有自身独特的魅力,例如散文,洋洋洒洒,描写夹杂抒情,抒情夹杂叙述,应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各种手法技巧,极尽语言之能事,如升起的璀璨烟花爆开点缀了夜空;诗歌,微妙含蓄,简短的语言如弹簧,张力无限,美感无限。这些体裁的作品都很好阅读,但对于小说的阅读来说,相对困难。在阅读之初,学生首先要想到的不是作者要呈现一个什么事件,而是作者要以哪一人称来展现主要人物。这一点,所有教师几乎都有一个经验,让学生写关于某一篇小说的读后感,许多学生都将作者小说中的“我”看作是作者本人。为了不使学生发生这样的阅读错误,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人称选择,还要以创作者的视角分析用某一人称构思小说的利弊。

以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为例,该文实际上是来自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但是学生在阅读时,难免会将文中的“我”误以为是作者本人,所以教师可首先点明这一点,并让学生剖析,作者为什么选择用第一人称“我”,而不是以全视角描述“小弗朗士”的行踪?学生通过阅读进行总结:用第一人称行文,小说更加真实,可使作者进入小孩子的角色,更加生动地描绘他逃学的样子心情。还有学生总结了第一人称的坏处,“叙述者总不能与真正的作者分开,作者始终不能避免将自己的想法倾注在叙述者身上。另外,感情的范围将会缩小,作者抒发个人想法的预留地会被侵占”。通过对人称选取角度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阅读,同时也为写作的展开提供一个警示。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人称朱自清文本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拼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
阳高方言的人称代词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