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金融如何“险”中求胜

2019-10-09王洪亮

人民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消费金融风险控制

王洪亮

【摘要】随着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业态更迭、模式升级,对平台监管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金融要“险”中求胜,就必须加快消费金融与生态的融合,实现消费金融的技术变革,并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关键词】消费金融 风险控制 平台监管 技术变革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经历了前几年消费金融行业业绩大爆发,消费金融行业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同质化的行业模式使消费金融行业区分度下降,白热化的竞争模式造成的业内竞争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得不到保证。随着消费金融生态化和场景化的发展,风险也变得交叉融合,更加复杂,对于风险的控制成为现在消费金融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面对更加严格的监管,消费金融在未来如何进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精细化运营,是现在整个行业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消费金融经历了标准化发展、场景化发展和生态化发展的阶段

在每个阶段,消费金融都会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以及市场的需要进行发展,每个阶段对于消费金融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都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梳理消费金融的发展脉络,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多维度的思想借鉴。

消费金融萌芽阶段主要是标准的“1+1”模式,即消费金融的产品与不同行业和场景进行结合,从直觉上来看,也就是对产品进行搭售,这一阶段蕴含的技术含量并不多,消费金融的产品也不多,没有很好的创新性。虽然这种模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流程,但是单一的模式无法提高用户体验和改变产品的外观。随之,消费金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品定制化的设计出现,如根据客户体验进行场景化定制的支付宝中花呗和借呗的出现等。支付宝在随后的几年中,以“科技+金融”打造场景化发展模式,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一大特色。根据平台和场景定制的不同,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近年来,提供消费金融的科技公司更加注重产业链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消费金融的发展更加成熟,有了规范的模式,从场景化模式发展到与生态相融合,将金融科技贯穿之中。发展到这个阶段时,消费金融的产品和服务真正进入了“润物细无声”的阶段。从2019年的发展来看,许多银行提出的“开放银行”战略就是科技、金融与生态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消费金融不仅会涉及到科技、金融与生态各个方面融合发展的问题,对于未来消费金融的技术问题、风控管理、商业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如何提升行业的风控管理对于消费金融在未来整个大金融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消费金融与生态的融合给整个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发展,同时给消费金融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使消费金融在此条件下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对整个金融行业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产业链进行升级,但在此过程中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更大,影响更广,相应的管理难度也会增加,因此,需要消费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人员从多维度、多角度和更长周期对风险进行判断和进行快速的处理。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也将成为决定消费金融在这场惊险的战役中成功与否的关键。

消费金融要把握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做好风控管理

在2019年召开的中国未来金融峰会上,很多消费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提到,区块链、5G、智慧金融、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数据更新升级很快,在消费金融领域中存储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将会更多,信息的真实性和获取效率也会有质的飞跃,甚至会颠覆整个消费金融行业,消费金融需要把握这次技术变革的机遇,把握好风控的管理方向,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过去,4G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红利的爆发,共享领域、外卖平台、移动支付、网贷平台等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些商业模式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金融行业也是一样,技术的变革同样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2019年6月开始,伴随着我国首批5G商用牌照的出台和发放,5G时代马上来临,技术的变革将深刻改变消费金融行业的效果和效率,同时对于未来风控方向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5G时代的来临将会提高风控的反馈速度。因此,在风险来临时,对于消费的影响会更大,需要风控的反应时间更加迅速。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底层技术的改进和商业模式的改变。

根据央行以及Wind数据库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19年互联网金融消费信贷的渗透率(这里指的是狭义的消费信贷,不包括房贷和车贷的个人消费信贷)已经快达到20%。从以上的统计数据来看,消费金融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渗透率相比较,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如何去挖掘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就要看哪个小领域能够抓住这次技术变革的机遇,提高自身的风控能力。

消费金融发展应守住三条底线

一是消费金融不能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一方面,防止出现我国通货膨胀剧烈的波动。近几年,在我国房价不断上涨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压力下,一些居民利用借贷的方式对冲自身的财富风险,将自身难以承受的风险转移给他人。对于消费金融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使物价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消费群体投资消费的大幅度持续增长,会造成资产泡沫的发生。如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造成一种消费者心理的上升預期,即使消费者自身流动性不足,消费者也会通过借贷的方式进行消费,一旦发生房地产价格剧烈的下降,将会导致居民的消费能力下降,消费也随之收缩,再加上金融杠杠的作用,很有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从而使宏观经济遭受重创。

二是消费金融应重视弱势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传统金融主要以高收入群体为主要目标客户,忽视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服务,这将会导致消费金融的部分客户群流失,而现在消费金融更多地应从长尾市场出发,发掘低收入群体在消费金融领域的消费能力,但这也是消费金融不被理解的地方,如有人认为,向大学生以及低收入群体发放信用卡等违背了社会道德。目前,很多借贷市场的目标对象以大学生和低收入的中青年为主,主要针对他们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强,具有超前消费的意识,同时对于借贷的成本没有客观的认知。一方面,在为他们进行借贷的同时,也会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给低收入群体造成一种错觉,认为不再需要偿还利息;另一方面,在出现逾期未进行偿还时,会出现暴力催收账款,对借贷者进行骚扰等不正当的方式进行催收,导致有的大学生身心出现问题。因此,如果消费金融对于低收入群体进行无限制的发掘的话,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在保证消费金融正常精细化运营的同时,也要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只有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消费金融不能影响低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实际上,消费金融潜在的客户群体依然是低收入群体,他们超前消费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利率贴现,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损耗当期收入,加快原始积累损耗,失去继续升值的潜力。此外,个别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也会对消费金融的承受能力造成一定的负担。消费金融领域在应对如此大的压力之下,采取相应措施至关重要,这对于消费金融未来取得突破和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郑金宇、陈晓:《消费金融发展的问题、风险与监管挑战》,《银行家》,2016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消费金融风险控制
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法律风险分析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探讨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
医院财务管理风险及改进措施分析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
后监管时代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