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教育力量
2019-10-09王瑞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存在。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所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环境造就人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激励、同化的功能,结合高中生自身特点与成长规律,营造一个好的班级文化对其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主动地营造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使班级的主流文化与社会的主流文化同质,从而能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去建设班级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文化育人的作用呢?
关键词:文化氛围;激励;环境
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因此,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谈谈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一点想法。
一、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爱上教室、爱上课堂
物质文化层面包括班级活动环境、设施、班级管理目标、主题班会等。
(一)坚持教室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教室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圣地,所以班风、学风、校训之类的标语应张贴在教室里。教室的布置应突出庄重严肃、简洁明快的特色,花里胡哨、没有主题的布置是不可取的。同样的,文化氛围的布置要具有实用性。教室内,时钟、宣传栏、图书角、德育栏等相关图表是必不可少的。教室内还可安置一些柜子,用来存放班级里的一些公共财物,也可使教室整洁明亮。
(二) 坚持对学生教育的明确导向性和纪律约束性
校训及学风是学校对学生纲领性的总要求,给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做人指明了方向,起到路标的作用。关于学校及班级给予学生的硬性要求,必须让学生们抬头可见,清晰了然。
(三) 坚持对学生行为的激励性和审美愉悦性
将一些包含鼓舞,鼓励性的标语口号寄寓在字画条幅里。“爱自己,更爱班级”“说我应做的,做我所说的”这一类的文字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律自强的决心。
(四) 坚持发掘学生各项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思维
凡事离不开创新,让学生慢慢变得有想法,且敢想敢干,在教室文化氛围的布置方面也是如此。在教室文化氛围的布置方面,教师也应像课堂教学一样,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特点。班级中50名学生就可能有50种不同的想法,择优而用,也是对学生极大的肯定。
(五)
主题班会、专题辩论会等传统手段,也是对于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些借助互联网和其他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就如同一个新教师认真准备一节公开课一样。主题班会辩论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用学生们喜欢的形式达到老师想要的教育目的。我相信,一个有想法、有办法的团队一定能够走得更远,人生的发展也会更主动,更积极。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团结协作,突出团队意识
精神文化层面包括班级口号、班级宣言、班级精神、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班级风气、班级制度和班级常规等的集合体。
(一)
精心设计班级口号(班训)。班训要突出做人做学问的本质。借鉴本校校训“养善厚德,敬事务本”,我把班级的班训定为“存善、求真、务实、创新”,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励着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督促着学生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
(二)
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精神,指努力营造班级文化中充分体现教育文化价值取向的精神。每当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们都希望它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营造出一个积极的班级精神,让学生们能够在阳光向上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要让每个孩子在脑海里、行为上深深烙印上班级精神文明的体现;要使班级文化的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要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个角落都育人”。
(三)
建立好一个适合高中生的班规。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但班规的制定要适合高中生的特点,凸显出高中生的特色,让学生们在智商和情商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四)
实行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个体学生的主体意识。新型班级管理体制用“以人为本”的观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每个人都参与管理,同时也是被管理者,让学生承担一份应尽责任,行使一份管理权力,奉献一份关爱之心。让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每个孩子都有极大的进取精神和工作热情,在无形中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增强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观念,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求得发展。
(五)
培养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用集体的力量创造一个个鲜活有责任担当的个体,这是作为教师的我始终要参与的一项课题。所谓“做经师易,为人师难”,我总在想,我是个不怎么聪明又不怎么成功的人,如何能让学生信任我呢?答案就是“团结协作”。任课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老师和家长间的团结协作,三种协作合并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擦出美丽的火花。
(六)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诸如,班级内部开展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合唱比赛,元旦联欢会,个人才艺展示,电影欣赏,English
Corner(英语角)等等一些不太耗时耗力的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原来内向的学生慢慢变得活泼大方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在学校组织的会操表演、篮球赛和合唱比赛活动中,全班同学团结一心,排练时的鼓励声、赛场上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至今令人难忘。
然而,于我而言,塑造优秀的班级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琢磨和研究,用自身的言行逐渐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成习惯,最终形成个人的品质和素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学习钻研,让我对教育工作激情澎湃。虽然我做的实验只是個例,还不够系统完善。但对我来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重复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的路是艰辛漫长的,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卢妍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2]汪树林.班级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J].教学与管理,2003(17).
作者简介:
王瑞,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