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发散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2019-10-09刘仁琴
摘 要:有关函数问题,涉及的面比较广,知识点多而且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细致分析,进行归类、总结。面对不同经验层次的学生,面对着不同学生互异的思维方向,针对不同的问题,通过观察、引导、联想、类比、归纳、回归到已经解决的某些或某类问题,要求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能力,因势利导,抓住问题的实质进行发散教学;回归收敛,帮助学生去除心理上的弱势,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形成新的经验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提前干预、拓展、延伸或通过变式训练加以提高。教学中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变得敏捷。通过以下几个例题的教学有感。
关键词:教学;提高;实效
一、 构造函数
1.
已知f(x)为定义在(0,+∞)上的可导函数,且f(x)>xf′(x)恒成立,则不等式x2f(1x)-f(x)>0的解集为 。
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g(x)=f(x)x,则g′(x)=xf′(x)-f(x)x2<0,所以g(x)在(0,+∞)上单调递减,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x,得f(1x)1x-f(x)x>0,即g(1x)>g(x),所以1x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x|x>1。形如xf′(x)-f(x)>0,构造h(x)=f(x)x。
2.
已知函数f(x)在R上可导,其导函数f′(x),若f(2-x)=f(x)e2-2x,(x-1)f′(x)-f(x)>0,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 f(1)
C. f(3)>e3f(0)D. f(4) 解析:g(x)=f(x)e-x,则g′(x)=e-x(f′(x)-f(x)),x>1时,g′(x)>0,x<1时,g′(x)<0 g(x)在(1,+∞)上单调递增,g(x)在(-∞,1)上单调递减,f(2-x)e2-2x=f(x),即f(2-x)e2-2x=f(x)ex,f(3)e3>f(0)e0故选C,归类对于f′(x)-f(x)>0,构造h(x)=f(x)ex。 通过对各类构造函数的归类总结,去拓展,去延伸,使學生能够举一反三,使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形成知识结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模型上抽象出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演绎建立相应的数学关系,并形成新的经验理论,完成知识的整合提升与再创过程,形成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而教师的因势利导,发散思维就是提升课堂效益的优良方法。 二、 利用图像 1. 已知函数g(x)=a-x2(1e≤x≤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h(x)=2lnx的图像上存在关于x轴对称的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1,1e2+2B. 1,e2-2 C. 1e2+2,e2-2D. e2-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图象与概念,设点P(x0,y0)(1e≤x0≤e),在函数g(x)上,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P′(x0,-y0),在函数f(x)上,所以y0=2lnx0 -y0=a-x20,所以a=x20-2lnx0,1e≤x0≤e,令h(x)=x2-2lnx,1e≤x≤e,h′(x)=2x-2x=2(x+1)(x-1)x。 当1e≤x<1时,h′(x)<0,所以函数h(x)在区间[1e,1)上单调递减; 当1 因为h(e)=e2-2>1e2+2,所以函数h(x)的最大值为h(e)=e2-2,最小值为h(1)=1。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a≤e2-2。 2. 若函数f(x)=3x2+ex-12(x<0)与g(x)=3x2+ln(x+t)图像存在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t的取值范围是( ) A. (-∞,1e)B. (-∞,e) C. (1e,e)D. (-e,1e) 解析:由题可得存在x0∈(-∞,0)满足x20+ex0-12=(-x0)2+ln(-x0+a) ex0-ln(-x0+a)-12=0,当x0取决于负无穷小时,ex0-ln(-x0+a)-12趋近于-∞,因为函数y=ex-ln(-x+a)-12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的,所以lna 通过比较关于x,y的对称函数,会求函数解析式。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 3. 定义:如果函数f(x)在[a,b]上存在x1,x2(a A. (1,3)B. (32,3) C. (1,32)D. (1,32)∪(32,3) 解析:在区间[0,a]存在x1,x2(a 满足f′(x1)=f′(x2)=f(a)-f(0)a=13a3-a2a=13a2-a ∵f(x)=x3-x2+a,∴f′(x)=x2-2x,方程x2-2x=13a2-a在区间(0,a)有两个解。 令g(x)=x2-2x-13a2+a(0 则Δ=4+43x2-4a>0 g(0)=-13a2+a>0 g(a)=23a2-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