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9-10-09何美丽
摘 要:“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亚里士多德说)。也就是说,想象力对人类社会的创造和进步是非常重要的。课标指出:“运用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的能力,特别是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以下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试着分析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培养;想象;想象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就应当先让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譬如,教授《钓鱼的启示》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并用横线画出描写鱼的句子,如“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翕动着。”我先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大胆想象、移情体验人物心情,再来感受人物当时的惊喜、得意之情。接着引导学生找出“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抖动了一下;也许是鱼想摆脱……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水花。”等相关语句,想象“我”钓到鲈鱼的不容易。从“好不容易钓到大鲈鱼”和“鱼的诱惑力大”这两方面,来激发学生想象作者在父亲强烈要求把鲈鱼放回湖里的委屈、不舍与抉择的难。再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正确”与“错误”是个的简单的问题,但是要做出选择时却很困难。
然后,通过问题补充的形式,想象作者成为设计师而面临种种“诱惑”,却不为所动地时刻恪守道德准则。……先找再说,再从说到想象、问答,逐层递进,激发情感,促使学生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 依据插图,激发想象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叶老说)。依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想象的特点,本人在教授课文时时常会利用插图,来启迪学生声情并茂地叙事,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这样学生的想象就容易被激发。譬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我抓住文中的句子,读“‘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接着问学生:“想想看老屋真的会倒下吗?”生:不会,因为我从图中看到,小猫来求救,让它躲躲雨。师:那么依据图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认真想一想老屋会怎么做?此时,学生们头脑中的那颗想象的种子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有的说:“看老屋那慈祥的面容,就知道他有个好心肠,一定会再撑一会儿,让小猫躲躲雨。”也有的说:“看着小猫苦苦哀求的份上,老屋总不忍心不帮助它吧。”……这样,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一举多得。
三、 理解内容,丰富想象
小学各个阶段的语文课本中都有编排古诗词,我在教授古诗词时,先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记住文章的故事情节;接着让学生熟读诗句,引导他们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想象。从而达到“诱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的目的。例如,教授《清平乐·村居》一文时,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记诵,并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全文只有三十几个字,但这首词语言简练、朴素生动,意境优美,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画。人们经常这样说:“意境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惬意的氛围中放飞思绪,迸发想象。所以教授这一课时,我为了能让学生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并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安宁与平静。首先,我让学生充分想象、丰盈画面;接着,配上意境祥和的笛声和古典的吟诵,把学生带入图画中,让他们尽情地想象——我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想到了……,任由学生思绪翩飞。再次,引导学生同桌互说,全班共同交流分享,让学生具体描述田园生活的安宁美好,让同学们心中的画面有色彩,有声音,有味道,有趣事。最后,让学生在赏乐中,描绘出想象到的画面。有位学生这样想象:
夏天的阳光照射着竹林,那竹林透着勃勃的生机,浓密的青草犹如地毯铺盖着大地。远远望去,山峦连绵不断,一条清得可见石子的小溪轻轻地流淌。
在一个偏远而又清秀的江南小村,村子前面的小溪旁,有一个矮小的茅檐小屋,屋里面对面地坐着一对老夫妇,他们酌着农家酒,仿佛瞅见他们稍带醉意,还能听见他们用吴地的方言聊家常。那老翁说:“现在的生活真不错,不愁吃,不愁穿。”那老妪笑了笑说:“对呀,儿子都很听话、懂事、孝顺,老大、老二会做家务;老三也听话!”望着屋外的孩子们,他们露出会心的微笑。
午时,屋外……老大田间锄草;老二也帮家人认真地编织鸡笼;老三年纪小,他有时躺在溪旁逗弄溪里的虾儿、鱼儿、螃蟹儿;有时又认真地剥着莲蓬,那样子很惹人喜爱。
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美满又幸福的农家啊!
我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景色美和诗词意境美。
四、寻找课文中的“想象点”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它就像农事的节气,春种秋收,是不可以错过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使用好教材,并尽可能在课文中寻找“想象点”,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思维活跃起来,使知识丰厚起来,使个性张扬起来。
譬如,教授《掌声》一文时,当教授到英子不敢上台时,我马上抛出问题:此时英子在担心什么?找到这个“想象点”,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有的学生说:英子走路一瘸一拐,所以会担心自己走路这么难看,很丢脸。有的学生说:她会担心别人学着她的样子走路,很尴尬……
接着,我又问:当英子犹豫了……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又会想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想象之花,就像得到的充足的阳光而绽放。有一个学生说:英子可能这样想:我豁出去了,就让同学们嘲笑我吧!又一个学生说: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我得上去了,只能让他们笑了……我就是用这样想象补白的形式,使学生充分体会英子的为难、矛盾,以及自卑的原因。只要执教者善于寻找文中的“想象点”,使学生有了交流的话题,就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每个执教老师永恒的话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是要長期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只要执教者们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他们未来就会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温春艳.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教育,2016(6).
[2]罗时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教育科学,2016(6).
作者简介:
何美丽,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和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