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在消化内镜下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9-10-09郭清宁强
郭清,宁强
(恒康医疗瓦房店第三医院责任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300)
0 引言
胃食管结合部癌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消化道肿瘤[1],现在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通过内镜能够在早期发现胃食管结合部癌的存在,从而能够让患者在最佳时间段内选择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剥离术或者是手术治疗,以此使得患者的生存时间得到有效延长。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60 例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患者的普通白光内镜与窄带放大内镜的特征开展观察分析,现将研究内容与结果具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时间段为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调查研究对象为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患者60 例,其中包含有35 例男性,25 例女性,年龄25~68 岁,平均(42.36±2.54)岁。本次研究取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全部患者都已经知情同意。
1.2 方法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等临床基本资料开展详细的收集,并采集所有患者的胃镜检查图片与病理报告。医生有效评估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患者的内镜图片,同时有效统计患者的病变特征、普通白光内镜下表现以及NBI 下表现。指派2 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内镜医生来充分评估胃镜图片,如果2 名医生对胃镜图片的评估存在分歧,则由第3 名医生来与2 位医生开展商议评估,有效借助胃镜先端部直径来目测计算病灶大小与GEJ距离,最后将所有的评估结果记录在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对患者的分型、癌发生部位以及与GEJ 的距离进行观察分析。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分型主要运用“Siewert”分型,起源于距胃食管结合部口侧1~5 cm 的肿瘤则分型为Ⅰ型,起源于口侧1 cm 到肛侧2 cm 的肿瘤则分型为Ⅱ型,起源于胃食管结合部肛侧2~5 cm 的肿瘤分型为Ⅲ型。
2 结果
大多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患者都为Sieweer Ⅱ型,占比66.7%,详细数据可查看下表1。
表1 观察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的发生部位(n)
3 讨论
胃食管结合部的具体位置为食管磷状上皮与胃柱状上皮交界处[2],因为组织学存在差异,其成为胃食管结合部肿瘤出现的组织学基础。同时正常黏膜上皮因为长期受到胃酸、食物以及幽门螺杆菌的刺激,导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在此基础上胃食管结合部黏膜慢慢由萎缩到肠上皮化生,通过异型增生后发展成为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通常SiewertⅢ型GEJ 肿瘤有症状时都已经处于进展期[3],即使采取手术切除,患者的5 年生存率也仍然较低。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没有比较明显的内镜下形态学特征,部位相对来说较为特殊,内镜检查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对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内镜下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发现存在异常的病灶,能够有效结合靶向活检,以此使得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的检出率得到有效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Siewert Ⅰ型患者比较少,这有可能是因为Siewert Ⅱ型和Ⅲ型病变与HP 感染有关[4],也与黏膜萎缩与肠上皮化生存在一定关联,而Siewert Ⅰ型病变却与Barrett's 食管形成存在一定的关联,虽然三者都是导致胃食管早期癌发病的原因[5],但各型之间却具有一定差异。
Siewert Ⅱ型中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主要的发病部位为胃食管结合部下方[6],能够发现大多数病变发生在贲门下区,比较常见的为贲门下区后壁。Siewert Ⅱ型中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的各个发生部门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有可能是由于该位置容易受到幽门螺杆菌、食物与胃酸的多重刺激,造成病变的出现[7]。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在Siewert Ⅱ型中的部位能够让病灶在胃食管结合部横向容易发生的部位得到充分反映。Typeo-Ⅱ是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内镜下的主要形态,所以说胃食管早期癌变病灶主要表现为粘膜平坦改变,在普通白光内镜下还能够发现色泽呈红色,粘膜呈现粗糙状,没有糜烂发生等特征[8],病变发红的原因是该处肿瘤粘膜具有比较多的血管,而没有分化型癌或者是浸润比较深的癌一般会呈现为色调发白或者是红白相间[9-10]。粘膜表面粗糙大多与表面糜烂有着一定关联。通常情况下普通白光胃镜对病灶边缘划界不清晰,需要与NBI 放大胃镜结合检查。窄带成像技术是充分借助滤光器来过滤掉宽带光谱,然后将窄带光谱留下。NBI-ME 是普通内镜有效结合起放大内镜[11-13],以此能够让黏膜表面的腺管开口与微血管得到比较清楚的呈现。
综合以上叙述内容可知,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患者主要表现为Siwert Ⅱ型,在消化道内镜下可观察到Typeo-Ⅱ型病灶。医护人员了解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的内镜特征,从而能够为胃食管结合部早期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