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教二语课堂行为差异的跨文化个案研究

2019-10-08钱蒙生徐宁骏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

钱蒙生 徐宁骏

摘 要:二语课堂教师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比一位中国教师和一位外国教师的二语课堂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之权力距离出发,解释二者课堂行为之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众多一线教师的二语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语课堂; 权力距离; 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5-142-002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学者[1]普遍认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彼此紧密相连并塑造彼此。以霍夫斯泰德为代表的学者从五大维度来解析各大族裔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便是言语使用。外语类课堂教学完全实践了学习者和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言语交流,是较具代表性的跨文化沟通。中外英文教师由于受其本族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势必会表现出不同的言语及非言语模式,由此对学习者的影响也应各异。由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是教师,由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的文化差异必会影响教学效果。本文拟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之权利距离这一维度讨论并解答中英教师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另辟视角来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在本质。

有研究发现[2,p.30],外籍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更关注口语的实际运用,重在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钟素花[3,p.87]认为外教往往能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部分外教掌握新颖的教学方法,但缺乏系统和目标,对中国学生的了解有限。王杰义[4,p.10]发现中国师生交流形式单一。这些研究为本文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对象

荷兰人类学家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即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距离、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以及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经由众多学者的研究和论证,是对文化价值与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有效概括[1]。由于本文的个案研究仅探讨跨文化环境下的中外教行为表现和对学生的影响,故选择该权力距离这一维度作为主要分析工具。

本文研究对象为一名英籍老师(以下简称外教)与本土老师。英籍外教来自苏格兰,在中国从事将近5年的英语教学;中国籍老师(以下简称中教)来自江西省,教龄近10年。

三、数据整理和讨论

笔者随机采访了两位接受过上述两位教师教学的同学,就“教学特点”、“喜爱程度”和“教学效果”三大问题进行了访谈,结果概括如下:

同学A:中教以讲授课本为主,从词汇、语法等角度进行深度剖析并加以扩充与延展。亲和且善于交流,和她相处像是在交朋友。课堂虽然任务相对来说比较重,但氛围很好。外教上课主题清晰,幽默风趣,在他身上可以了解到很多英国文化。上课轻松,更加注重视听说三个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

同学B:中教鼓励开口说,寓教于乐,但对学生来说压力较大。喜欢她的教学模式。比较认可其教学效果。外教偏独白式,很少互动,可能是学生不够配合。喜欢他的人格魅力。不太认可其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两位同学对中外教的态度、效果等持有不同的看法。接下来本文将从笔者亲身经历出发,从语言和非语言等两大方面分析二者课堂教学的异同。语言角度包括用词和句型结构;非语言角度包括体态语、空间语和客体语。具体来说,用词涉及词汇的选择和使用;句型则涵盖长短句、句子结构。体态语是指手势、礼节性动作(微笑、握手)等。空间语本文指座位安排。客体语包括衣着、气味和面容修饰等。

词汇属于语言基本要素,极能体现各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6,p.50]。课堂用词的选择受教学目标和教师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笔者发现外教偏向使用简单词汇,有时使用具有英国特色的非正式语体,如俚语。而中教则基本保持中等及以上难度的词汇,极少出现非正式语体。在句型方面,外教倾向于使用简单不含从句的句子,而中教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一定数量的从句来巩固英文语法。

从体态语方面看,外教讲课时的姿势和手势更为放松和自在,面部表情也不显严肃,甚至会保持微笑。而中教则会保持身形的端莊和威严,面部表情较为严肃,微笑甚少。从空间语方面看,外教习惯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他经常全程站在讲台上,但会让学生把桌椅围成小组讨论式的圆桌形,以便学生之间就课堂话题进行沟通交流。中教则会走下讲台授课,但不会选择小组式的课桌排列方式。从客体语方面看,外教上课时的服饰趋于休闲随意,有时会不刮胡子;而中国教师穿着比较正式得体,有时会带淡妆。

从权利距离文化维度理论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二者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对他们的课堂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影响。霍夫斯泰德认为高权力距离的文化包含特定原则:权威的言行不能被挑战或质疑,等级制度与不平等是合理并有益[1,p.103]。处于高权力距离国家中的人民(如中国人、美国人等)认为权力和权威是生活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在高权力距离文化环境中,人们会对上司、老师等权威人物表示敬意和畏惧[5]。比如在工作、学习场合,他们通常会小心翼翼地讨好这些人物。即使在工作之余,他们与权威人物相处时所表现出来的举止、态度和言谈也是如此。笔者的观察与随机采访均发现,在中国老师的课堂中,当学生举手试图发言时,她经常会忽略并继续讲课。有时,当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时,她会明显坚持自己的观点。另外,学生称呼她为某某老师而不是直呼其名。即使学生在课外遇到她,他们也以更低的姿态面对她。比如在碰巧相遇时,学生总是先打招呼的那方。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细节都显示了高权力距离的中国文化对于教师课堂用语、师生关系和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影响。

与此相对立的低权力距离文化把减少阶级间的不平等、质疑挑战权威、消灭社会等级制度及其结构、把权力用于合法目的奉为圭臬[1,p.103]。处于低权力距离文化(如英国)中的群体会与上司等权威人士建立良好的关系,但在工作之外,因人而异的言行举止并不怎么重要。通过观察和随机采访,笔者发现英国外教的课堂氛围相对轻松,他常常讲些笑话,有时甚至还会戏弄一下学生们。他毫不介意学生打断他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以他的名字来称呼他,而不是称他为某某老师。这都显示了低文化权力距离文化对于他本人教学方式的影响。

四、结语

本文从两位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角度出发,结合霍夫斯泰德权力距离文化维度理论,通过观察和方案的方法取得了一些颇具意义的信息。中国教师的课堂与外籍教师的课堂虽然都能“传道授业解惑”,但在给学生的感受和影响、具体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效果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总的来说,这些差异可以归因于高权力距离的中国文化与低权力距离的英国文化之间的鸿沟。然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个机遇。中国的教师可以学习外教的亲和力和注重实践,外教可以通过与中国教师的沟通提升自己的教学系统性,二者互补互促。笔者相信这个过程可以为现代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2]王远.二语课堂教学法的类比分析(一)—基于外教的英语课堂和本土教师的对外汉语课堂的视听教学法[J]语文建设,(2015)10:29-30

[3]钟素花.外教人才的教学特点及效果研究[J]中国人才,(2001)11:87-88

[4]王杰义.大学英语课堂的非语言交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0:210-212

[5]Samovar,L.A.& Porter,R.E.(2004).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5th Edition).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6]曾利娟.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9:50-51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解读夸张性广告言语行为的“真实性”内涵
浅谈文化对言语行为的影响
道歉言语行为的功能
分析敬语的言语行为
试论新闻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
浅议乔姆斯基评斯金纳的《言语行为》
对《红楼梦》中王熙凤的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浅谈中英语言中的间接性请求言语行为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