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微信小程序在幼儿园大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08陈蕾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程序运用课堂教学

陈蕾

摘 要: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小程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人们发现除了生活、娱乐的功能,小程序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将小程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从微信小程序的自身特点、运用到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在教学中的运用实例来阐述小程序的教学实用性,希望为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關键词:小程序;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97-00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翻天覆地的变化。白板、电脑、iPad、手机等等凭借极大的功能优势走进了课堂,为课堂带来了无限活力。众多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打开微信APP,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小程序相较于之前的白板课件、APP应用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无需下载,即开即用,随走随关。小程序是微信发展的新功能,使用时直接在微信中打开即可使用,节省安装时间、流量和内存,不占用桌面,并且可以时时更新内容,每次打开都会自动刷新。2.功能丰富,操作简易,体验愉悦。小程序有一个强大的资源库,里面有许多功能各异的小程序可以满足不同的教学需要。小程序界面简洁,便于幼儿直接操作,操作结果可即时反馈,让幼儿在游戏般的操作中练习、运用所学知识。3.开发成本低,开发门槛低,开发周期短。相对来说,小程序的开发技术难度低,需要投入的成本小,能够开发更多功能各异的小程序,丰富资源库。

大班幼儿与小班、中班幼儿相比身体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特殊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说明幼儿应在操作中直接感知,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应在游戏中实际操作,从而建立认知结构;应在生活中亲身体验,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小程序的可视、可听、可操作、可反馈的功能特点正好与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相契合,因此能够在大班课堂教学中大放异彩。

一、能多感官互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2~7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语言迅猛发展,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知觉。小程序中有生动的情境、可爱的事物、形象的声音,能够一下子吸引幼儿的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并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通过多感官的互动,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鼓励幼儿运用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把感知到的东西在自己的头脑中再建构,舍弃无关的细节,形成表象,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大班语言活动《一鸣惊人的熊猫胖达》一开始,教师出示一只跑步的熊猫,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接着教师提问:熊猫胖达发生了什么事?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每个幼儿拿起手机,带上耳机,认真专注的在小程序中一页一页翻看图片,并听取录音,在视听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教师再次提问时,大多数幼儿都能主动举手并正确回答。

二、能亲身操作,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不够丰富,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操作、探究来收获知识经验。小程序能够实现人机互动,为幼儿提供亲身操作的良好机会。由于是人手一个手机,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来决定自己的学习速度,能力强的幼儿看过一遍示范讲解就可以开始尝试练习;能力弱的幼儿没有听清学习内容或者没有一下子理解的,可以再次点击收听学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避免了因为个别幼儿一时无法理解学习内容时其他幼儿无效等待的情况,也避免了部分幼儿不理解学习内容,但又因害羞而不敢提出疑问的情况。

大班数学活动《连连线》中,教师先和幼儿共同尝试,规划点与点的连接轨迹,使得所有颜色对应的点都能进行连接,并且连线不重复、所有连线占据整个空间。了解规则后,幼儿独立在小程序中进行操作,探索快速完成连连看的技巧。听懂教师讲解的幼儿可以直接越过第一关,通过多次练习探索规律;还有疑问的幼儿可以再次观看学习第一关或直接向教师提问,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后再尝试操作。速度快的幼儿可以多次操作成功闯关,速度慢的幼儿也能通过几次操作探索规律。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在操作小程序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本领,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三、能及时反馈,检验幼儿学习成果

幼儿在小程序中操作后无需等待即可得到相应反馈,答案正确的得到表扬,答案错误的则鼓励再试一次。这帮助幼儿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刚才的学习、操作做出评价。及时反馈可以检验幼儿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全部正确的说明对活动重难点已经掌握,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提示错误的说明理解有误或思考时粗心大意,小程序会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错误,整理思路,重新思考,不怕困难,再次挑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积分排名可以看到所有好友的操作情况,激发斗志,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好友排名对于教师来说可以了解班级幼儿整体学习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对于调整教学计划和进行个别化指导大有裨益。

大班数学活动《数独游戏》中,幼儿尝试4宫数独,在格子中一一输入数字,格子全部填满后,即时得到反馈:完美,用时多少秒、错误步数几步、挑战次数几次;或用红色线条框选出相同数字在同一行重复的情况,提醒幼儿注意操作时1-4的四个数字在横排、竖排都出现,且仅出现一次,从而重新思考修改答案。老师可以从统计出的准确率、平均用时等情况了解班级幼儿的整体掌握情况,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结和提升。

经过筛选的小程序可以在五大领域的教学中广泛运用,切实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做的是寻找与课程内容最匹配的小程序,将其与教学设计相结合,让小程序更好的为幼儿所用。寻找合适的小程序有两个方法:平时注重积累,关注“知晓程序”等推送新开发小程序的公众号,了解新推出的有用小程序;在微信小程序资源库中搜索关键字,试用小程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小程序是一种工具,课堂教学中是否用、用什么、怎么用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考验。希望小程序的运用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高效。

猜你喜欢

小程序运用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微信的“小程序”值得跟风吗?
超级微信的“小程序”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