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10-08李金龙刘明侠
李金龙 刘明侠
摘 要:对中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对当前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当前中学生学科教学的实际提出了培养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学科教学;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015-001
任何与学科教学理念相关的创新研究都要基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才能够引领学科前沿,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基于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基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科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状况,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一、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由于中学学科内容,特别是理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与空间能力,例如在空间图形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與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越是比较难的内容,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越高,但教师在课堂中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致使学生不能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中学课程有很多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才能理解的内容,如化学、生物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课程评价标准影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学生的学业比较繁重,片面把考试分数、升学率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课程的进度比较快,升学的压力繁重,以至于教师忽视了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过于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长期沉浸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影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现有的课程评价标准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十分巨大,没有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
3.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培养缺失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这时学生的思想开始由天真转向成熟,一些叛逆、倔强的性格也开始展现出来,同时中学生又是开始接触新事物、学习新内容最快的阶段,学生对一些事情的辨别能力不强,需要学科教师进行引导,一些学生的个性化特长需要进行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中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征,在学科教学中要能运用一些实践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当前主要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个性特征受到压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新教师的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采用翻转课堂、实验教学、分组教学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存在大量的知识灌输、语法分析、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现象,抑制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使课程增加动感,迸发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根据数学的特点设置创新问题与内容,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学科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事物的感性材料,将问题与事物的表象之间建立深层次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发展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亚里士多德的比萨斜塔实验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当时实验的过程,然后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重量不同的物体落地的情况,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能够观察、感受、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再由小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这样通过学生实践活动,能够感受到物体虽然重量不同,但同时落地,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在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强化”与“自我反思”,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调控与修正错误,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在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给予点拨与思考,例如在学习《观沧海》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阅读完课文,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是如何将诗人的抱负结合在一起的?文章是如何做到情境交融的?文章中最为点题的诗句是哪句?“观”字是不是起到统领文章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不仅仅在表面上对中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而是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边操作边思考,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永梅.浅谈中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15(10)
[2]黄艺丹.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宁夏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