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现状与保护对策
2019-10-08黄歆怡陆祖正谢振兴唐秀观覃茜丁丽琼
黄歆怡 陆祖正 谢振兴 唐秀观 覃茜 丁丽琼
摘 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属于极度濒危的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意义重大,生存状况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被列为广西优先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有32种,所受威胁较大,拯救和保护研究工作相对薄弱。本文对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现状、濒危原因等进行探究并提出保护对策,为推进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促进野生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研究现状 保育 广西
Abstract:Wild plant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 categoriz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have been widely concerned at home and abroad. Its very important to keep biological diversity. 32 PSESP in the list of priority conservation in Guangxi are under great threats, and their saving and conservation work is relatively weak in Guangxi.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endangered causes of PSESP in Guangxi,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tection strategies,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ccelerating the protection work for PSESP in Guangxi,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ild plant resources and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Key words: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wild plants;research status;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Guangxi
極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外界胁迫,种群退化天然更新差,个体数量少于最小可存活种群数量的大小,随时濒临灭绝的物种[1]。保护濒危野生植物是非常紧迫的保护生物学课题[2]。为加强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将120种极度濒危的野生植物列为优先拯救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Wild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 )。目前多采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自然等保育方法来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3-5]。
1 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广泛分布于南方地区,在云南、广西和海南较多,而这些地区物种的受威胁程度也较高[6,7] 。广西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和四川,是进行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分布有较多的孑遗、特有植物和受国家、地区保护的野生植物资源 [8]。针对广西的野生濒危植物资源,根据《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实施方案》,3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被确定为优先拯救和保护对象(见表1)[9,10]。3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16 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有9 种,自治区重点保护有6种,占全国极小种群植物种数的1/4,分布在全区各地。
2 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现状
2.1 关于植物生态学等的研究
群落结构特征对阐明种群动态与发展规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演替规律及保护濒危植物种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12]。彭玉华等[13]运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等结构参数,研究了广西青梅的群落空间结构特征,认为广西青梅群落林分为典型的阔叶混交异龄林,空间分布格局为轻度团状分布。蒋迎红等[14]通过野外调查探讨了那坡县广西青梅种群的数量动态过程,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生存函数变化。通过对不同海南风吹楠区系组成、结构、特征比较,表明了海南风吹楠群落具有从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等[15]。单性木兰群落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其空间结构特征也得到了研究,单性木兰种群径级结构呈倒 J 型,幼苗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数量急剧减少[16]。李洪兵和安丽华[17]对包括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在内的6种特有冷杉的群落特征及隔离分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冷杉群落均为相对阴湿、寒冷的环境,而元宝山冷杉群落环境最为阴湿。
2.2 关于濒危现状的研究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是物种长期演化过程中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身繁育能力的衰退和生存能力下降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临灭绝的内在因素。生境退化或丧失,人类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使得野生植物的分布区逐渐萎缩,逐步被剥夺,是物种濒危乃至走向灭绝的重要原因[18]。一些学者围绕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濒危机制开展了研究。覃文渊等[19]通过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白花兜兰的群落特征调查,探究出白花兜兰的致濒原因为生存环境恶劣,种子繁殖率低,环境依存度高。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冷杉,由于结果少、挂果慢、种胚不发育等自身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天然更新困难,生存能力较弱,种群衰退严重,面临着被阔叶树种更替的威胁[20]。开花后的观光木落花落果情况非常严重,导致自然更新困难[21]。市场的需求和利益的驱动,造成了生存环境的破坏和野生居群数量的直接减少。韦霄等[22]指出了对森林环境的破坏,生境被剥夺等人类的生产活动与非法采挖野生金花茶是导致金花茶濒危的外在因素。传统的采挖野生资源已对其生存环境和种质资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有些物种就因此而消失。因为人类的活动,海南风吹楠赖以生存的家园大多已成为破碎化的残留岛屿状分布,林内适生环境恶化,导致野外生存能力下降[23]。
2.3 关于保育生物学的研究
关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育研究,众多学者做了一些工作。黄宝优等[24]对单性木兰的引种栽培和育苗试验表明单性木兰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进行推广种植。骆文华等[25-27]对迁地保护的广西火桐的扦插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制定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并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广西火桐自然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广西火桐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未能涵盖整个种群的结论。胡琦敏等[28]研究了海伦兜兰的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探究了最适合海伦兜兰种子萌发、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壮苗的培养基,为海伦兜兰种群的快速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撑。张琳娜等[29]筛选出弥勒苣苔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和移栽的最佳基质,为其种质保存及资源开发提供依据。王运华等[30]对已经顺利引种回归“老家”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德保苏铁回归种群繁殖特征的研究表明,回归种群在野外已能顺利完成生殖生长过程,基本具备自我更新能力。
3 保护对策
3.1 加强生物学、生态学与保育生物学等学科研究
目前针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开展的系统性深入研究报道并不多[31],加强生物学、群落生态学、种质资源保存与繁育技术等植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掌握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种群的发展方向及其衰退机制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与管理措施,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缓解濒危现状及日后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3.2 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是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对就地保护的物种修复受损生态系统,逐步改善生存环境,并开展种群动态监测,记录生长状况,以便掌握群落变化规律,及时采取管护措施;对现有保护区外零星分布的种群或单株,在进行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和政策的允许前提下,建议建立功能完善的保护小区,保护现有的种群或个体,减轻面临的威胁;迁地保护对于在野外难以生存的极小种群植物是重要的保护方法。收集适量的植株活体或种子等繁殖材料,建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迁地保护基地,使种群得以延续,并可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材料。
3.3 离体保存,建立种质资源库
离体保存是种子、花粉及芽、穗条等携带目的物种遗传基因的种质材料离开母体进行贮藏,使得种群及其基因得到延续与保存的保护方法[32,33]。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进行离体保存,创建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为未来物种的发展储备战略资源。
3.4 开展种苗繁育研究,引种回归自然
引种与回归是拯救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重要措施,也是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的最终归宿。在保护现有极小种群植物野生资源的基础上,收集种质资源,开展种苗繁育研究,扩大人工种群数量,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引种回归等提供繁殖材料。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历史或现有分布区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地段,引入人工繁殖的新个体,逐步开展野外回归试验,重建或恢复天然种群,缓解野外的濒危状态。
3.5 提高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法治建设和严格执法是野生植物保护的重要保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和科普宣教活动,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滥采乱挖行为,使得自然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充分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违法后果的严重性,切实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4 展望
極小种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缓解野生种群的濒危状态与谋求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并重。目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和保护研究工作还是相对薄弱。现阶段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侧重于生态学、濒危机制和保育生物学等,系统性研究还有待加强和补充。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拯救保护工作是一项集高技术性和专业性一体、科学性强、投入大且周期长的系统工程[31]。拯救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模式与方法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臧润国, 董鸣, 李俊清, 等. 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J]. 生态学报, 2016, 36 (22): 7130-7135.
[2] Lindborg R, Ehrlen J. Evaluating the extinction risk of a perennial herb: demographic data versus historical records [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02, 16: 683-690.
[3] 孙卫邦, 杨文忠.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践与探索[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3.
[4] 许再富, 郭辉军.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近地保护[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4, 36 (4): 533-536.
[5] Warren S D, Buttner R. Restoration of heterogeneous disturbance regim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endangered species [J]. Ecology Research, 2014, 32 (2): 189-196.
[6] 张则瑾, 郭焱培, 贺金生, 等. 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评估[J]. 生物多样性, 2018, 26 (6): 572-577.
[7] Zhang Z J, Yan Y J, Tian Y, et al. Distribu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orchid species richness in China[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5, 181: 64-72.
[8] 刘演, 宁世江. 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J]. 广西科学, 2002, 9 (2): 124-132.
[9] 卢燕华. 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上)[J]. 广西林业, 2012 (6): 47.
[10] 卢燕华. 广西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下)[J]. 广西林业, 2012 (7): 47.
[11] 杨慧, 娄安如, 高益军, 等. 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31 (2): 272-282.
[12] 王巍, 刘灿然, 马克平, 等. 东灵山两个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J]. 植物学报, 1999, 41 (4): 425-432.
[13] 彭玉华, 譚长强, 何峰, 等. 极小种群广西青梅群落物种及空间结构特征[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 43 (9): 18-23.
[14] 蒋迎红, 申文辉, 谭长强, 等. 极小种群广西青梅种群结构、动态分析及保护策略[J]. 生态科学, 2016, 35 (6): 67-72.
[15] 蒋迎红, 项文化, 蒋燚, 等. 广西海南风吹楠群落区系组成、结构与特征[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6, 38 (1): 74-82.
[16] 彭玉华, 何琴飞, 谭长强, 等. 广西极小种群单性木兰群落空间结构量化[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 (2): 363-369.
[17] 李洪兵, 安丽华. 我国南部六种特有冷杉的群落特征及隔离分化研究[J]. 种业导刊, 2018 (6): 19-25.
[18] Ma Y P, Chen G, Edward G R, et al. Conserving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 in China [J]. Biodivers Conserv , 2013, 22 (4): 803-809.
[19] 覃文渊, 覃国乐, 覃文更, 等. 白花兜兰的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 北方园艺, 2012 (11): 78-80.
[20] 宁世江, 唐润琴. 广西银竹老山资源冷杉种群退化机制初探[J]. 广西植物, 2005, 25(4):289 - 294.
[21] 段左俊, 陈飞飞, 梁居红,等. 观光木的种子发芽试验研究[J]. 热带林业, 2018, 46 (3): 4-7.
[22] 韦霄, 郭辰, 李吉涛, 等. 金花茶的濒危机制及保育对策[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6, 32 (1): 1-5.
[23] 蒋迎红, 刘雄盛, 蒋燚, 等. 濒危植物海南风吹楠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J]. 广西植物, 2018, 38 (7): 843-850.
[24] 黄宝优, 余丽莹, 吕惠珍, 等. 单性木兰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 大众科技, 2008 (10): 139-140.
[25] 骆文华, 邓涛, 黄仕训, 等. 濒危植物广西火桐扦插繁殖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2): 184-185.
[26] 骆文华, 黄至欢, 陆奇丰, 等. 广西火桐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J]. 种子, 2017, 36 (9): 118-121.
[27] 骆文华, 代文娟, 刘建, 等. 广西火桐自然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 35 (2): 66-71.
[28] 胡琦敏, 李勇毅, 黄云峰, 等. 海伦兜兰的无菌播种与快速繁殖[J]. 植物生理学报,2016, 52 (9): 1443-1448.
[29] 张琳娜, 何俊, 张翔, 等. 弥勒苣苔组培苗生根及移栽基质的筛选[J]. 西部林业科学, 2018,47 (4): 69-73.
[30] 王运华, 甘金佳, 陈庭, 等. 德保苏铁回归种群繁殖特征的初步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18, 47 (2): 134-139.
[31] 孙卫邦, 韩春艳. 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研究及科学保护[J]. 生物多样性, 2015, 23 (3): 426-429.
[32] 季孔庶, 王潘潘, 王金铃, 等. 松科树种的离体培养研究进展[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5, 39 (1): 142-148.
[33] 张乐, 李林轩, 韦坤华, 等.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地枫皮离体保存研究[J]. 北方园艺, 2015 (18): 168-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