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食用木薯种质的综合特性评价
2019-10-08付海天赵英罗燕春韦祖生黄建祺俞奔驰
付海天 赵英 罗燕春 韦祖生 黄建祺 俞奔驰
摘 要:研究了7个食用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产量、淀粉含量、氢氰酸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7个食用木薯种质各有所长,均有作为新品种选育或作为育种亲本创制新种质的应用前景,其中2014-68和14S-35产量和淀粉含量极高,产量分别达60.9±13.0 t/hm2、53.7±8.7 t/hm2,淀粉含量较高,而氢氰酸低,可以做工业与食用兼用品种;14S-36和2014-41胡萝卜素含量极高,分别达1330 μg/100 g和1600 μg/100 g,分别比对照高410 %、513 %,故薯肉自带诱人的鲜艳黄色,且产量较高,可作特异木薯食用品种;老挝6、14S-35和贵港食用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分别比对照高74 %、44 %和28 %。
关键词:食用木薯 种质 特性评价
Abstract:Studied the agronomic traits, yield, starch content, hydrocyanic acid content, carotene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of seven edible cassava germplasms. Results show that all tested germplasms with their own advantages can be used as breeding parents to cultivate new germplasm. Among them, 2014-68 and 14S-35 with high yield ( 60.9±13.0 t/hm2 and 53.7±8.7 t/hm2 respectively), high starch content and low hydrocyanic acid content, can be used as food and industrial material; 14S-36 and 2014-41 with high yield, high carotene content (1330 ug/100 g and 1600 ug/100 g, 410 % and 513 %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and attractive bright yellow color, is a specific edible variety; Laos 6, 14S-35 and Guigang have high protein content, presenting 74 %,44 % and 28 %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Key words:Edible cassava;germplasm;characteristic evaluation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世界三大薯類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七大作物之一[1],有“地下粮仓”、“淀粉之王”和“能源作物”之美称[2-4]。目前全世界90多个国家种植木薯,世界上超过8亿人口以木薯为粮食[5],很多非洲国家、亚洲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木薯均作为主粮[6]。中国木薯主要用于加工淀粉和酒精,少量直接食用[7-8]。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木薯在我国主要用作杂粮或制作食品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9],木薯的膳食纤维对人类健康有益[10],深受人们的喜爱。“十三五”期间木薯产业已将食用化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其食用化研究已引起我国高度重视[11],国内木薯研究机构在食用木薯选育和推广方面推动了食用木薯的快速发展,食用木薯通过加工大大提高了木薯的经济效益,也丰富了人们对餐桌食品的需求。试验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木薯研究所收集、引进和创制的7个食用木薯种质的农艺性状、产量、淀粉含量、氢氰酸含量、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等形状进行比较研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为食用型木薯选育种和新品种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品系:老挝6、贵港食用、14S-36、14S-35、5-6-1、2014-68、2014-41、GR891(CK)。
1.2 方法
试验在广西南宁市邕武路22号木薯试验基地进行,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前茬作物为木薯。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试验株行距1 m×0.8 m,每个小区种植25株,周围种植保护行。试验于2017年2月24日种植,取用新鲜无病虫害的木薯种茎,砍成20 cm的茎段,平放于按规格开好的穴内,种植时施羊粪有机肥3000 kg/hm2,木薯种植30 d后追施450 kg/hm2狮马牌复合肥,种植90 d后追施复合肥142.5 kg/hm2和中化氯化钾112.5 kg/hm2,2018年1月12日收获测定。
1.3 测定项目
1.3.1 出苗率
出苗率(%)=(出苗种茎数/种植种茎数)×100
1.3.2 农艺性状调查
收获时对木薯株高、茎粗、块根长度、块根直径等进行调查。
1.3.3 鲜薯的产量测定
鲜薯产量测定每个试验小区中间的9株,然后折算成单位面积产量。
1.3.4 淀粉含量测定
用GB5009.9-2016测定鲜薯的淀粉含量。
1.3.5 氢氰酸含量测定
采用GB5009.36-2016第一法。
1.3.6 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采用GB5009.83-2016法测定。
1.3.7 蛋白质含量测定
采用GB5009.5-2010法测定。
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和DPS(V 9.5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从表1可看出,参试7品系和对照均萌发整齐,出苗率97.33 %~100 %,参试品系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差异也不显著。在株高方面,老挝6和14S-35的株高显著矮于对照GR891,其他品系均显著高于对照,一般来说株高矮小的品系宜适当密植。在茎粗方面,7个参试品系的茎粗均显著小于对照。在块根长方面,2014-68、14S-35、14S-36和5-6-1的块根长显著大于对照,其中2014-68的块根长最大,达36.4±4.6 cm,显著大于14S-35、14S-36和5-6-1,而14S-35显著大于5-6-1,但与14S-36差异不显著,14S-36与5-6-1差异不显著;2014-41的块根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贵港食用和老挝6的块根长显著小于对照,此2个品系薯短,适合机械化收获。在块根直径方面,2014-68的块根直径最大,为4.20±0.21 cm。5-6-1的块根直径显著小于对照,贵港食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品系均显著大于对照,依块根直径的大小顺序,2014-68显著大于2014-41,2014-41显著大于14S-35,14S-35显著大于14S-36,14S-36显著大于老挝6。
2.2 产量和淀粉含量比较
从表2可看出,在鲜薯产量方面,贵港食用显著低于对照;老挝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14-68、14S-35、14S-36、2014-41和5-6-1显著高于对照,其中2014-68鲜薯产量最高,为60.9±13.0 t/hm2,与14S-35、14S-36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2014-41、5-6-1和老挝6,而14S-35、14S-36、2014-41、5-6-1、老挝6之间差异不显著。
在淀粉含量方面,淀粉含量高低顺序为GR891(CK)>14S-35>2014-41>2014-68>5-6-1>老挝6>贵港食用≈14S-36,7个参试食用型木薯品系的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GR891的淀粉含量名副其实为目前主推品种(含加工用品种)中最高的。
2.3 氢氰酸、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比较
从表3可看出,氢氰酸含量方面,除了老挝6的氢氰酸含量稍超食用木薯品种标准,其他参试木薯品系的氢氰酸含量均较低;胡萝卜素含量方面,除贵港食用、老挝6、5-6-1外,其他品系的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对照,其中14S-36、2014-41的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达1330和1600 μg/100g,分别比对照高410 %、513 %;蛋白质含量方面,除5-6-1和2014-41略低于对照外,老挝6、贵港食用、14S-36、14S-35、2014-68 分别比对照高74 %、28 %、12 %、44 %、16 %。
3 小结与讨论
一般木薯生产主要以块根为收获对象,农艺性状决定种植方式、生产的成本等;产量反应木薯收获的潜力;淀粉含量体现木薯淀粉、酒精生产加工的主要质量优劣;氢氰酸含量体现木薯食用的安全性高低;胡萝卜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体现木薯的其他更丰富的食用营养价值。
本试验的研究表明7个食用木薯种质各有所长,均有作为新品种选育或创制新种质的应用前景。其中2014-68和14S-35产量极高,淀粉含量较高,而氢氰酸低,可以做工业与食用兼用品种;14S-36和2014-41胡萝卜素含量极高,营养丰富,且薯肉自带诱人的鲜艳黄色,产量较高,可作特异食用品种;老挝6、14S-35和貴港食用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今后将开展适应性试验,检验上述品种是否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为了满足消费者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以及对“绿色食品”日益增长的追求,食用木薯品种选育除了强调氢氰酸含量、产量和淀粉含量外,还应把胡萝卜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作为育种的参考指标,开发特异食用木薯新品种。
参考文献
[1] 秀梅,雷宝良,张凤枰,等.旋光法测定木薯中淀粉含量不确定度评定[J].食品科学,2016,(12):144-147.
[2] 罗振敏,吴页宝,胡平华,等.木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9(10):45.
[3] 方佳,濮文辉,张慧坚.国内外木薯产业发展近况[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353- 361.
[4]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木薯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2.
[5] 丁慧敏,谢彩锋,古碧,等.木薯块根的营养价值及消化性能[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0):193.
[6] 单荣芝,黄洁.中国木薯食谱[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7] 单荣芝,黄洁.我国食用木薯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3,5(32):73-76.
[8] 黄洁.食用木薯生产技术规程[J].热带农业科学,2014,34(10) :42-47.
[9] 古碧,林莹,李凯.一种食用木薯粉及其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 102823831,2012, 12.
[10] 刘锐雯. 木薯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11] 严华兵,叶剑秋,李开绵.中国木薯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5):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