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雷达在靠泊作业中的运用
2019-10-08戎超峰
戎超峰
摘 要:笔者对传统航海技术和现代导航仪器结合运用进行探索,通过运用雷达进行靠泊作业的实践表明,因为雷达设备的优点,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观测者经验不足产生的随机误差,相关信息比较确定,使得靠离泊作业更加安全。
关键词:雷达应用;靠泊作业;真矢量线
中图分类号:U6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4-0071-02
在传统的航海实践中,驾引人员通过目测岸上物标、串视两物标方位变化、船首尾人员报告等方法来获得船舶靠泊作业中的各种所需信息,来综合判断船舶的运动趋势,以合适的余速、靠拢角和入泊速度,安全贴靠码头。但实际工作中由于能见度不良、货物遮挡、船体结构、观测人员的目测误差等情况,使这些信息变得不确定,甚至和真实情况有很大的出入,经验不足者极易引发触碰码头事故。随着现代雷达设备的日趋先进,性能的不断提高,利用雷达进行靠离泊作业变得可靠、可行。同时,因为雷达设备的优点,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观测者经验不足产生的随机误差,且相关信息比较确定,这就使得靠离泊作业更加安全。
1 确定泊位
在靠泊作业中,驾引者首先要确认指定靠泊泊位。例如下图是大连大窑湾四区泊位的实景图(图1)和雷达图(图2),通过目测观察对比雷达图像,驾引人员就可以在雷达图象中确认泊位位置。利用电子方位线和距标圈在泊位对开处设置期望的安全横距和安全纵距。(例:图2光标处为横距0.70NM,纵距为泊位前端船首位置)。
2 靠泊作业
随后,驾引人员可观察雷达真矢量线,以合适的余速和角度将船舶尽可能精确的引抵设定位置(图3、图4中“◇”标志)。
同时,可以将雷达游标置于本船船首处(也可置于驾室处),就可即时获得船首至预定位置的距离和方位(图4、5),以利驾引者视情进行控速和调整航向。
一般只要初始船位控制较好,码头边无洄流等特殊情况,两万吨级船舶基本可控制在预定位置20米之内的范围,若需抛锚助靠,驾引者需要在横距和纵距之间做出有利的选择。
在船舶到達泊位外档的预定位置后,驾引者可将雷达量程缩小,利用真矢量线、电子方位线(结合距标圈),对船舶的前移、后缩、靠拢角、横移速度进行监控和调整。
当真矢量方向在船舶内侧,且与码头轴向垂直时,表明船舶(雷达天线位置)与码头无纵向速度,正在横向压向码头(图6矢量2);当真矢量方向在内侧,且与码头轴向有向前夹角时,表明船舶(雷达天线位置)前冲并压向码头(图6矢量1)。当真矢量方向在内侧,且与码头轴向有向后夹角时,表明船舶(雷达天线位置)船体后缩并压向码头(图6矢量3)。
当真矢量方向在船舶外侧时,说明船舶正在远离码头。
正确了解船舶运动趋势后,驾引者就可以运用车、舵、锚、拖轮等设备有目的地操作。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真矢量线判断船舶运动状况时,要充分意识到大舵角可引起矢量线的短时变化,不可将其误认为是船舶的真正运动趋势。
结合真矢量线的同时,可利用船首设置一条与码头垂直带距标的电子方位线,监控船头与码头的距离,此条方位线在靠泊作业中相当好用,而且精度很高,运用得当,完全可以不用船首大副报告码头横距和纵距。尤其是在抛锚靠泊的情况下,驾引者可以准确地判断落锚点的位置,完成靠泊作业后,也能核查锚链方向、长度。
3 结语
针对船舶靠泊作业,可大体分解为抵泊位外档(或抵外档抛锚)和船体横移入泊的两个过程,驾引者在真正掌握各种雷达运动数据的意义后,就可以利用方位线偏心显示、距标圈(线)、设置MARK标志、观察矢量线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做到船首、船尾心中有数,再结合传统的物标目测判断,靠泊自然会作业更安全、操作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