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创新创业驱动提升高校教学之研究与实践

2019-10-08申伲廖雪梅汤蓓韦金慧劳莹莹汪博柴广成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专利

申伲 廖雪梅 汤蓓 韦金慧 劳莹莹 汪博 柴广成

摘    要: 基于新常态与创新创业的背景,明确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专利构建与质量提升对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教学改革现状及知识产权中重要组成部分专利存在的各种问题,立足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在众多教学环节中提出合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 新常态    创新创业教育    教学改革    专利

一、引言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于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来,发展多年仍然没有完成时,唯有进行时。各行各业更广泛的内涵被赋予其中。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渐步入新常态,新常态的关键特征在于将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高校作为我国创新体系的核心,高校科技成果运营效率作为国家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在我国科技成果运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知识产权的质量与保护等,仍存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率低,无法实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问题。广义的教改为教育改革,狭义的教改有教学改革,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教学改革。不言而喻,高校教学应与时俱进,将专利与创新创业有效结合,突破课堂教学限制,使创新、创业思想契合到大学教学模式中,使教学方法更加先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联合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主题为“用创新激励世界”。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创新创业一直被大众认为是欧美国家的代名词。例如其中的创业教育最先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并以美国作为领头羊。斯坦福大学于1949年,百森商学院于1967年,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于1970年先后开始了创业教育。其他国家不甘示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便持续实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在不同的学段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倡导系列创业实践等措施,最终取得了优秀的创新创业成果。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创新与活力需要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青年一代,教育作为塑造青年一代的态度、技能和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的创新能力与日俱增,发展中国家的能力也不可小觑。据GII统计数据可知,如表一所示:新加坡、韩国、日本和中国已成为地区强国,排名跻身世界前20;一组中低收入经济体在创新方面的表现明显好于其发展水平的预期;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包括肯尼亚、卢旺达和南非,其他亚洲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排名继续上升。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前院长、管理学教授苏米特拉·杜塔(Soumitra Dutta)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新兴经济体在创新领域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推动者。”

创新加速比拼專利,2017年中国企业新增1.1241万件美国专利,比2016年增长了28%,这使中国首次跻身拥有美国专利数量最多的5个国家之一。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凝聚创新力量势在必行,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教学改革与专利需紧密结合,更加有效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

学者张武军(2010)提出高校专利策略已上升到战略高度,高等学校由于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科研成果,在专利申请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专利质量却参差不齐,这与高校管理层的专利的战略意识、在教学中应有的激励制度欠缺、专利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息息相关。马晓微(2013)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中的专利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她以授权公告后失效的发明专利数据为切入点,抽取2004年到2007年的数据,利用SPASS软件,在专利说明书页数,专利寿命等四个方面分别与国内的专利质量比较。经过分析得出国内专利分布的主力军集中在国内的科研单位及其院校,但是出现了“七年现象”,存在期较短,与学校给予专利的政策应用支持、授权专利的使用概率、专利的转换率息息相关。学者蔡治艳(2016)指出高校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基础,作为知识产权的最大拥有者,对待专利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问题专利”频频出现,需要找出问题所在。学者就通过对贵州省18所高校对待专利的管理及实施的激励政策进行研究,发现专利数量与质量上存在的明显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对高校以专利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戴希兵、黎侨丽、宋伟(2017)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模型对专利质量好坏进行评价与鉴定,对高校专利质量进行有效性研究,让专利能够进行生产力的转化、延长专利的寿命、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势。张国政,王晨(2018)通过举例论证专利作为驱动创新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改革中需要将专利技术创新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达到改革教学方法目的,同时针对专利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模式存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三、专利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2018年3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成立,表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决心。专利在知识产权中作用不可忽视,在我国专利法中专利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专利受理量和授权量连年高速增长:2016年受理量高达3464800项,相比2010年增加2242514项,是2010年的2.83倍。同时,2016年高校所授权专利占比全国已达到8.35%,但是发明专利总量不仅增长速度最慢,而且占比最低。故高校专利的整体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高校专利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通过文献阅读与实际考察,我们发现专利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面临以下问题:

1.专利知识了解少

据相关资料可知,日本于幼儿园开设相关的专利创新教育课程,循序渐进,直到成人。且瑞典、美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大学都开设专利课程,从专利的申请到专利的转化都有所涉及,知识较为全面、系统。反观我国,虽然专利制度自1985年实施至今已经有30余年,即使现在有相关政策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并没有开设专利相关课程,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在教学中也是作为学生的通识教育,不能受到学生的重视。因此,一些高校学生对其的认识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甚至不清楚专利的具体分类,认为专利只是属于工科学生的高难度发明,富有神秘色彩,对知识产权、专利知之甚少。不能把自己具备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出来。

2.专利人才短缺

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有不专业的老师做专业的事,教授专利课程,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将专利创新的素质教育忽视。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教师队伍的提高培训,也没有从未来的角度进行思考,目光较为短浅。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积极参与度低,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课程内容里面的精髓部分往往被忽略。同时,有学者将专利人才划分为五大类:创新型、法律型、管理型、代理型人才。但是我们发现,在高校精通其一或者全部的教师或者学生往往很少,学生不具备自主申请,利用专利工具保护自己的脑力成果,创新成果,导致高校不能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管理机制不健全

由于现在很多高校职称参评细则、升职要求、自己的成果门面装饰需要申请专利,无论是发明专利还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对老师有利而无弊。但是专利授权后往往成为一纸证明,关键这一国家认定的专利证书并不是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后期没有好好经营下去,导致专利的成果转换率非常低,每年只是缴纳一定的费用,维持时间短,质量不高,寿命不高。与此同时,很多研究人员或者学生对专利的申请、转让、获得授权的维持时间、使用许可都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虽然是以学校的名义进行专利申请,但是专利的科研优势和学科优势并不是由学校来决定的。导致一些人员急于求成,拥有了许多专利授权,但是并没有能够技术转化、产业前景化的专利,产生了很多垃圾专利,问题专利。

4.激励制度不完善

由于专利申请周期在10个月-18个月,花费时间较长,加之申请费用和维持费用较高,相比论文发表,没有成本、时间、风险优势。而且在很多高校评价机制中,发表论文优于申请专利。虽然高校重科研,但是最后的科研成果往往通过论文发表进行结题,而不是进行专利的申请和成果的鉴定。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老师倾向于教授学生的论文写作。很多高校专利申请的费用、维护费、科研实验设备的申请费都需要课题组自己承担,这让老师和学生觉得申请专利得不偿失,最终还是会选择通过论文发表获得数量可观的奖金、享受更高的政府津贴、岗位津贴等更多的实惠。

5.专利保护意识薄弱

经过各方的努力,人們知道专利的重要性、通过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的促进,高校相关人员都有意愿并付诸行动进行专利的申请,高校强大的创新能力通过数据能被大家所认可。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专利的法律宣传、对专利保护制度的解析而所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因为专利具有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当保护意识比较薄弱时,专利流失的情况现象严重。李克强总理出席201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时就着重强调中国将实施更严格的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创业需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更加完善实施下去,并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依法打击,专利才能有更良好的发展态势。

四、专利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1.培养专利创新意识

改变课堂上一味让学生被动接受,利用启发研究和主动思考的教学模式,课内主导、课外辅助的形式进行。在课内进行讲解,意味着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把专利教学纳入课程体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只了解创业的相关步骤、具体流程并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将专利基本知识、专利检索分析、专利申请实务、撰写申请书、专利转化与保护开设课程,让学生全面系统了解专利。现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人人都能通过思考、创新将自己的技术发明或改造使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若专利教学贯穿于大学期间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的专利意识潜移默化地就会被培养出来。但是纯粹的理论知识通常是枯燥无趣的,我们需要开展课外活动巩固课内理论知识。

课外,可以让兴趣相同的高年级与低年级共同组建的科研互助小组,形成团队合作创新机制,学生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帮扶,促进效率的提高。同时,可以借力校内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协会、专业社团、实验室、实训室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动手操作实验,让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学生的专利意识教育。

2.以赛促教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等部门共同指导的双创赛事。是中国最大的众创空间和最强的众扶平台,已经成为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创新创业比赛。不言而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这些锻炼平台。专利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为赛事增光添彩。老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竞赛平台,通过引导学生参赛促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也可以让专利教学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在参赛前,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技术发明、技术改造、专利参加对应的比赛;在比赛后,学生能突破论文发表的局限性,运用所学专利知识利用专利申请与授权进行成果证明,实为一举多得。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新常态专利
专利
发明与专利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专利
节能——环保——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