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经济”升温背后
2019-10-08董忱
董忱
又是一年开学季,从幼儿园萌娃到大学新生,开学“装备”的升级换代如期而至,线上线下商家摩拳擦掌,催热了“开学经济”。
近日,记者走访多家书店、商场看到,到处都是家长和学生挑选用品的身影。据了解,近一段时间以来,“开学经济”持续升温,家长和学生的疯狂购物也让商家收获颇丰,但热闹的背后也折射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
3月薪资撑不起“开学”
8月30日,记者走访了济南一些数码卖场,发现商家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大打促销战,手提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铺天盖地的宣传促销广告满天飞。“大学新生买手机可以优惠,同时还有赠品相送”,记者在一家数码城调查时,一位促销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他们店里的很多数码产品针对大学生都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满1000送100;以旧换新最高折1000元……
“拿录取通知书买苹果笔记本就赠价值二千多的高档耳机。”在一家数码产品专柜,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了苹果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同时他提醒记者,要买就买最新潮、最高档的。“现在的大学生买东西都追逐潮流,在我们店里,每天都有把‘苹果三件套一次性全买下来的学生。”
在国美电器,收到四川一所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小李正在挑选电子产品。记者看到,他列出的“入学装备”清单上有手机、电脑、iPad、蓝牙耳机,预计总价值早已突破万元大关。“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大学生活中的必需品,是跟爸妈沟通后列出的单子,前段时间自己先了解了价格和性能,今天老爸来陪我一起买。”小李高兴地对记者说。
“上大学前,一直限制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现在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手机、电脑等都全面放开了。”小李的父亲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都会为孩子购买数码产品,也算对孩子考上大学的一种奖励吧。
在一家国企单位工作的万先生说,“孩子从接到录取通知书,除了参加夏令营旅游,还买了手机、电脑、平板、平衡车,花了我3个多月薪资,接下还要新添生活用品、四季服装,加上开学后每月生活开销,现在一算,养孩子成本太高了。”
“手机9300元,行李箱1500元,数码相机8500元,……加一起大概23000元左右。”准大学生刘新向本刊记者盘点了一下他购置开学装备的花销。
提及自己的开学装备,考上青岛大学的刘新表示很满意。他称,开学装备的手机和行李箱都特别给力,“我也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可身边的同学都换了新装备,我也不想让同学们瞧不起。”刘新表示,自己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回报父母。
家长王先生一家最近也特别忙,自从儿子确定被上海一所高校录取后,他和妻子就开始为购买入学装备的事忙活。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便逐步开始了大采购,目前算大约花了近三万元。”
王先生说,儿子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全家人都很开心,为了奖励孩子,兑现考前的承诺,他一掷重金,先后为儿子购买了品牌拉杆箱和苹果手机、苹果笔记本电脑,今天来国美电器准备再购买一台单反相机。“还不仅仅这些,过几天临近开学估计还要购买秋冬季服装,也是一大笔花销,虽然钱花得超支了,可别的孩子都有,咱总不能让自家孩子受委屈吧。”王先生说。
为了孩子不仅父母肯为孩子花钱,连爷爷奶奶也毫不吝啬。“我爷爷很早就为我存了一笔钱,说等我考上了大学就给我。高考成绩一出来,爷爷就给了10000元,让我自己支配买学习用品。”说到这准大学生李燕还有些激动。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进入8月份购买“装备”的准大学生较多,一般配置的笔记本电脑需要8000元左右,智能手机也要5000元左右,再加上数码相机,花销过两万并不是稀罕事了。
从事多年数码电子产品销售的李经理告诉记者,每年高考结束到开学前,购买主力都是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一般来说,他们的购买时间集中在8月,而且选购的手机、电脑都是中高档的。最近几年,不少中小学生也加入进来,学习型电脑、手机、电话手表等都成了热销产品。
除了走进商场购买所需用品,还有一些家长和学生选择网购。
即将去重庆读书的大一新生小亮,在京东上购买了华为手机、联想笔记本电脑和小米平板电脑。“我在实体店看了价格,也比较了产品性能,选好了以后网上下单,三件东西买下来花费不到15000元,网上针对新大学生优惠活动力度大,我觉得很划算。”小亮说。
“开学经济”的火爆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拼装备”这一现象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助长炫耀攀比心理,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理性看待开学消费
希望孩子新学期有个新开始,是“开学经济”升温的主要原因,而过度商业化的刺激,则是过快催热“开学经济”的背后推手。
“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快,很多学生追求潮流,我们一般会推荐价格比较贵的最新款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手机专柜的销售人员说,每年七八月份商家会对工作人员进行推销培训,也会进一批高档产品,当然消费主力军是学生。
有专家认为,商业的逐利性让商家用惹眼的包装、诱人的宣传刺激消费者过度消费,也容易让孩子养成“只选贵、不选对”的消费陋习。
对于开学前的集中消费,一高校老师建议,开学购物时,不能孩子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一定要替孩子把关,购买时要看看是不是必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并在此基础上克制孩子高档消费,不要攀比消费,要给孩子传递理性消费观念。不能觉得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就一味纵容孩子,这不仅会促使孩子相互攀比,不利于其成长,也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樹立正确的金钱观,学会消费。其次是要理性消费,要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理性支出,不要透支消费,更不能为了攀比去进行网络贷款。”山东财经大学一位辅导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家长王女士认为,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家长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了解到家庭的收入情况,体验到挣钱的不易,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适度理性地消费。
“盲目跟风攀比,而不去努力靠个人修炼来丰富自己的内在和精神追求,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平和的内心,很可能由于这样做,反而掩盖了自己内在的光芒,更会给家庭带来更大的负担,引起自己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孙亚灵说。
孙亚灵老师建议,作为一名准大学生,一定要端正消费观念,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风攀比。同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体谅父母,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这也是对父母理解和体恤的表现。
教育专家俞杨表示,在大学开学初期,置办必要的开学装备是必须的,但不能因为所谓的维护孩子在同学面前的自尊心或面子而盲目消费。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方式,也极大可能会因为虚荣而造成孩子之间的攀比炫富行为,导致孩子心思不用在学习上,最终导致学业荒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