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做法与体会
2019-10-08高健秋
高健秋
【摘要】护理学基础是中职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临床课程中的一门主干学科,而实践技能课程是在护理学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临床技能训练。对实践技能课程进行改革,可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为临床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笔者教学工作中通过多元化分层次教学、改革实训教学模式、优化实训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完善自我等形式对护理专业实训课程改革进行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实践技能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252-02
中等职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后不断进行改革,其目的在于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种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要求中职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卫生学校作为培养护士的摇篮,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的扎实与否,关系到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及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此,笔者就如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实践技能提升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及改革实践,现将实训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多元化,分层次教学
1.分班制教学
分班制教学即是将学生由原来的整班分成多个小班,实行小班制教学,其优点在于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有效增加师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实践课的教学效果。目前,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每班学生一般都少于30人;而日韩等小班人数一般也都在35人以下,其目的正因如此。
我校现班级人数为50人左右,根据分班制教学,将班级分为两部分,每部分人员控制在25人左右,由两位老师分别指导实训操作。而在某些考核科目,例如临床最常用的静脉输液和各种注射法,则将一个班级分为四部分,由四名教师分别进行考核和指导,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
2.科学分班
专家认为:小班教学要“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提倡“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提供适性教育”,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我教研室现行的分班模式不是简单的以学号进行分班,而是先深入学生,对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点有一个初步了解。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水平、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分为基础班和实验班。针对同一实训项目而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根据实训项目调班
由于每项实训操作要求不同,小班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进行调整,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铺床法的实训要求学生做到节力、快捷、整齐、优美,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整理用物的能力。而卧床病人床更换床单法的实训,则要求学生除了基本的铺床技能,还需有团队协作能力和人文关怀技巧。因此,在进行分班时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实训项目进行调班。
二、改革实训教学模式,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1.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分班制教学的运用,由于教师课堂授课方式不同,易出现差异。故我校护理实训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将护理实训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即生活护理(铺床法、生命体征、口腔护理、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感染预防(无菌技术、卫生洗手、穿脱隔离衣、药液抽吸);置管护理(鼻饲法、灌肠法、导尿术、胃肠减压及T管护理);给药技能(试敏液配制、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各种注射法、靜脉留置针操作)。教师根据模块进行教学设计,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消除因教师自身因素产生的教学差异,确保小班间实训的同效性。
2.应用多媒体,加强阶段性训练
在教学设计阶段,综合分析考虑,将总体目标进行细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再通过小目标来实现总目标。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的展示护理实训操作步骤,师生可以共同交流讨论制定操作流程,使学生可以清晰的认识到操作注意事项,有效了解教育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3.实行实训室开放制度
护理操作还需要学生从学会到熟练的过程,因此学校实行实训室开放制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每个实训室设有实训用物和多媒体自学系统,自学系统包含全部实训操作视频和相关理论,学生可随时观摩学习,练习护理技能。
三、深入临床,培养新型技术人才
1.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在此大环境下护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及能力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生的业务素质水平。为此,护理教研室在每周例会都组织讨论教学心得,组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另外,护理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省市及国家级培训,并且利用寒暑假时间在三甲医院进行企业实践,及时了解最新的护理动态,以及临床常用技能的改进。例如静脉留置针及PICC的操作方法在中职卫生学校的教材中不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但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则较为常见,应在平时的实践技能操作中加大这部分的训练。通过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不仅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会使学生学到新知识,开阔眼界,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2.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只有在掌握好扎实的基本功后,才能更好的学习新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创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优化、高效的学习状态。同时利用课外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自主创新意识。
3.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实践教学主要以教师动手示范,学生进行动作模仿,进而达到熟练操作。在实践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理解该项实践操作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例如静脉输液的训练,主要采用案例讨论法和情景模拟法,通过临床护士因静脉输液失败而与病人及家属之间产生纠纷的案例,让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德育引导,进而使学生理解静脉输液的目的、作用及操作要点,让学生对该项操作产生浓厚兴趣;在考核时则采用角色扮演法,按小组模拟病人和护士,进行真实的护患沟通后再操作,增强临床真实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需要经过动作模仿、动作控制、动作固定等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在教研室组织的一项学生问卷中,98%的学生认为实践操作课进行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和教学资源,使学生操作机会增多;95.7%的学生感到实验过程中得到教师个别辅助的机会增多,自身的错误操作得到及时的纠正;87.6%的学生感觉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增强;97.4%的学生表示自身的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在实训教学改革中,师生互动增多,关系更加融洽,教学效果较之传统模式有了显著提高。
总之,护理专业实训课的改革还需不断探索研究,还有许多地方有待完善,需要与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在不久的将来新型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学模式一定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郑智,魏爱国.提高军队院校教员代职成效的几点思考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6(5):66-68.
[2]孙菲,曾友燕,周玲君.部队医疗机构护理骨干任职培训的实践与思考.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