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农科学生创业途径思考

2019-10-08王一凡姚照胜沙爱红周立云郭行健宋少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王一凡 姚照胜 沙爱红 周立云 郭行健 宋少杰

【摘要】农业为民生之本。互联网+时代中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为农科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发展与问题同在,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和指导体会,浅谈互联网+时代下农科学生创业的特点及问题,提出探索新模式的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农科学生  创新创业

【课题项目】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19-02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中”。2015年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动“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互联网+”是指依托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创新服务体系、构建新兴商业模式等途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其涉及工业、金融、通讯、交通、医疗、教育和农业等诸多领域。在众多领域中,“互联网+”与农业的距离看似最远,但“互联网+农业”是解决我国传统农业诸多问题的必经之路、有效途径和不可逆趋势。传统农业存在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利用信息和物联网技术监测农田环境、土壤、水分和肥料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为农业提供从种到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与不断升级更新的农业机械结合,大大提升信息化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农科学生以农创业的情况和变化,总结农科创新创业特点,探讨存在问题,提出探索途径。

一、农科学生“互联网+”创业优势及特点

在中国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口号下,从政府到社会,再到高校,无不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创新创业的好环境。农科学生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创业优势。

1.政策环境优势。

中共中央坚持走农业现代化特色道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一系列惠农和支农政策出台,使得农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全国各部委、各省区、各部门都举行了类型不同的大赛,相关单位也出台多项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件。为响应国家号召,各高校纷纷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社会上出现了诸多众创空间、创业联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指导及融投资服务。

2.创业门槛低。

“互联网+”时代,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利用互联网结合农业进行创新创业门槛比较低,容易从两者的结合中寻找新的创新点和商业模式,且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熟练获取来自互联网的各类新资讯、新模式、新方法和新理念,结合本身专业所学,在创新创业中较有优势。

3.科技发展带来机遇。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使得各种新型技术、栽培方法、農业机械更普遍的应用于农业生产和销售上,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减小生产主体与市场的滞后性的效果,能切切实实为农业从业者减轻劳动负担,增产增收,这一农业大发展时期也给农科学子创新创业带来诸多机遇。

农科学生在此背景下,以农创新创业,无疑是最适合的时机。但现实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①农业领域创业风险高。农业领域因其特殊的行业属性,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这就需要产品和服务能被大范围应用,功能设计稍不留意容易不被消费者接受,产品设计、市场推广和更新换代等每个环节的风险高。农科学子对法律服务的意识不强,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是在真正遇到法律纠纷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给团队和公司带来极大的法律风险。

②资金缺口较大。大规模意味着更多的投入,而且投入周期较长,这也是很多农业创业项目停留在较小规模的原因,农科学子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没有踏入社会之中往往没有较多的社会化创业资金,其主要资金来源有限,个人积蓄、创业团队融资以及贷款都无法满足农业行业投入的巨大缺口。

③专业技能与创业项目结合不足。农科学子创业门槛低,但存在创业项目与所学农学知识偏差太远,而且理论与实践之间落差太大,也不能将农学专业技能与互联网技术很好的结合,导致农科学子创业项目雷同化、低级化现象十分普遍。总体对创业的复杂性不能清楚认识,加之实践能力薄弱,有可能会使创业半途而废。

二、“互联网+”背景下农科学生创业途径探索

当前我国农业领域创业环境优良,信息交流方式多,支持创新创业的平台、机构和组织种类丰富,数量繁多,各种鼓励创业的政策也相继出台。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尝试,在这一创新创业的体制下也涌现出一大批成功案例,如“iDror智能物联网机器人”项目,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帮助农民监测农田环境,并做出预警预报,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油菜机栽毯状苗”项目,研发出油菜苗机械移栽的新栽培方式,解决茬口和成本问题。但如何营造更利于农科学子创新创业的环境,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创业指导与协助,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探索。

1.政策向农业领域创业大学生(研究生)倾斜。

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农科大学生参与到农科创新创业中去,让农科大学生能享受更优惠的创业待遇,尤其是提供足额低门槛的创业资金,在此建议政府、高校和企业可共同出资建立农科学子创业扶持基金,解决资金问题。

2.提高农科学生创业素质。

农科学生以农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以及科研为主,较少接触到如法律、财务、市场营销、管理类知识,缺乏创业必备的素质。因此应合理安排课程,通过抵消本专业选修课程的学分等措施鼓励学生课余时间选修自己所缺课程。

3.学校加强多学科融合。

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体会到将农业与信息技术、机械、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创新创业项目的主要思考和探索方向。高校可探索建立多学科交叉互动平台,培养拥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育新常态。

4.转变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改变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毕业找份对口、体面的工作这一传统观念,鼓励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创业,理性创业。

5.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出。

农科高校作为农业科研的中坚力量,每年创造许多科研成果,而这些成果大多留在专利、论文、课题中,很少能实现市场化应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借由“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和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涉农院校应建立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利用科研成果给学生提供创业项目上的技术支持,提高农科学生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实现创业实践教育和科研、产业合理结合,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出。

三、结语

通过政府、社会、高校多方面努力,建立各种有利于农科学生创业的途径,构建学生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的成的环境,来解决农科学生就业问题,推动农业向信息化、机械化和智能化发展,同时促进农科高校大量科研成果向市场和产业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耗,顾骏飞,张祖建等.“互联网+”时代农科类院校教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121-122

[2]苏佳萍,祁丽,林丽.高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93-96

[3]邵宝健,徐芳,张靖.互联网+背景下农科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途径探索[J].青春岁月.2015(24):175

[4]张国磊,吕平,王杨.“互联网+”下农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7(21):30-3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