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习作视角 打开观察轩窗

2019-10-08吴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习作单元观察教学策略

吴海燕

[摘 要]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教学,以“观察”为主题,直接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立足起点,明确习作的方向;读写融合,唤醒观察的意识;趣字当先,培养观察的习惯,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习作单元;观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79-02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出现了“习作单元”这一特殊的教材体例,以“观察”为主题,直接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习作单元”包括六个部分: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六个板块之间梯度上升,有序落实单元目标。

面对特殊的“习作单元”,下面试着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立足起点,明确习作的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教师立足这样的起点,就会发现本单元着力培养的习作要素不是指向“怎么写”的方法指导,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重在培养观察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有了这样的认识,习作单元教学就有了方向。

1.比较“目录表”,发现单元变化

初次接触“习作单元”,就要立足学习起点,紧扣“观察”目标。如在教学整组课文之前,教师先与学生玩 “看图找不同”的游戏,在趣味活动中渗透 “观察”要素。紧接着趁热打铁,出示书本的“目录表”,从目录中发现第五单元与其他单元的不同之处——只有两篇课文,多了“习作例文”,少了“语文园地”。教师顺势引出本单元主题,明白习作单元是专门教写作的。这样,从趣味游戏引入,借助“目录表”,直击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2.打开“导读窗”,了解双线目标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增加了“导语”部分,明确指出双线目标,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本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是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要素有两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和“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读”怎样观察,“写”观察所得。在阅读“导语”之后教师小结:“写作的第一个小窍门就是先留心观察,要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就是要练就这样一双会发现、会观察的火眼金睛。”这样的引导,犹如为“写作单元”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了解这个全新的单元学什么,渗透 “观察”意识,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3.关注“课后题”,明晰教学重心

本单元中有两篇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是一篇老课文,《搭船的鸟》与人教版《翠鸟》相似。将两个版本的课后习题进行比较,发现教学重心完全不一样。

人教版指向的是课文朗读、阅读理解、语言积累。而统编教材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观察”,观察了什么,感受细致观察的好处,能和同学交流观察到的事物及其变化。

二、读写融合,唤醒观察的意识

第一个习作单元以“观察”为主題,目的就是用阅读教写作,用课文教观察。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提升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唤醒学生的观察意识。

1.学表达,习观察之法

精读课文的教学以往大多都是围绕着“课文写了什么”而展开,而习作单元则直接指向“观察”。教学时可以分两个大板块展开:一是初读环节研究“观察了什么?”二是精读环节研究“怎样细致观察的?”如下图所示:

通过两个板块的研读,引导学生发现《搭船的鸟》写的是一趟坐船之旅,因为留心观察,发现翠鸟外形漂亮、动作敏捷。《金色的草地》则是连续观察发现事物的变化,并且还带来了思考。可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表达,目标集中,有的放矢,能帮助学生树立起一种观察意识,同时也直接有效地为后面的写作服务。

2.巧安排,寻观察之源

三年级的孩子往往缺乏留心观察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课堂上创设一些情景,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源头。以《搭船的鸟》为例,一位教师公开课中这样引导:“小作者因为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意外地遇到一只翠鸟。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因为公开课,意外地遇到了我。你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留心观察一下我,然后用几句话写一写你的发现。”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来说,上课的老师不一样是这节课最大的不同之处,以此为切入口,才会调动学生观察的欲望,孩子才会有话说。

为此,教师课前特地精心准备,穿着有特点的服饰,为学生的观察创设话题。有了源头活水,学生呈现的观察亦是多维的:“今天上课的老师头上戴着蝴蝶结发箍,胸前系着蝴蝶结,连脚上的鞋子上都有个蝴蝶结,真是一位‘蝴蝶结老师!”“老师走到我身边,摸摸我的头,朝我竖起大拇指,夸我回答很棒。”初学“观察”,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观察点,引领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为观察意识的培养和观察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3.仿例文,拓观察之路

“习作例文”的形式是第一次出现,它不同于普通单元的略读课文,没有字词的任务,作用同样指向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例文的“旁注”和“练习题”。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结合课后练习,学生发现作者分别从“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进行观察。教师随机也拿出一盆吊兰,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叶子细细长长,中间是绿色,边上是黄色,好像镶了一圈金边。”“叶子舒展着,摸上去很光滑。”“吊兰有一股淡淡的青草的味道。”凭借“习作例文”,由点及面,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观察路径,将“观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生活中去感受、实践,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

三、趣字当先,培养观察的习惯

三年级习作是作文的起步阶段,重点在于习作兴趣的培养,观察习惯的培养。

1.重观察,轻写法

学习两篇精读课文后,教师与“初试身手”相整合,设计“我是小小观察员”的记录单,每天选择一种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可以观察不同的事物,也可以连续观察同一事物,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我是小小观察员”的活动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在生活中学习观察、运用观察,既为后面的写作积累素材,又为养成观察的习惯奠定基础。

2.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可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点。有位教师把学生按照观察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组,如观察“植物”的组成一个小组,相互朗读点评:哪里观察很细致,还可以观察什么方面……这样,给学生营造一种无压力的習作氛围,无拘无束地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表达出来,鼓舞他们不断观察,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

3.树典型,促坚持

“观察”是写作教学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要求:细致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要求:把观察和感受写清楚。可见,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对“观察”这项语文能力的培养也是呈阶梯状逐步落实的。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贵在坚持。有位教师在这个单元结束时,向学生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坚持观察。教师鼓励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在班级中评选“观察之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激励中体验,有力促进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聚焦习作视角,打开观察轩窗,为学生的写作埋下一粒美好的种子。统编教材第一次“习作单元”的教学,教师必须立足教材的起点,遵循年段的特点,寻找观察的兴趣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方法,树立观察意识,培养观察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习作单元观察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聚焦“观察”,学习表达
“依标扣本” 精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