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2019-10-08陈婷婷
陈婷婷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围绕在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实践中,极大地弘扬和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对我党历代领导核心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思想的进一步总结与研究,既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和总结,是增强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重要要求,又是弘扬中国文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 伟大复兴
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精神纽带,是当今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题。对我党领导核心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的研究,既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为我党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精神相结合,解除了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面临的历史窘境。面对敌人的洋枪大炮,如何使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相融合,如何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使中华民族精神仍能保持主导地位而不被西方的意识形态演变成为阻碍中国革命的极大难题,使中国文化陷入前所未有的历史窘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结合”①。“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按照中国的特点应用”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融合,既保持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文化的独立性及主导地位,又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发展的指导作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才能增强党自身的战斗力及对人民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一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为勇于牺牲、百折不回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和“雷锋精神”等优秀的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
二、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改革开放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推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发展进程。我们党倡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改革开放的理論和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和艰苦奋斗的不朽精神。既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族精神的继承,又对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的内涵做了进一步补充、丰富和完善,解除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思想桎梏,直接推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与培育的发展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某种资本主义势力侵蚀腐化”④。在他看来,发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进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精神动力,而且是应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挑战,抵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最有力武器。“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风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⑤。这样才能使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对人民群众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和各项文明建设顺利进行。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我党自身建设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敢于争取的竞争精神和勇于借鉴的开放精神。
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文化建设
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⑥。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增强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精神动力来源,也是衡量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吸收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主导性,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⑦。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界定,赋予传统文化时代的特征和内涵,在继承我国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为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⑧。这是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民族精神作为时代发展的主题思想提出来,将中华民族精神的抽象性具体化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为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为切实有效地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和本质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的源泉,是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⑩。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同时紧抓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二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既承认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又需要紧跟时代的要求开拓创新,对中华民族精神进一步凝练和升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深刻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这是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具体内容的要求,体现了我党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不仅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注重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五、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着我国民族文化的本质,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我国各族人民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主要精神来源,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竭的精神动力,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和动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稳定。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和发展大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日趋完善和健全的公平和民主的社会环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而不朽的成绩。
注释:
①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③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2,328.
⑤鄧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⑥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30-231.
⑦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9.
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报告全文[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85.htm,2013.06.20.
⑨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中央政府网,http://www.gov.cn/test/2009-11/16/content_1465442.htm,2013.6.20.
⑩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6.htm,2013.6.2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7.htm,2013.6.21.
参考文献:
[1]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60-370.
[2]胡孝红.中华民族精神论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90.
[3]石仲泉.马克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