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0-08刘晓鑫
摘要:乳制品消费地位不断提升,适应其易腐性特点的冷链物流需求日趋旺盛。冷链物流存在设备和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成本高、行業监管不到位、断链严重、货损率高、物流人才缺乏等问题;提出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实现信息一体化、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组织协调性、培养冷链物流专业复合型人才等建议。
关键词:乳制品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具有保证乳制品新鲜营养、减少乳制品变质损失、延长乳制品储存期限进而扩大销售范围的优势,其对低温乳制品市场消费影响越来越大。研究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现状、解决冷链物流存在问题,进而建设一个全链条、新模式、高效率、信息化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乳制品冷链物流现存问题
冷链系统是以物流系统为衔接、以冷冻工艺、制冷技术为基础的一个低温物流过程,能够使乳制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据中国物流联盟冷链委员会的调查显示,至2018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到3035亿元,相较2017年增长了485亿元,同比增幅19%;冷链基础设施也得到改进,2018年新增冷库库容488万吨,同比增长10.3%;冷藏车数量增加2.4万辆,同比增长33%;新增铁路冷藏线路近20条。但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整体发展仍处于萌芽期。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完善,冷链基础设施失衡、技术落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凸显,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建成。
(一)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
当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设备系统仍处在早期冷冻设备技术阶段,相较国际市场差距明显。在乳制品保鲜技术、温度精确控制技术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乳制品冷链技术严重滞后;冷库保温系统、制冷系统等设备不够完善,冷链运输配送系统装备不足,就冷藏车为例,至2018年,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约16.85万辆,仍存在区域分布不均、用量不足的问题。冷藏车相比普通物流车辆成本更高,许多中小型乳制品企业为节约物流成本,在冷链运输中采用保温车进行运输,这样一来,易腐性乳制品在冷链物流中难以保证低温,动态流转控制能力低,货损率高。
(二)信息化水平低
冷链物流发展依托于先进的技术和高度集成的信息。当前企业大都采用GPS系统对乳制品运输车进行定位跟踪,以此对整个物流运行系统进行监控,至2018年我国动态监控货运车辆570多万辆。但是当前企业技术无法实现对在途车辆的远程控制;同时温度追踪系统建立不够完善,温度、制冷等功能不完善,全程动态掌握和实时温度检测得不到保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乳制品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不完善所造成的信息监控不到位、信息反馈利用不及时是当前冷链物流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产业配套不完善,冷链物流断链问题严重
冷链物流产业链条长、涉及渠道广、整个运营过程复杂,从采购、加工、仓储、运输、配送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要求低温,而当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配套不协调、合作不紧密,进而引发供应链断链现象。我国各地冷库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据冷链物流库统计结果,2018年上半年全国冷库可出租面积超过330万平方米,但冷库建设分布不均、结构失衡,一方面,高标准的冷库数量少、冷库资质低等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冷库建设规模小、地理位置偏僻等造成冷库容量不足;冷库相对过剩和冷库资源紧缺的矛盾不断加剧。冷库供需失衡的同时大型冷链配送中心的不足使冷链断链状况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四)物流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冷链物流中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物流运营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冷链物流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对口匹配度低、服务意识不足的问题突出。现在很多大学都开展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专业,到2017年,我国院校开设了615个物流专业,但整体课程教学水平仍需提高,而且在这些课程中针对冷链物流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冷链物流不断发展对物流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物流建设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但当前冷链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亟须解决。
(五)行业标准不明确,监管不到位
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的运行缺乏行业专项标准,《食品冷链卫生规范》国家标准作为冷链物流行业第一个强制性标准仍在制定中。乳制品冷链认知度不高、物流人员冷链意识薄弱、冷链过程中企业自律性差、冷链环节多导致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倾向于廉价物流,乳制品冷链物流存在使用保温车代替冷藏车、运输途中关闭制冷机用排风扇代替等现象,低温恶劣的冷链作业环境使全程低温要求无法得以实现。冷链物流相关政策不能落地,个别企业为降低成本钻政策空子,严重影响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行业标准缺位,监管力度不够,使乳制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二、优化策略
(一)增加资金投入,提高设施技术先进性
企业应增加资金投入,引入先进技术,购入高效的冷藏冷冻配套设施。同时国家要加大对乳制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资金支持,实现供应链各节点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一方面,加大冷链设施设备的投入,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使用先进的制冷设备和温控设备,确保物流全程低温;另一方面,引入先进冷藏冷冻、冷链保鲜等技术,推广自动化冷库运行管理技术,鼓励技术创新,以此推动技术进步。
(二)建立完善信息网,实现物流信息一体化
企业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物流信息网,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的发展,实现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和智能化。通过GPRS技术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通过携带温度、湿度传感器的RFID技术和GPS技术对冷链的温度、湿度变化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并且主动辨别温度、湿度变化的原因,方便明确质量事故责任;完善信息处理中心,调控冷链物流乳制品环境。企业通过RFID、3S系统实现对乳制品的新鲜度及品质的实时管理,对生产线上原材料、配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自动识别、分拣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实现对原料、配料和乳制品生产信息的记录。
(三)提高组织协调性
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冷链物流企业和乳制品企业为主体,鼓励多方参与,提供区块化冷链物流服务,减少资金投入,降低运行成本和运行风险。一方面,乳制品企业间进行冷链物流合作,根据乳制品企业实际情况,统一构建专用的乳制品物流中心,实施统一化的管理、规划和配送;另一方面,乳制品企业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此外,通过乳制品企业、分销商等基于供应链的合作,提高供應链整链的组织协调性,保障冷链物流全过程安全低温,提高企业收益。
(四)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企业要重视专业人才储备,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外部提倡政、企、校三方合作,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给物流专业在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企业内部要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专业物流培训,增加员工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此外,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拓宽招聘途径,通过构建完善的薪资体系留住人才,实现企业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五)完善行业标准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完善我国乳制品冷链物流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行业冷链设施设备标准、技术标准、运输标准等专项标准,健全检查和监管体系。提高企业部门冷链意识,加强对企业员工冷链观念的培养,对冷链环节进行全程控制,减少以排风扇代替制冷机、以保温车代替冷藏车的现象发生,确保乳制品冷链中转过程发生在冷库中,避免在露天场所作业。加强企业制度管理,对违规操作及时处理、加大惩罚力度,全方位保证冷链物流的低温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大智.内蒙古乳制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8,500(19).
[2]任晓雪.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03).
[3]王洁,李佳,赵慧秋.巴氏奶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10).
[4]张琳,庞燕,夏江雪.乳制品企业冷链物流共同配送研究[J].企业经济,2011(12).
[5]陆旭群.浅析RFID技术在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03).
(刘晓鑫,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