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主要国家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

2019-10-08车万留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互补性一带优势

摘要:利用2013-2017年“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进出口数据,比较得出“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主要国家的优势产品;运用贸易互补性理论计算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并结合地理距离进一步分析“一带一路”主要成员国间的贸易互补性强弱,得出“一带一路”成员国中存在较强双向贸易互补性的结论

关键词:比较优势贸易互补地理距离“一带一路”

截至2019年3月,据“一带一路”官网显示,全球共有130个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占到全球比重的56%,贸易额占全球比重的32%,GDP占全球比重的21%。熊艾伦等人认为,“一带一路”通过以产业级差为基础,要素流动为条件,市场利益为拉力的产业转移机制,推动了我国过剩产业产能的转移,同时也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促进贸易交往。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若能充分利用国际要素资源,转移优势产能和成熟产业,加强与“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产业分工与合作,定会更有力的促进本国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然而目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都遇到瓶颈,他们大多为低速增长的中等收入国家,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GDP水平较低,且增长幅度不大,开放度和受教育水平都有待提升,国民储蓄普遍偏低。正是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才被提出,基于“一带一路”的新平台,所有“一带一路”国家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发展的新契机,加快经济增长。

在研究对象和范围方面,已有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或者是南亚,欧洲部分经济体的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人口数量、GDP总量、国家面积这三方面选取除中国之外的130个国家中的10个具有代表性国家。选取出来的国家大部分国内人口总量不小于1000000人,GDP总量不小于10亿美元,国家面积不小于50万平方公里,根据筛选范围选取的“一带一路”主要贸易经济体为哈萨克斯坦、印度、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南非、巴基斯坦、土耳其、智利、尼日利亚、乌克兰,共计10个国家。

本文将利用“一带一路”主要国家2013~2017年的进出口数据,分析得出“一带一路”主要国家的优势产品,运用贸易互补理论对“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进行互补性分析,并结合国家的地理位置对“一带一路”主要国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各国利用利润率最高的优势产业,获得最快速的经济增长。

一、比较优势

一国的对外贸易结构在对外贸易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反映一个国家的规模优势、资源优势与比較成本优势。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本节将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经济体产业进行对比分析。公式(1)为:

式中:RCAij为i国j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Xij是i国j商品的出口额,Xi是i国对外出口总额;Wj是j商品的世界出口额,W则是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当RCAij>1时,i国在j商品的国际出口上相对集中,由此可以推断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反之则不具有比较优势。“一带一路”主要经济体的RCA如表1所示。

根据可获得的数据数据来源:本文采用的一带一路各经济体的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和年度世界商品出口贸易总额分别来源于Uncomtrade数据库和世界银行数据库。,分成如下7类行业:金属矿业、机械电子业、化学工业、动植物油及相关产品、自然产品、纺织业、钢铁业。

表1体现了“一带一路”主要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所在。在所有比较优势产品中印度在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印尼2013~2017年在自然产品以及动植物油及其相关产品的比较优势明显。各国在机械电子业的比较优势指数均小于10,其中土耳其较为突出,阿尔及利亚在金属矿业的比较优势从2013年的531上升到2017年的912,说明阿尔及利亚的金属矿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在逐步的加强。在钢铁业上哈萨克斯坦、印度、阿尔及利亚在近五年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比较优势,乌克兰的钢铁业虽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表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乌克兰的钢铁业目前前景堪忧。巴基斯坦的纺织业优势突出,从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看是其余国家的总和,而且仍然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

从表1中我们看出,各国在某些产品上具有资源优势,然而在其他的产品上又具有资源劣势,有些国家甚至由于国际政治的压力迫切需要和其他国家达成合作。曼昆在《经济学十大原理》一书中指出“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态变得更好”,因此要想尽快地摆脱各国现在的困境,各国企业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其劳动力及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与他国贸易的力度。

二、贸易互补性与地理优势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模型(Ohlin,1968),如果一个国家劳动资源相对丰裕,该国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这个国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轻工业即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其产品相对来说成本就比较低,因而具有竞争力,利润从而可以作为资本积累的量也就较大。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与另一个国家进口的产品相吻合,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两国具有贸易互补性,可以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以及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以最低的成本获得各国所需的产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本文利用如下方法对“一带一路”主要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进行测度。出口国家m与进口国家n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用Cmn表示,用mRCAmp表示用出口来衡量的国家m在产品p上的比较优势,nRCAnp表示用进口来衡量的国家n在产品p上的比较劣势。其中nRCAnp=(Mnp/Mn)/(Wk/W),Mnk为n国p类产品的进口额,Mn为该国所有产品的进口总额。nRCAnp越大表示国家n在产品p上需求越大,进口比例越大,说明该国在生产此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如果国家m在产品p上的比较优势明显(mRCAmp大),而国家n在产品p上比较劣势明显(nRCAnp大),则在产品p的贸易上m国的出口与n国的进口呈互补性。贸易互补性的大小可用mRCAmp×nRCAnp来度量。互补性指数可表达为:Cmn=E[(mRCAmp×nRCAnp)]。分别以各国在7大产业上最具比较优势的国家作为衡量国,计算得出结果如图1~7所示。

图1~7反映了2013~2017年“一带一路”主要国家中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与其余“一带一路”主要国家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數。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印度在化工产业上与乌克兰、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有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印度尼西亚在动植物油及其相关产品上与巴基斯坦、印度有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在自然产业上与印度的互补性最强。土耳其与其他九国之间在机械电子业上都存在一定的贸易互补性。阿尔及利亚在金属矿业上与印度、乌克兰和巴基斯坦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

智利在钢铁业上与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巴基期坦在纺织业上与智利、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存在贸易互补性。

“一带一路”主要经济体的优势产业与各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还涉及到各国的文化、制度以及地理上的差距。一旦两国达成贸易协议,如何最大化地减少运输成本,成为各国贸易的关键考虑因素。智利在钢铁业上具有较强的国家竞争力,然而其位于南美洲西南部。与智利在钢铁业上具有较强贸易互补性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等国。然而通过专业的测量软件,我们计量出智力的首都圣地亚哥与阿尔及利亚的首都阿尔及尔距离约为107547公里。上万公里的路程加大了运输成本。而相比之下,南非与智利仅有几千公里的距离且海运方便,能节省大量成本。因此,各国的地理距离是国与国贸易的重要考虑因素。

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是由贸易双方的需求程度决定的。天然的优势使得印尼在动植物油以及自然产品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印度与其相对较近,这两种从印尼出口的产品可以通过印度洋到达印度,海洋运输使得运输成本大大减少。另外,印度在化工产业上与印尼也具有互补性,即印度与印尼之间存在双向贸易互补结构。而巴基斯坦在纺织业上与印尼具有较强互补结构。这说明印尼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产业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可以进行贸易的对接。

加强印巴关系将有利于两国的经济发展。在化工产业上最有优势的是印度,自1991年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其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印度加大对化工产业的投资,加大对肥料等化工产品的补贴,使得印度离化工大国越来越近。印度化工产品贸易互补性最大的是乌克兰,相对较小的是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通过地理形式的阐述,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化工产品上合作是最有好处的,倘若双方政府可以和平交谈,印巴关系的改善必能提高两国的资源利用率,使比较优势更有力地发挥作用。

三、结论

第一,“一带一路”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国家,大部分依靠廉价的劳动与丰富的资源在国际分工中获取竞争力。如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在金属矿业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印度尼西亚因其特别的地理特征在动植物油、自然产业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因此“一带一路”国家在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优势产品的出口,就能获取最高的收益率,加快资源禀赋结构的优化。

第二,“一带一路”各国总能在“一带一路”中找到与本国有着较强贸易互补性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与印度在多数产品上就存在较强的双向贸易互补性,因而存在双向贸易互补性的国家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将促进两国贸易往来的增加,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

第三,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应遵循“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的原则,更要结合地理成本,全面综合的考虑贸易往来。智利在钢铁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然而其位于南美洲,与最近的本文的研究国家都有近万公里。相比之下印度在化工产业上与乌克兰的贸易互补性最大,与巴基斯坦的贸易互补性相对较小,然而印乌的距离却是印巴距离的十倍,因此在贸易往来中结合地理优势能更好的降低贸易成本。

参考文献:

[1]熊艾伦,蒲勇健,张勇“一带一路”与过剩产能转移[J].求索,2015(12).

[2]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祥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2014,49(07).

[3]刘修岩,吴燕出口专业化、出口多样化与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3(08).

[4]万伦来,高翔文化、地理与制度三重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经验数据[J].国际经贸探索,2014,30(05).

[5]伍业君,张其仔比较优势演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阿根廷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02).

(车万留,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互补性一带优势
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与互补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画与话
中泰双边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