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点燃

2019-10-08王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参与主体创新

王燕

【摘要】“主体参与型”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无疑具有颠覆性意义,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态学习形式,对学生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它激励学生的活力。对于教师而言,要求更高,不仅在思想,而在操作层面提出许多问题,教与学需要精心设计。评价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为指标,这是创新课堂的灵魂。

【关键词】主体 参与  创新  探究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192-02

一、定位其主体,生成在动态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课堂效率不是一个静态的指数,而是动态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局限在单位时间内的知识数量和短期的能力,而是着眼于学习主体成长和对未来的展望。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课堂自然不是一种静态的模式,而是灵活的动态的存在。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则充分体现了课堂的动态性、生成性、发展性。它有可预测性,也有不可预测的一面,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便体现了这种课堂模式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正确认识“主体参与型”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才有助于有价值教学模式的建构。

二、兴趣为先导,逐步提高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与生俱来的,也有后天培养的。兴趣与学习者所面对的材料有关,有些材料難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这就需要恰当的方法;有些材料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需要深入挖掘,激发更加强烈的兴趣。不同学习者对同一材料的兴趣也有区别,这要求因材施教。所以,兴趣应当成为学习的先导。

而“主体参与型”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清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以及相互评价。

三、教者少而精,学者博而乐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夸美纽斯提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观点。“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明确了教师的地位,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主体参与型”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而是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点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教学语言的含蓄性,启发性,精炼性的整体要求,更是对教师课堂不可控因素的预测能力的要求。教师精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而要给予肯定;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充分体现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多样地交流智慧的火花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离不开交流,交流首先是思考后的交流,是对学习材料的认真学习,体会感悟,查找资料印证之后的交流,否则,学习就流于形式,成为肤浅意见的重复。而交流也是多样的,它有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流,也有学习者与教师的交流。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交流的渠道畅通,交流的结果有效。而交流也是一种能力,需要逐步的养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既需要克服心理障碍,更需要表达能力的支撑。

而问题是在交流中逐渐深化,正所谓理越辩越明。在合作学习中体现着集体协作的精神,也能够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激发个体生命的学习兴趣,在表达中提高学习者表现自我的信心,激发生命个体的好胜心与智慧潜力,在动态的课堂中激活思维,激发智慧的火花。

五、灵活地评价创新地激发

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的创新能力,评价也必须是形式多样的。一定要避免评价的单一性与短视行为。“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如果没有科学,多样的评价,其结果必然会回到应试的老路。评价对学习的导向作用非常重要,不探究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势必影响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践行。评价也需要创造性的激发人的潜力。反过来评价能够激励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的建构。我国古人以为,学习是人的素养的提高,学生在于践行学习到的理念,学习从来不是把自己变成两脚书橱。实践也是对学习的有价值的评价形式,反过来,实践的成就感又成了促进继续学习的力量。

总之,“主体参与型”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与创新。我们既需要很好地总结教学经验,更需要研读教学理论,反思中总结,总结中学习,学习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天一.《西方教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出版社1980年

猜你喜欢

参与主体创新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