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19-10-08孙晓春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设计理念案例教学

孙晓春

【摘要】新课程开展以来,道德和法治案例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结合案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的论证。

【关键词】设计理念  案例教学  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72-02

新课改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只有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打造高效课堂。针对这种新的理念,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于教材中案例的使用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案例分析,故事讲解上,而是要强调学生的实践,也就是情景回归,情感升华,使学生参与到情景中,实践于课堂外,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知識与基本技能,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下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自己近年来在教材案例应用上的教学实践,谈一下我的认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设计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讲究的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以生活中典型化的实践活动为例子,让学生思考分析,结合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内化为实际体验,从而塑造高尚的品格,理性的法制观念。所以要求案例的设计应该从生活中来,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把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道德与法治课中案例使用策略

新编教材结合课改要求,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组织教学,从而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位。这就要求老师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坚持学生主体,老师主导,注重实践,让学生将课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体验。

(一)灵活处理案例,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案例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取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寓法于例之中,因此在使用案例时,要巧设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这样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通过案例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以案例为载体,对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与反思,充分发挥课堂主体地位。

但是,教材中预设的众多案例如何高效利用是对教师的严峻考验,教师应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职责。所以,教师需要将教材案例合理安排使用,不能面面俱到。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上第五课《延伸文化血脉》一课时,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对案例逐一分析讲解,一节课只能完成一半教学任务,所以我淘汰了教材的案例,从网络上选了一段外国人说唱中国的歌曲《This is China》,利用歌词中涉及的丰富多彩的节日、悠久的历史古迹、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通过这些画面的展示,学生直观欣赏,了解到文化的特点、内容、作用、意义,并且通过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赞赏与认同的观点中荣升作为中国人拥有灿烂的文化而自豪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加珍视中华文化,以及文化中蕴含的美德。

(二)案例多样化呈现,激发学习热情

教材中的案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较容易理解的教师可以直接朗读或者学生自行阅读,复杂一些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接从感官上感受案例的冲击作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尊重他人》一课时,我从网络上选取了《晏子使楚》的视频片段,学生从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深刻体会到尊重他人的作用、意义,从而延伸到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和被人尊重的快乐。而教材中众多的诗歌、名言警句等学生自行阅读即可,特别是八年级下都是有关法律条文,学生都可以自行阅读理解,而有些案例可以采取辩论赛的形式,例如:讲授《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设计“网络是把双刃剑”,从正反两方辩论网络使用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在辩论中懂得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懂得如何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保护自己,避免网络的消极影响。通过这些案例的教学使每一节课的的教学都达成最大化的效益。

(三)合理搭配素材,体现案例教学科学性

教材配套的案例很多,取材很广,内容新颖、时尚,紧贴社会实际。而案例所设计的问题却需要课外查询,这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来说,解决这些案例问题有一些难度,所以就需要及时调整,转化为身边信手拈来的例子,例如,讲授“法不可违”一课时,学生搜集身边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沉迷于网吧等例子,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因为有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再例如,讲授九年级《可持续发展》时,结合本地曾经是以煤炭开采为支柱的地区,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面临着如何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并结合本地地理及气候特点,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学生提出开展雪乡旅游、雾松节、“稻花香”大米产业等可行的发展道路。

(四)扩充自身体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阵地,教师要发挥好自身学识和阅历的优势,将教师个人的经历融入到教学中。教师鲜活的生活体验,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我”讲述,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感同身受的触动极大的发挥了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教师的体验是活化的教材,价值观以情感为载体,更容易影响和感染学生,体现出独特的教育意义。所以,我平时有意识的阅读报刊、书籍,获取大量信息,录制视频的影像资料,捕捉生活片段,用QQ空间、微博或者微信朋友圈的方式散播出去,只有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教材案例的开发者、建设者,真正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新版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诸多的案例虽然数量大,但是仍然会因为地域不同、城乡差别等因素而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形式的变化或者是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对旧材料、案例进行更换,对于教材的顺序,可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调整,使教材内容变成教师引领学生思考的工具,真正使教师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设计理念案例教学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