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酿浓蜜阅读千文提素养
2019-10-08朱海玲
【摘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先生的句子。正如他所言,书籍就如生命之光,在时间的长河里褶褶生辉。在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学习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到语文的第一课便是阅读,朗朗读书声更是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热爱。想要学生学好语文,阅读便是敲响文学大门的第一块砖。
【关键词】农村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立项号:GS[2018]GHB3164)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086-02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城乡差异化逐渐扩大。农村的孩子,因为地区比较落后,学校各种设施基础都很难和城里相提并论,可供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也少得可怜。因此农村的孩子,阅读面和视野都很窄,写出来的作文也是良莠不齐。针对农村学校的这种现状,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迫在眉睫[1]。以下是我深入了解后,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兴趣是阅读的第一任“老师”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只有挖掘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图文共享,生动有趣。首先许多学生都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整篇都是密密麻麻的黑白文字,看起来都是十分枯燥乏味,下意识的就会去抗拒。这就告诉我们,在让学生刚接触阅读时,尽量选择一些彩色有图画的书籍,色彩斑斓的图画会使文字中的内容活灵活现,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想象力。那么兴趣从中慢慢萌芽。
2.故事性强,情节吸引人。其次要适当选择内容丰富且有教育寓意的故事,例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会不断思考,就会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故事背后的含义。
3.营造阅读氛围,打造阅读环境。最后就是要创造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塑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不断地去感染学生。举办一些阅读活动,在教室里置办阅读书柜,摘抄名言名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熏陶,逐渐地形成习惯。
二、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提高阅读有效率
学生的兴趣是浓厚了,可是效果甚微。这时就要发挥我们真正老师的作用了,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正确阅读。
1.积累好词好句。每本书都是在作者的妙笔生花下诞生的,凝结了作者的心血。因而每篇文章中都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好词好句,让读者细细品味。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提醒学生多摘抄下来,多积累一些素材。
2.运用工具书这个得力助手。在日积月累的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让学生无法理解的地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具书这个时候就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们利用工具书,例如字典,资料等去阅读会更流畅。
三、鼓励学生品书评书
有人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表扬他人不仅能使人心情愉悦,更能鞭策他人不断前进。这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同样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阅读,爱上语文课程,终究都离不开我们的鼓励和肯定。
1.赞扬是一种美德,鼓励促使人进步。每当学生阅读完一篇美文后,我们都应该鼓励她们写下自己的理解感悟,并对每个同学的理解感悟作出不同的肯定。写得好的感悟,就拿出来展示,在肯定学生阅读的同时又能激发其他同学不断进步。
2.在培养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时,我们要不定时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奖励阅读习惯好的同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畅游,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也就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
四、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既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2]。也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了对语文课程的喜爱。
五、结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假若学生胸中无墨水,自然就会逃避写作甚至拒绝写作,但是当阅读达到一定数量,写作对于学生而言便轻而易举了。在写作时,学生就很自然地运用到积累的好词好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写作的水平也就蒸蒸日上,进而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房佳静.采得百花好酿蜜——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指导[J].新课程(上),2017(7):57.
[2]陶英杰.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17(10):41.
作者简介:
朱海玲(1980.08-),女,汉族,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马渠乡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