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9-10-08梁瑞
梁瑞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任务之一,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以后的阅读奠定坚定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学生的阅读材料从教材内慢慢延伸到教材之外,课外阅读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有效手段
【中圖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34-01
阅读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一生一定会有大量的时间用于阅读,阅读能力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造情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求学生完成课内的阅读任务,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增加课外阅读量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学生对阅读的材料感兴趣,才能把阅读当作一种休闲活动,才能激发出对阅读的热爱,才能把阅读当作一种习惯,这样才能在阅读中获得各种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利用很多方法来提高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课堂分组探讨。教师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开设一个读书会,让学生把自己所读的东西以读书会的形式分享给老师和同学,因为大部分学生不能自己去主动阅读,被动的阅读形式远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他们更多的愿意围绕具有探讨性的问题积极交流,教师负责引领他们的阅读方向。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要在课堂上来完成,大部分的课外阅读也是必要的补充,阅读实践中积累得多了,理解能力也就提升了,阅读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通常情况下,在初中的课堂里,教师可以运用提出问题的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般由教师来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认真阅读,深入思考,然后作答,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老师可以通过课内文章的教学,课前布置阅读文本的预习作业,遇到不会的学生可以查查字典,问问周边的朋友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先自己努力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一一解答。初中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对于不理解的知识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并带着疑问去阅读,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由被动阅读变得成主动阅读。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还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提出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同学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三、寻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讲究很多方法,一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分为初读、略读和精读。初读时,只要求学生弄清字生的读音,理解生词的含义,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即可。略读强调的是阅读速度要快,一般是一目十行,旨在了解阅读材料的大概内容。而精读必须是一字一句的仔细研读,需要学生一句一句的去理解、推敲,遇到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停顿下来,认真做出笔记。精读就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学会认真思考,仔细体会,深刻理解。尤其是对于优质的文章,学生一定对文章中心内容深入理解。初中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初期应该采用精读的方法来奠定阅读基础,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方法之后,就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来相应的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做阅读笔记就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学生把教师在课堂上所讲内容的重点做出阅读笔记,这样在以后的自主阅读中,学生就会根据老师所讲内容的重点一步步走入文章的优美意境中。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学生首先应该通过自由阅读来大致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然后根据老师对于文章背景和作者的介绍来进一步感受《背影》中所描绘的那种深沉的父爱。此外,在阅读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一起阅读,以身作则,在与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时所流露的热情趣味和快乐,都会深深的感染学生,让他们对于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去博览群书,通过广泛阅读去开拓视野是必要的。教师还要制定相应的阅读日计划,周计划,并保证自己首先做到,定期组织学生一起总结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大家一起阅读的乐趣。 教师应该积极给同学们推荐一些高品质、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并跟学生一起长期坚持去阅读、去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自然而然会得到提高了。
参考文献:
[1]黎敏《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2]黄小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