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程的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10-08武秀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

武秀美

【摘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作为大学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而且应该贯穿于所有课程体系之中,尤其是贯穿于各门课程的创新教学过程中。本文以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变函数论》为例,来说明课程的创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  能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7-0012-01

虽然初等教育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甚至严重不足。当代是一个知识迅速更新、职业技能多元化的社会,任何专业的人都不能用已有的知识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都要不断的自我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实变函数论》是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又是《数学分析》的后继课,是本科阶段数学专业必修的三大专业课之一。《实变函数论》课程的创新对于数学专业的所有课程起着推动作用。

一、《实变函数论》课程创新的背景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把教育改革推向了新高潮。2018年,國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工作报告着重强调了今后必须纵深推进教育改革。最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手机游戏也是层出不穷,科技虽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增多了大学课堂里低头一族,课上、课下都离不开手机。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上,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学生听,不少学生因听着无趣而不愿意听,或者根本听不懂,这样就会推动学生放弃听课而拿起手机。针对大学课堂出现的这种不良情况,我们更需对讲课授课进行创新,不仅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要引进新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二、课程创新的方法

《实变函数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有许多难懂的定理,而且证明过程冗长复杂。为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我们就要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不断加入新的教学方式。

(一)加强学生的课前学习。

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课前进行预习,但是预习效果不够好。这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没有强制性或评分制的驱动,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不会自主深入地进行预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正因如此,在《实变函数论》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常用的教学平台有翻转课堂、慕课、泛雅等;也可以利用常用的手机软件、QQ、微信等,不过后面这些手机软件不能提供数据分析功能,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1.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

根据《实变函数论》课程的特点,教师需要把每章节的内容

拆分成若干个知识点,根据知识点的难易进行展开,并适当拓展一些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便于理解和掌握。

2.录制微课。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上课的时候听懂了,但是课后又忘了。教师把难理解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学生不论在课前,还是课后都可以反复观看,直至完全掌握和理解,对巩固学习成果有着显著的帮助。

3.下达任务单。

在开课之前,教师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后,让学生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里的资源进行预习和学习。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里的任务后,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没有学懂或模糊的内容,便于教师掌握讲课重点和难点。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课前学习阶段反馈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这些不易掌握的难点和典型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讨来解决疑难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并更好地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监督学生课后学习。

学过《实变函数论》的学生都反馈课上能听懂,课下又看不懂。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尤为重要。每学完一章节,让学生总结该章节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或采取绘制知识结构图等方式,或进行在线测试,并通过教学平台进行上传。教师可以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打分。

三、课程创新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课程创新的教学方式中不论是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还是课后学习,都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学习,学生需要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里的各项任务,这一过程就让学生不得不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由于教师采取了分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内部先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得每位学生不得不参与其中,通过积极动脑和查找资料,对于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课后学习,每位学生在学完一章节后,需要自己去复习和总结该章节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并绘制该章节的知识结构图,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其襄,张奠宙等,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陈建新,混合教学模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王学沛,邓鹏,魏勇,几种数学观下的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8.

[4]江泽坚,吴智泉,实变函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

[5]周民强,实变函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教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