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9-10-08李永青
李永青
【摘要】“工匠精神”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断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具体到中职学生来说,就是要有锲而不舍,执著专注、永不言弃、勇往直前,敢于创新的精神。但实际上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对于未来并没有很好的科学规划,他们得过且过、好高骛远、没有明确的远大目标,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当代中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尤为重要。
【关键词】工匠精神 培养 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012-01
一、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赋予了生活在新时代的当代学生们新的时代内涵,工匠精神的意识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中国古代时期工匠匠心独运,无论是我们的土木建筑鼻祖鲁班,还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中的“厨师”,又或是教人制棉;推广搅车、弹棉弓、纺车等器具并传授“错纱配色”等技术的黄道婆等,这些我们熟知的古人都把对于自然的敬畏与对其作品的虔诚,以及对于所服务的对象做到将心比心,将自己的感悟与精湛技术倾注于一双巧手上,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代科技文明,这些古人们对于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工匠精神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在《论语·学而》中提到过“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宋·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可见从古至今都在寻求在这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要树立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对所从事的职业,所做的事情以及所制造的产品都要有益求精的精神。中职教育中师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总结,在中职班要融入中职校园的工匠文化布置,在学生的学习、坐、立、行走、休息以及就餐等能到达的地方,用一些文字,宣传图画,影音等宣传方法陈列摆放,播放从古至今的著名匠人及他们的优秀的作品。让中职学生在校园的每个地方,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气息,并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并改变学生。用古人的成功的实例慢慢引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借鉴和学习,以此了解工匠的精神的精髓和相关的知识。
二、提升中职学生的能力
在中职学生的教学中,把企业管理方式与学校的管理规定相互补充融合,制定相应的制度把工匠精神培养并落实到日常的教育与生活中,如文化课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日常的生活中等各个细节反面,由教师进行布置,班级委员们进行明确的分工,最后在落实到每一个人当中,教学過程中教师要定期考核,定期公布,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改变和提高方向,为以后的学习和适应职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不仅能够培养中职学生的自律性与自主能力的提升,还能增强中职学生的文明素养。能够让学生通过对于工匠精神的学习和了解,从而建立起中职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心驰向往的心,为学生的工匠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此同时中职教师还需要准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对活动的实际参与和操作,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以此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中职专业课中的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教授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向学生介绍和借鉴工匠精神,让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古人的经验和体验不朽的成果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教师以引古喻今的教育方法。最终,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知识的教授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工匠精神,从而使学生在提升专业能力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职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开展以工匠为核心的就业与职业方面的指导,教师要将质量意识、敬业意识与专业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职业素养的同时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教师要引导中职学生将课程中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态度相结合,引导学生以大国工匠为人生标杆,将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变成梦想的舞台,做到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中而外化于行动中,将自己的劳动转变成创造,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意义,并感受工匠技术的精湛,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所在,为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积蓄力量,为适应毕业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明白将来无论所从事什么职业,都要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对工作精益求精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中职学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用知识的力量不断的充实自己,并以具备良好工匠精神的职业素养,迎接未来,为自己的梦想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1]施思.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观察[J].文教资料2018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