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2019-10-08梁中红

求知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初中语文问题

摘 要:在以问题为导入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应掌握一些技巧。首先,问题设计不是为了推动学生探究文本,而应激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与好奇。随着学科教学的慢慢推进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设问考查的方向和角度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化。教师可以慢慢关注课堂教学的延伸,从一篇具体的范文教学出发,引出学生接触过的课外知识。问题教学要想更加完整与合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解答每个问题并做好评价工作。

关键词: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6-0060-02

引    言

在利用问题的导向作用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主题和情感时,教师应层层递进地设计问题,并注意问题的内容要具有针对性。不同文本学习难度不一样,在挖掘文章内在情感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学习感知与体验。这样学生感受到的内容才是真实的,文章的感染力和带给学生的触动会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领会更多文本剖析与思考的学习经验。

一、利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文本的学习情境中,形成良好的教学开端[1]。以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通常需要教师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常规经验有紧密关联,这样的问题才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立刻引起学生的思考。以这样的方式展开的问题导向教学,问题本身不是重点,设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文章学习和了解知识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设问方式要轻松、有趣。教师可以在提问后组织学生展开简短的问题分析讨论,达到教学导入的效果后,便可以进一步展开文本的深入教学。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不同设问背景下问题的作用和意义。如果问题只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问题本身的探讨价值不高,便无须花费过多时间进行讨论,可以将更多课堂时间留在后续的文本分析上,这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哪位同学来讲讲冬天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冬天在同学们的心中是什么样子的?”这两个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很高。利用这个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以粗略介绍文章。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基于问题导向的语文课堂构建中,教师要明确不同的教学环节,明确问题在课堂中的作用与意义,这样才能更合理地从整体上构建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作用。如果以问题作为导入,那么问题的设计就应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内容要灵活合理,为后续深入剖析文本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二、利用问题实现教学发散与延伸

设计问题的教学功效非常多元,除了引导学生探析文章结构和内容、促进学生领会文本情感和主题外,还能达到有效的教学发散与延伸效果[2]。这会让语文课的教学范畴和维度得到拓宽,教师可以从教学文本出发,引出相关资料或学习范本,可以是学生学过的文章,也可以是课本中没有的课外资源。教师引入素材进行文章的比照学习,利用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文章特点和写作方法,这会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从原有教学文本出发,有效实现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可以让学生理解文本的视角更丰富,分析文章的角度更多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例如,在品味《背影》一文的构思之妙时,教师可设问:“文本选取最能表现情感的艺术视角――背影体现亲情,那么你了解哪些表现亲情的诗文?它们分别运用怎样的视角来构思?”这是一个典型的从文本教学展开发散与延伸的构建过程,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纷纷思考自己学过的或在课外接触过的文章。学生很快提出一些关联范本,教师可以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学过的诗歌《游子吟》、散文《散步》等并做出反思小结:既可以用人物肖像的某一部分,又可以用某一场景描写为视角体现亲情。对同类题材的作品做比较进行设问,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本写作特色的认识,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视角,是读写结合教学的体现。

三、注重问题教学的评价与鼓励

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要做好评价环节,这样才是完整有效的、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过程。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教师都应及时进行点评。教师需要注意点评的方法和视角要更加多元,要以鼓励和激励为出发点。教师的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并尽可能设计开放化的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还可以以教学评价为依托,和学生展开有效互动,在互动中灵活指出学生思维上的偏差,或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这些都会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问题,有效的学习评价能使问题导向教学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问学生:“有谁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能个别学生曾经见过瀑布,教师可以请这些学生起来回答这个问题,请他们仔细描述瀑布的模样。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对其进行表扬,如“这位同学讲得很好,也许以后会成为专门研究大自然的学者哦。”这样就让整个问题教学变得更加完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组织与构建可以发挥很好的实际教学效果。重要的是,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上更加用心,并通过提问环节增强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将一些观念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在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通常具有深入的探讨空间,且开放性问题居多。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价时一定要找到合理的方向,结合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思考方法做点评,多肯定学生思维的创新,并尽可能多地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与认可。这样才能让问题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会更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并在问题的引导下有效学习。

结    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维持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热情,以让问题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王德清.构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5(04):22-26.

杨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4(03):17-19.

作者简介:梁中红(1992.6—),女,江苏盐城人,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初中语文问题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