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学分制

2019-10-08匡亚萍

科教导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积分制学分制

匡亚萍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宋朝出现的积分制,发现我国古代积分制具有现代高校学分制的特点,以此认定积分制乃世界高等教育学分制的起源,并从我国古代积分制的特点来重新审视现代高校的学分制。

关键词 分斋教学法 三舍法 积分制 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78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point system that appeared in the Song Dynast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ancient Chinese point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edit system of moder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he point system is the origin of the credit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and re-examines the credit system of modern universit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point system.

Keywords sub-satellite teaching method; three-line method; integral system; credit system

1 積分制的由来

1.1 分斋教学法

选课制是现代高校学分制的灵魂,选课制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根据学生资质的不同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修业年限等。而中国古代的分斋教学法与积分制之间的渊源恰如选课制与学分制之间的关系。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胡瑗设立分斋教学法,又名苏湖教法,他在校中设立“经义”与“治事”斋,经义斋以学习六经经义为主,治事斋主教实用学科,如治民、算历等学科。学生在治事斋根据自己的能力与能力选择一个主科,加选一个或几个副科。这种主、副科的教育制度,在当时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改革,从内容、时间来看,这项改革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首创。[1]同时,在范仲淹主持的仁宗庆历学中,分斋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法所推行。

分斋教学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现代大学的选课制。凡是进入治事斋的学生,每个人选择一门主科,同时还加选一个副科,意味着主辅修制和选课制在世界高等教育的萌芽。实际上,这种制度是文、理分科教学和必修、选修科目制度的先声。最先创立并实施分科教学和必修、选修制度的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早于世界各国四百年之久。[2]分斋教学法虽不及现代选课制的自由度,但对于当时的世界教育来说,已然是一项十分伟大的创举。

1.2 三舍法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创立三舍法,将太学分为由下及上三等的外、内、上三舍。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参以所书行艺,预籍者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参以行艺升上舍。上舍分三等:具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若一优一下为下……”即太学生入学前通过考试进入外舍,一年后学生的平时操行与公试总成绩凡列入一、二等,即有资格升入内舍,两年后学业成绩与平时操行成绩达到要求则升入上舍,在上舍学习两年后参加毕业考试。毕业考试成绩同样为学生操行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等级划分标准为:皆优为上、一优一平为中、皆平或一优一否为下。学生若取得上等成绩则被授予官职,中等则免除礼部考试、下等则免解。[3]

2 积分制的发展

南宋“积分制”的创立配合了三舍法的进一步完善,“积分制”具体做法为:一年举行10次月考,月考达优则积1分,积满8分才能升舍。这种做法与现代高校的学分制将教学与管理相结合一样。平日“行”指率教不戾规矩,“艺”谓学业成绩。其考查由斋长或学谕负责,逐日登记,一季末送学谕、学录、博士及司业、祭酒处逐级审阅评定等级。崇宁三年(1104)规定,外舍生入学5年不曾公试入等第,及内舍已降舍又一试不合格者,除籍退送。三舍法进一步将降级制度和学籍管理结合起来。[4]

明朝完善创新了积分法,创立坐监积分法,把太学分为六堂。“升至率性乃积分……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省者与半分,修缈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此后,在太学中,“分”是成绩的最终体现,积满8分是做官的最低要求,同时,学生可提前或推迟毕业,与现代高校的学分制一脉相承。这种古代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是现代学分制的萌芽与雏形。[5]

3 积分制特点及其价值

3.1 品行与学业成绩兼重

积分制记分包括两个“行”和“艺”两方面,“行”是指率教不戾规矩,“艺”是指学业成绩。可见积分制不仅对学生的每月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的平日的操行进行评分,某一方面若没有考核达标,也就无法达到及格标准。德行与学习兼重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特点,积分制作为中国古代的教学管理制度能保持这一优良传统有利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更优化。

3.2 严格、奖罚分明

学生的成绩考查日日登记,层层审阅评定等级,说明了当时中国古代高校学分制——积分制的严格性,有利于保证古代高等教育的公平公正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选拔的徇私舞弊。积分制在对优秀人才给予官位的同时,也对未达到积分标准的学生进行制裁,例如:未积满8分的学生要留级,即降级,如再试不合格则开除学籍。

3.3 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

明代所实行的坐监积分制,是一种将学年制与学分制巧妙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它既把学年制便于管理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出来,又有利于因材施教等特点较充分地体现出来。不但避免了学年制“一刀切”、“齐步走”、灵活性差等不利于早出人才的弊端,也避免了学分制中不易管理,教学秩序难以控制的缺点。[6]但是,以学年为单位固定计算学分会导致学生积分积累年限太过于固定或过长,不利于学生灵活支配学习时间。

3.4 目的性太强

积分制管理下的学生全部都是为了为国家政治培养人才,达到8分即为及格,及格即意味着做官,而未积满8分的学生却被制裁。积分制只是为了确保政治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性,除了这一目的,别无其他。笔者认为未积满8分的学生同样也是但是时代的佼佼者,政府应平中选优,给他们安排适当的职位,将这批学生输送到社会中教化万民才不会造成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浪费。

4 中国古代高校学分制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学分制的发源地,应当正确看待我国古代高校学分制,在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1 学分制要兼重德行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端人才的任务,但是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古代高校的学分制注重德行的这一优点被人们忘却于脑后。钱理群先生曾经撰文《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告诫各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德行,而现代中国高校的学分制只注重考试成绩与真正的教育背道相驰。高校在学分制的管理基础上,应该先注重学生修身立德,考试成绩不应是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4.2 加强学分评定的严格度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的大众化,各高校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毕业率与就业率,“严进宽出”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高校学生学分评定宽松现象普遍,针对学生的某些实践学分考核,大多存在作假的现象,部分学生弄虚作假,开具虚假实践证明,在假期的实践课程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的情况下却能得到实践课程学分,这说明大部分高校的学分制存在可虚假操作化空间,对于认真完成课程学习的学生有失公平,不但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导致高校学风不正。

4.3 学分制要摆脱学年制的束缚

自宋朝积分制的出现,我国古代学分制与学年制就紧密结合,虽说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有一定程度的好处,但学分制在学年制的束缚下使得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学分制呈现出不灵活性,所以才没有达到现代学分制的水平。且中国高等教育在学年制的束缚下,只允许极少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前修满学分毕业或推迟毕业。当今社会和高校对提前或推迟毕业持保守态度,据了解国内某高校在推行学分制时规定“三年修完学分的毕业生只给大专文凭。”[7]这不仅不符合学分制的初衷,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由此可见,现代中国高校的学分制严重受到了学年制的禁锢。

4.4 还学生真正选课自由

学分制的基础和灵魂是实现自由选课。当今,许多高校在实施选课制时受阻于师资的缺乏、教学设施的落后及教学管理的不到位,故真正意义上的选课制并没有实现。而跨学校选课、跨专业选课、跨年级选课、根据职业需要和个人爱好自由选课在很多高校难以实行。同时,选课不选师、规定性选课等是高校的普遍现象。”[8]学生选课自由并没有贯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各高校应该不断突破自身的硬件和软件限制,还学生真正的选课自由。

参考文献

[1]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60-262.

[2] 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第三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105.

[3] 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52-253.

[4][5] 王炳照.中外教育管理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5.

[6] 张传燧.解读中国古代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7] 刘超.学分制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不合情结[J].西南民族大学学報(人文社科版),2003(10):283.

[8] 闫镜名.高校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31(6):81.

猜你喜欢

积分制学分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中职学分制改革及思考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积分制”管理模式研究
积分制与云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初探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微“积分”:构建活力班级的一把金钥匙
休学创业要以“完全学分制”为前提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