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体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构成分析
2019-10-08李元何鹏飞王莉
李元 何鹏飞 王莉
摘 要: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5种综合性体育期刊文献为样本,对当前国际上体育学的学科结构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把握国际上体育学的学科知识结构、了解国际上体育学的研究现状提供参考,为我国体育学研究提供建议。运用作者共被引分析和 Cite Space软件,以知识图谱形式呈现当前国际上体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当前国际上的体育学形成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心理学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国际上的体育学主要研究者的研究领域分布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国际上体育学主要研究者的研究领域呈现出交叉重叠的现象。建议:我国体育学研究要重视基础性研究,并要将“国际视野”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研究方法的应用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国际;体育科学;学科;作者共被引;知识图谱;研究领域
中图分类号:G 811.6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electing the literature of five comprehensive sport journals which have extensive worldwide influence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Databas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disciplin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cience, in order to grasp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science discipline knowledge structure, understand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condition,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By using the author co-citation analysis and Cite Space software, the disciplinary structure and main research fields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sports science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knowledge map. The result shows that at present, sports science has formed a comprehensive science intersecting with natural science, social science and psychology; the research field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cience are sports training, sports physiology, sports sociology, sports education, sports psychology and sports psychology; the research field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cience researchers and scientists show overlapping phenomenon. Suggestions: the research of sports science in China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basic research, combine “international vision” with “local rea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should b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Keywords:international;sport science;disciplines;author co-citation;knowledge map;research fields
近年来,随着各种大型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为各国学者了解国际上体育学研究现状提供了文献检索网络平台[1-4]。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学研究者通过这些大型国际科学文献数据库对国际上体育学研究热点和重点展开了分析论述。但是,目前对国际上體育学研究领域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法,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国际上体育学研究领域的构成,以期为我国体育学研究者了解国际上体育学研究领域构成现状提供参考。
1973年Small与Marshakova提出文献共被引的理论后[5],White与Griffith 在1981年进一步提出了作者共被引的理论,并尝试以该方法进行学科知识结构的探讨[5],此后文献被引分析被广泛运用于分析学科的知识结构[5];目前,文献被引分析已成为识别与分析学科研究热点的主要方法之一[6-7]。其理论依据是,一门学科的发展与该领域的研究者有着密切关联,在体育学发展过程中,很多研究者成为推动体育学不同学科分支衍生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定时期内,将研究领域相似的作者汇聚成体育学不同学科分支的学术群体,用文献计量法直观展示体育学作者的发文主题聚类,能够揭示当前国际上体育学研究中主要研究领域的构成。本文将文献被引分析与知识图谱分析相结合,以图片形式直观地呈现出国际上体育学研究中研究领域的分布:在图片中,文献被引频次较大、合作紧密的作者会相对集中在某一区域,形成不同研究领域的作者聚类,呈现出当前国际上体育学研究中的主要研究领域的构成。
Cite Space是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复杂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软件,目前在多个学科领域研究中均有广泛应用,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共被引理论、普赖斯的科学前沿理论、社会网络分析结构洞理论等,能够在识别凸显词和凸显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凸显文献的被引文献聚类,进而较为准确地辨识和分析某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和这些前沿知识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些前沿知识研究演进的脉络和主要文献[8]。
1 文献来源与遴选
本研究文献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基于互联网创建的学术信息资源整合系统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的最主要的引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SCI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对体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分析,选择体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据统计,2001—2017年间,SCIE与SSCI共收录了体育学期刊 109 种,其中连续每年均收录83 种。本研究在这83种体育学期刊中,选取了《欧洲体育科学杂志》(EUR J SPORT SCI)、《体育科学杂志》(J SPORT SCI)、《探索》(Quest)、《运动与体育研究季刊》(RES Q EXERCISE SPORT)、《科学与体育》(SCI SPORT)5种期刊作为样本。《欧洲体育科学杂志》是欧洲体育科学学会会刊,2001年创刊;《体育科学杂志》是英国体育与运动科学联合会会刊,1983年创刊;《探索》由美国国家高等体育教育联合会主办,创刊于1963年;《运动与体育研究季刊》是美国健康、体育、休闲和舞蹈联盟会刊,创刊于1930年;《科学与体育》由法国体育医学学会主办,1986年创刊。这5种期刊均由在国际上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体育学术性组织出版,并且创刊较早、学术影响力较大;这5种期刊的发文均能够覆盖体育学中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能够充分反映体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根据已有研究[9],1980年1月至2017年10月,国际上共发表体育学文献16万6 662篇,文献量排序前6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8万5 264篇)、加拿大(1万4 466)、英国(1万3 722)、澳大利亚(8 549)、日本(5 319)、法国(5 113)。本研究选取的这5种期刊中,有2刊分别由美国与英国出版,有1刊由法国出版,能够覆盖体育学研究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这5种期刊自1991年至2017年共发文7 872篇,发文作者共1万5 122人,分布在全球99个国家或地区的3 976个机构,能够反映国际上体育学研究的整体情况。
检索设置为:在WOS检索界面,数据库选择Sci-Expanded、SSCI和A&HCI,时间跨度设置为1991—2017年,数据更新日期为2017年10月15日。
2 结果与讨论
2.1 国际上体育学研究文献的分布
根据检索结果,5种体育学期刊1991年至今共刊载论文和综述7 872篇,共有引文25万1 083条。各期刊年度发文量如图1所示,文献总量最多的期刊是《体育科学杂志》(共3 587篇),其次为《运动与体育研究季刊》(共1 502篇),其他3种分别为《科学与体育》(共1 048篇)《探索》(共828篇)和《欧洲体育科学杂志》(共907篇);2008年之后,各刊年均发文总量约450篇。
1991—2017年,5种期刊发文作者来自99个国家或地区,遍布欧洲(36个国家或地区,文献总量4 768篇)、北美洲(6个国家或地区,文献总量2 664篇)、大洋洲(3个国家或地区,文献总量838篇)、亚洲(26个国家或地区,文献总量509篇)、南美洲(7个国家或地区,文献总量212篇)、非洲(21个国家或地区,文献总量224篇)。由表1可见,发文量排名前20的国家或地区,排名前3的分别是英国、美国和法国,这3个国家的发文量是文献总量的54.32%,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发文量均超过了500篇。
2.2 国际上体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的分析
如图1所示,5種体育学期刊在2008年后的发文量趋于稳定,同时,近年发文也能够反映国际上体育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知识构成,因此,选取了2008年以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用Cite Space软件,遴选出有效文献2 739篇,有效引文9万6 009条,组成由119个节点和242条连线的文献被引网络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其次,为了确定体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的知识构成,选择软件的自动聚类功能和提取聚类标注词的功能,聚类后的图谱表明聚类效果显著,聚类结果具有高信度(Modularity Q=0.6358,Mean Silhouette=0.775),根据聚类标注词、作者研究领域和聚类叠加的直观状态,将119位作者分成了22个研究领域,分别代表当前国际上体育学的22个分支学科类别(如图3所示),这22个分支学科的命名参考了我国的相关研究[10]。
如图3所示,在国际上,体育学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心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群,图3左侧侧重自然科学学科群,图3中部侧重社会科学学科群,图3右下侧属于心理学,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叉与渗透。根据文献被引分析发现,通过WOS核心合集文献量、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可进一步明确体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的核心研究者及具有持续影响力的作者,以及主要作者的研究领域和他们是否对该领域的研究表现活跃并产生持续的影响。
1)运动训练学。处于图3中心区的运动训练学是一个较大聚类。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括的主要研究者有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运动与训练科学学院的T.Reilly、奥克兰理工大学竞技表现新西兰研究院的W.G.Hopkins、意大利罗马体育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的D.S.Valter等。
运动训练学是当前国际上体育学主要的分支学科之一。运动训练学研究主题紧紧围绕着促进运动员竞技体育成绩的不断突破和提高而展开(特别是职业运动员,从聚类分析可见,多位被引文献作者以研究职业足球运动员训练为主),涉及到体育学中的多个分支学科,尤其是运动选材学、运动技术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体育社会学等分支学科的应用研究紧密相关,并不断拓展着运动训练学的研究领域。而运动训练学与体育统计学紧密相关,定量分析成为了运动训练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形成了以运动训练实践为重点的多学科交叉、多方法综合运用的重要特征。
2)人体测量学、运动选材学和运动技术学。人体测量学、运动选材学和运动技术学是与运动训练学密切相关的被引文献聚类,是当前体育学的前沿研究领域。研究者包括了瑞士苏黎世大学全科与健康服务研究中心的B.Knechtle 、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实验解剖学系的P.C.Jan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运动人体与健康教育学院的M. M.Robert、比利时根特大学运动与体育科学学院的V.Roel 、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医学与运动人体科学学院的F.H.Werner、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的E.Anders、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女王大学运动人体与健康研究学院的C.Jean、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运动与训练研究中心的W.Mark、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运动人体与营养科学学院的G.Wulf、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D.Araujo等。
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与科学管理是竞技体育成绩提高的三大要素[11]。其中:科學选材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很多国家的运动训练领域倍受重视,其根本任务是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对运动员进行综合评价与预测,将身心条件适合从事某项运动项目的人选拔出来,进行系统培训并监测其发展[12]。运动技术的学习一直是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图3的中下部区域,形成了一个密集的被引文献的作者聚类簇,涵盖了运动技术习得与发展、运动动作分析与控制等4个聚类,属于运动技术学的范畴,是国际上体育学当前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之一。运动技术学是研究人习得和保持运动技术,及其各个动作技术形成机制与相互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13]。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形成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飞速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内容不断丰富,出版了大量有关运动技术的专著,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院校的基础理论必修课。在美国体育理论界,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术控制与运动技术学习属于体育基础学科[14]。运动技术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运动员选材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因此,在图3中,运动技术学与运动选材学产生了交叉重叠。
人体测量学始于19世纪对人的生物进化早期的研究,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当前己经深入到人体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比例等领域,并进入了三维数字化时代;相关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快速更新,使人体测量学在运动能力测试、体质健康检测、生长发育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所以,人体测量学、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员选材密切相关。
3)运动时间生物学。图3中与运动训练学直接交叉重叠的还有运动时间生物学,该学科是时间生物学的一门应用性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在体育运动影响下人体结构的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尤其是运动员体能机能变化与时间变量的函数关系,并将生物节律理论应用于体育实践[15]。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掌握运动员的生物节律规律的基础上,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状态进行人为的调节,以适应特殊竞赛环境;将生物节律理论应用于选材、营养及医务监督等体育学各个方面。聚类分析选取作者4人,包括突尼斯国家运动医学与体育科学研究中心的C.Anis、英国拉夫堡大学运动、锻炼与健康科学学院的B.L. John、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体育与运动科学研究中心的W.Jim和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的R.Rachida。他们的研究主题之一均为中东和欧美国家或地区某些运动员因饮食变化而影响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从而影响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16-18]。此外,还有少量关于时差对运动员训练与比赛成绩影响的研究[19-20]。图3中的研究多为运动时间生物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因此,聚类分析显示运动时间生物学与运动训练学产生交叉重叠,并且涉及到营养摄入,又与运动营养学产生了交叉。
4)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在图3中的左侧,交叉重叠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形成了体育学中的自然科学学科聚类群。其中主要的学者包括:英国拉夫堡大学运动锻炼与健康科学学院的J.M.Ronald、M.S.Susan、E.J.Asker;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运动人体与健康教育学院的F.C.Edward ;南非开普敦大学人体生物学系的D.N.Timothy;西班牙马德里欧洲大学形态科学、生理学、生物医学学院的L.Alejandro;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体动作研究中心的F.B.Maarten;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人体生理与运动生理系M.Romain。
这些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它们既是体育学的分支学科,又是自然科学某个学科的分支学科。就本质特征而言,体育是关于人体肢体活动的科学,人体生命运动是一种高级的运动形式[21]。研究人体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要借鉴部分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正是自然学科与体育学的交叉与渗透 ,使得体育学基础学科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又因为这些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也相互渗透,并形成了诸如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等交叉学科,体育学与这些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交叉渗透,便形成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即营养学、生物学、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这些研究领域是体育学中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这些知识的更新,会对体育学中自然科学分支学科知识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5)体育社会学。图3与运动训练学交叉重叠的还有体育社会学。尽管在西方一些国家,体育社会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22],已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发展也非常迅速,但在图3中体育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作者聚类群规模并不大,说明在国际上体育社会学在体育学研究中未形成主导地位,有研究者在2017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到,在美国“体育社会学要获得学术界的认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23]。被引作者聚类分析可见,主要作者是法国兰斯大学“压力与社会”应用心理学实验室、洛林地区青少年体育局的L.Patrick,其主要研究领域是青少年运动员违禁药物滥用与预防[24-25],因此,图3中体育社会学与运动训练学产生了交叉重叠。
6)体力活动与公众健康、青少年体质、体育教育、体育课程、适应性体育。在图3中右下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聚类簇,其中包括:体力活动与健康、青少年体质、体育教育、体育课程、适应性体育。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成年人的体力活动不足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体育学新的研究热点。近几年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中,约有10%的议题与体力活动相关,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2003年9月《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和《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出版了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的研究专刊,在公共健康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的《体育与科学》杂志曾以“建成环境、体力活动与健康的关系”专栏刊发了国际体力活动研究的论文。与体力活动相关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青少年体质研究,聚类后发现,主要作者包括:伦敦大学儿童健康研究所儿童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中心的J.C.Tim,研究了儿童超重与肥胖标准[26];北德克萨斯州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健康促进与休闲学院的R.M.James,研究领域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其开发的綜合健康体能测验系统FITNESSGRAM被加州教育委员会指定为加州公立学校必做的体能测验[27]。与体力活动与青少年体质发文作者聚类相关的研究领域是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研究,涉及学生体力活动评价、体育教育与健康、体育教育目标、体育课程等主题。适应性体育是针对特殊人群体力活动进行研究的领域,其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发展了30多年[28],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在图3中有所体现,并与体育教育研究和体育课程研究交叉重叠。
7)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在图3中的右下部,出现了心理学的聚类,即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主要是解决身体教育的心理学问题,重点研究影响教学效果的心理因素及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29],因此,体育心理学与体育教育和适应性体育相关,研究前沿包括学生的自我效能与健康促进、成就目标与体育动机等。聚类分析显示,主要研究者包括: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理疗与运动科学系F.G.Daniel、心理学和言语病理学系S.H.Martin;英国拉夫堡大学体育与休闲管理系J.Graham;英国赫尔大学心理学系R.N.Adam;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临床和社会心理科学学院J.E.Andrew;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运动人体与健康学院X.Ping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B.Albert;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E.Panteleimon等。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竞赛心理及运动心理诊断、心理训练等,其目的在于促进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研究领域侧重运动员赛前焦虑、压力与技能发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国际上,体育学已经从依靠少数或个别学者就能带动某一学科飞速发展的阶段,逐步过渡到了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输入,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共生的阶段。当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全面和更广泛的层次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分支学科群,本研究以5种在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体育学期刊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通过对文献被引分析,概括当前国际上体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的构成。结果表明,当前国际上体育学已经成为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交叉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国际上体育学主要研究者的研究领域集中在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国际上体育学主要研究者的研究领域呈现出交叉重叠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分别与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运动时间生物学、运动选材学产生了交叉,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化学产生了交叉,体育教育学与青少年体质研究、体育课程研究、适应性体育、体力活动与健康产生了交叉,以上呈现出了多领域交叉现象;除此,还呈现出研究领域两两交叉现象,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医学交叉、运动营养学与运动生物化学交叉、运动营养学与运动时间生物学交叉、人体测量学与运动选材学交叉、运动选材学与运动技术学交叉、运动技术发展与运动技术习得交叉、运动技术习得与动作控制交叉、青少年体质研究与体力活动与健康研究交叉、体育课程与适应性体育交叉、适应性体育与体育心理学交叉、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交叉。以上这些研究领域呈现的交叉现象成为了国际上体育学研究中学科和研究领域知识结构拓展的突出体现,随着这些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形成了体育学的新理论、新视角与新方法,从而促进体育学知识再生与更新,体育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3.2 建议
1)加强基础性研究。有研究[30]表明,我国部分体育学期刊2005—2009年发表的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训练学和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发文量分别为2 772篇、1 497篇和1 667篇,体育人文社会学发文最多,运动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发文最少,“而在运动训练学方向,运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理论进行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等作为体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既要指导竞技体育,又要指导社会体育,但这些理论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0]。从国际上来看,JCR收录的体育类期刊中,运动医学期刊超过了50%,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仅为5%[31]。不可否认体育人文社会学的重要性,但总体来看,国际上体育学侧重自然科学[32]。而我国在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民族传统体育学方面的研究需加强。
2)要将“国际视野”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我国体育学仍处于发展与完善阶段。我国体育学研究应拓宽体育学发展动态的国际视野,同时,要立足我国当前体育与教育领域各种体育现象和社会现象,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分析阐释我国体育现象和社会现象,解决我国体育领域的问题。
3)研究方法运用要科学和准确。“正确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助于研究者提出更为深刻的研究问题”[33],更能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定量分析是当前国际上体育学研究领域使用的主要方法,定量分析是依据有关的数据信息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研究对象,它是定性分析的基础,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演绎等定性分析,能够把科学置于科学的保护之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均是重要的研究方法,我国的体育学研究中应加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高明,段卉,韩尚洁.基于Cite SpaceIII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5, 35(1):4.
[2] 李元,王莉.体育科学学科互动研究:知识受馈、回馈与自馈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 30(1):11.
[3] 李勇勤,高奎亭,王宏江,等. 2000-2013年国际体育科学研究动态文献计量报告:基于SCI数据库的实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 41(4): 24.
[4] 赵丙军.国外力量训练研究知识来源载体网络的结构演化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2015, 51(1):3.
[5] 朱紅艳,章丹.情报学学科结构的ABCA及ACA对比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8):76.
[6] 姜鑫,马海群.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结构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5(1):22.
[7] 李国俊,邱小花,蒋玲,等. 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结构演变分析:基于Sci2的作者同被引分析[J]. 情报杂志,2015,34(6):68.
[8] 李元,王莉,沈政.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职业体育研究前沿与理论演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22.
[9] 李元.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国际影响力分析[J].体育科学,2012,32(12):78.
[10] 鲁长芬.体育学科体系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9-369.
[11] 袁伟民.加强教材建设工作,培养“四有”体育人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34(1):1.
[12] WILLIAMS A M. Perceptual skill in soccer: Implications for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0, 18(9): 737.
[13] 杨锡让,张禹.运动技能学学科现状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865.
[14] LUMPKIN A.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exercise science and sport studies [M]. Newyork: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2:39.
[15] 孙学川.运动时间生物学(Exercise Chronobiology)浅谈[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19(3):79.
[16] CHAOUACHI A, LEIPER J B, SOUISSI N, et al. Effects of ramadan intermittent fasting on sports performance and training: 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 Performance, 2009, 4(4) :419.
[17] CHAOUACHI A, BRUGHELLI M, LEVIN G, et al. Anthropometric, physi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team-hand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9, 27(2):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