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阶梯图联合行为干预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2019-10-08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阶梯康复训练脑梗死

(开封市第一五五中心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脑梗死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占全部脑卒中发病率的70%左右。约86.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约43.2%的患者失去自理能力[1]。近年来急性脑梗死发病率不断升高。康复治疗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残障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但患者信心不足、传统康复训练缺陷等原因导致康复效果欠佳。为确保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康复训练,本研推出急性脑梗死康复阶梯图护理干预,并结合行为干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开封市第一五五中心医院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7年6~12月入院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6~12月入院患者为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2~79岁,平均(58.83±10.22)岁,病程7~25 d,平均(16.34±6.95)d。研究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36~80岁,平均(57.76±10.65)岁,病程7~26 d,平均(16.16±6.83)d。纳入标准: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且病程<3个月;年龄18~80岁;一侧肢体偏瘫者;无语言功能障碍;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发病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意识障碍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按时给药、良肢位摆放、排痰护理、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阶梯图联合行为干预护理。

1.2.1 康复阶梯护理 第一阶梯护理:常规进行鼻饲,2~3 h/次,每次200 mL;每2 h翻身拍背1次;采用仰卧位时,使用软枕垫于患侧臀部、上肢肘关节、膝关节,小腿、大腿中部放沙袋;采用侧卧位时,屈曲肩关节90°,使用软枕支持,屈曲下肢膝关节、髋关节,躯干放松。进行摆动上肢、关节旋转屈伸等被动运动,患者平卧斜床,站立斜床角度为0~ 90度,30~60 min/d。第二阶梯护理:常规鼻饲,患者能做吞咽动作后尝试进食流食、逐渐转为进食流食,200 mL/次,每2~3 h/1次。指导患者进行发音如“啊”、“护士”等及一些单词的发音,直至能顺利读两音节(两个字的词语);指导患者上肢关节屈曲、旋转等动作,直至上肢关节能自主屈曲0~150度,前臂旋内、外0~80度,指间关节屈曲90~110度;摇高患者床头30~90度,每隔2 d增加10°,使逐渐适应坐位,30 min/d,直至能维持90°坐位30 min。第三阶梯护理:常规鼻饲,指导患者进食流质饮食;指导患者进行简单句子的发音和理解,如“上床休息”、“正在吃饭”等,直至能正确且无停顿读简单句子;指导患者上肢关节外展、旋转等动作,双手掌心相对,十指交叉平举到头顶,15~20/d,直至患者手背可触及腰后部,手可做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床椅或坐-站转移:患者坐于治疗床上,双足平放地上,患脚在前,上半身保持直立状态,双腿适当后移,踝屈曲75°,上半身前移,伸髋、伸膝站起,训练10~15次/d,直至能无辅助状态下坐位转为站位并保持1 min以上。第四阶梯护理:患者进食流食3~5d无咳嗽或呛食,可转为软食;复杂句子含2~3个指令,如把镜子放在床边+把门关上,直至能顺利正确读完句子;放松肩关节,使其处于无张力状态,进行患肩的划圈运动,练习 15~20次/d;手侧捏及放开、对指及放开、指尖捏及放开,直至能侧方抓握及松开拇指,手指可随意做小范围伸展;患者健侧手抓住扶手,取直立位30 min,双足与肩同宽,将重心从健侧足转移到患侧足,再从健侧足转移到健侧足,循环不断,训练3~5次/d,每次健侧、患侧足重心转移训练循环10~20次,直至无协助、辅助下站立5 min以上。第五阶梯护理:患者进食软食3~4 d后转为普食;朗读短文大约200~300字;进行拿起、放下、抓握等训练,15~20次/d,直至能抓握圆柱状或球状物体,手指可一起伸开,但不能做单个手指伸开;指导患者借助辅具步行,30~60 min/d,直至可借助辅具6 min内步行30~50 m。第六阶梯护理:指导患者自主进食,进行倾诉、表达,5 min/次。进行画画、串珠、写字等训练、上下肢协调进行简单的运动,直至患者上下肢协调接近正常,并能进行各种抓握动作;借助扶手,进行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健侧足先上,患侧足跟上;下楼梯时,患侧足先下,健侧足后下,训练1~2次/d,每次15~30 min,直至患者上下楼梯速度及协调接近正常。第七阶梯护理:对患者进行穿衣、进食、整理物品等日常生活训练,直至能完全自理。

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评估所处的阶梯,并做好标记,每天按照患者所处阶梯实施护理,每周进行评估,随着患者康复阶梯程度进行相应的训练。

1.2.2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包括康复训练行为管理、自我监测、心理调节、饮食管理四个方面。康复训练行为管理主要是通过讲解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作用等提高患者依从性,指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按时、按质、按量坚持完成训练内容。心理调节主要是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并发动患者社会关系帮其争取支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饮食管理主要是帮助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指导其低脂、高蛋白、高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避免辛辣、冰冷等刺激食物。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摄入,限制糖、淀粉、盐的摄入量。每天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并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1.3 评价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护理前、护理1个月、护理3个月使用《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肢体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好。日常活动能力: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CSS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分

注:1)与护理前比较,P<0.05;2)与护理后1个月比较,P<0.05;3)与护理后3个月比较,P<0.05

3 讨论

大约3/4的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障,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4]。康复治疗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残障程度。但传统的康复训练直接对患者采取康复训练措施,忽视了个体的差异及护理需求。康复阶梯图首先将患者病情程度进行细分,在康复护理前、康复护理后每周都对患者进行评价,掌握患者所处的康复阶梯,并给予相应的训练措施。这种方法能够达到个体化康复护理效果,同时能够让患者看到自己的进步,有助于激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因素较多,包括年龄、糖尿病、康复训练依从性等,这些因素可影响护理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本研究中采用行为干预护理,从康复训练行为管理、心理调节、饮食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帮助其坚持完成康复计划。此外,加强重视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指导,严格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利于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高龄患者恢复缓慢,护理中应给予足够的耐心及协助。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CSS评分、F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康复阶梯图结合行为干预护理能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康复阶梯图联合行为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阶梯康复训练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良师·阶梯·加油站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时光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