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下钢琴演奏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10-08杨秋兰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练琴钢琴演奏演奏者

杨秋兰

(亳州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古人云:“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音乐艺术的展示绝非单纯的技艺展示,一定是由内而外、思维缜密的复杂活动过程,钢琴演奏亦是如此。钢琴演奏除了生于人心,还应传向听者内心,唤起听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五味杂陈,才称之为成功的演奏,因此,钢琴演奏离不开思维,钢琴演奏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发展。

一、思维能力对钢琴弹奏的重要意义

思维是对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在了解、判断、做结论之后的反映。思维的核心最直接体现为思维能力,通过仔细雕琢感性认识并将其变换成能够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类的思维是进行所有创新的核心,一切创造开发都建立在人类思维基础之上。

钢琴演奏是一个相对复杂而又缜密的过程,也是演奏者对艺术的释放与解读,不仅考验演奏者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娴熟程度,同时也折射出演奏者从学习到演奏过程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是提升钢琴演奏效果的重要举措。

二、钢琴演奏中思维能力各阶段的具体作用

钢琴演奏者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首要提升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将思维能力归纳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金字塔式的六个部分,根据钢琴学习的分层特点,整体分三个阶段解读各阶段的作用。

(一)“知识”和“领会”阶段

“知识”和“领会”是思维能力相对比较低层的阶段,在钢琴演奏中却是不容忽视的基础阶段,该阶段不仅决定着学生对演奏知识技能的掌握,曲目的积累,也为顺利进入更高级的认知目标奠定基础。

在“知识”和“领会”阶段,钢琴演奏者要打好基础,需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积累。钢琴演奏的理论知识包括技法理论与艺术理论。其中,技法理论是与表演实践相关的知识,亦可视为乐谱本身的学习,具体体现为:一是识谱,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节奏,虽是基础,学习成效见效最快的环节,但也是最易出错的环节;二是技术,弹奏的手型,手臂手腕力量的协调,基本的弹奏动作等,是完成作品的基本保障;三是方法,循序渐进、由分到合、由局部到整体等科学合理的方法,是钢琴学习可持续进步的动力。艺术理论具有抽象思维特质的知识部分,包括音乐思想、音乐观念、音乐发展史等因素,均体现在该阶段的思维能力之中。

在掌握一定的理论之后,钢琴演奏者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训练,逐步掌握积累一定数量的曲目,对钢琴作品中语句的呼吸、速度、音乐律动感具备一定的音乐感受能力,能够基本准确的表达出乐谱中表情术语,有助于进入下一更高层级的学习。

(二)“应用”和“分析”阶段

“应用”和“分析”是思维能力的第二阶段,是对谱面分析和演奏应用阶段,是演奏者在完成了读谱背谱后,自主应用和分析作品的思维品质的体现。

此阶段不只是演奏与理论知识的生搬硬套,而是运用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综合知识后的理性思考。演奏者通过自身内心和外在听觉,对自己弹奏的声音有所判断和反思,获得记忆和聆听能力。同时,演奏者不仅要熟知作品所处历史时期的音乐风格,也要对作曲家自身音乐风格深入了解,通过大量积累不同时期的作品,能准确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三)“综合”和“评价”阶段

作为认知目标的最高层次,“综合”与“评价”是建立在分析基础之上的创造性发挥,是理性而又深刻的认知判断。演奏者结合内心领悟,有目的性的展示音乐内涵,将个人演奏实践过程建立在丰富的音乐想象之上。

此阶段的思维品质在高难度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度较高,其一,从演奏技法来看,高难度作品要求演奏者的思维持续性及缜密性更强,思维活动需要更加自我、更加积极主动;其二,从作品内涵来看,高难度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思维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挖掘作品内涵的深浅;其三,从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来看,高难度作品富有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唯有加强演奏者思维想象力,才能有助于拉近与倾听者之间的距离。

学习思维六个层级的并非自上而下一成不变,他们之间具有相互连带的相似特征。下层级的学习思维与较上层级的学习思维相互影响,这体现在形成较下层级的学习思维的同时会意外产生较上层级的学习思维,与此同时,较上层级的学习思维会对较下层级的学习过程产生指导性作用或其他意想不到的影响。

三、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下的钢琴演奏思维运用分析

(一)第一阶段“知识”和“领会”的运用分析

在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中,这一阶段的关键词为识别、回忆、解释、举例、分类等,或是辨别、提取、释义、归类,在钢琴演奏学习来看,可视为识谱与背谱,形成原始的曲目积累。为完成这一目标,演奏者从识谱能力、演奏技法、练琴方法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首先,钢琴乐谱的识谱不仅是简单的音高节奏,乐谱中的指法标记、力度记号、装饰音记号、表情术语都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规范的识谱,作品的准确呈现便无从谈起。其次,弹奏技法的娴熟运用。弹奏技法是客观的,思维是主观的。客观存在直接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演奏技法的娴熟是发挥一切思维能力的前提,科学的练琴方法有助于钢琴演奏技法的掌握,因此,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规范的教学指导下,通过动作示范,动作模仿,掌握具体的弹奏动作,加之假以时日的练习,形成充分的肌肉记忆,使技巧成为增加音乐作品表现力的润滑剂。除了弹奏动作外,手指的记忆与速度密切相关,很多演奏者只胜任一种速度,对一种速度的依赖会导致一旦换其他速度演奏,无从弹起,日常的练习必须让手指适应四种以上的速度,用更多样的速度强化思维指导练琴,形成娴熟的技法助推练琴思维的良性循环模式。最后,科学的练琴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琴效率不以时间长短而论,而应以良好的演奏效果为标准。当演奏者具备良好的自我评估时,便能做到合理安排练琴时间,对作品重难点部分有理性思考,对自身练琴速度有合理把控,练琴效率自然而然得到提升。演奏者的自我评估也需伴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培养,反之,在缺乏思维的练习中,演奏者很难形成自我审视和自我修正,练琴变成了动作的机械反复,效率则无从提高。

(二)第二阶段“应用”和“分析”的运用分析

第二阶段的关键词为执行、实施、区别、组织、归因。从钢琴学习者的角度看,已经进入到自主学习阶段,即便是准确无误的再现乐谱,也不能满足音乐表现力、再现作曲家意图的需要,因此,学习思路和方法要适时调整。

1.结合生活体验,纵推理性思考

钢琴思维可视为生活和演奏的桥梁。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艺术的二度创造结合生活体验获得灵感,将生活中有意义和价值的部分提取,运用到钢琴演奏中,不仅拉近了生活和音乐的距离,也可将二度创作发挥到极致。

无论是钢琴学习还是钢琴演奏,都是一个需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的体验过程,只停留在技术和理论层面的学习和演奏,极易产生疲劳、厌倦情绪,适时的把学习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不仅可以使演奏快速融入作品中,增加生活情趣,更能使钢琴学习摆脱乏味状态,进入可持续、高效发展状态。如结合生活中产生的风声、雷声、汽笛声等声响营造到钢琴作品需要的音效中;将日常中挠、勾等动作用于表现轻快的跳音演奏;将冷暖色调感受和声色彩;用绘画中的构图,理解音乐的层次结构等等。除此之外,多渠道的开拓演奏者视野,与诗歌、电影、绘画、宗教等相邻的人文学科的结合,横向连接,纵向深入,进而构成对音乐的理性思考。柴可夫斯基的《四季》,由带有标题的十二首独立小品组成,每一首都侧面反应了俄罗斯人的生活,其中的《五月》也被称为《清静之夜》,描绘了每到五月,俄国境内很多地区出现了黄昏与黎明相接的现象,即使在夜晚,没有太阳,到处都是柔和的光线。作为钢琴演奏者,接触到这种带有标题性质的作品,必须在弹奏前对作者及反应的自然现象入手,分析作品每个乐段的结构以及想要表达的乐思,达到表现力与准确性的完美契合。

其中的A段,用G大调D大调交替演绎,用清晰的合唱式织体,勾勒出富有歌唱连贯的主旋律,内敛的力度起伏,犹如进入到静谧祥和的画面之中,细腻地描绘出人民沉浸在安逸舒适的幸福生活中。

2.利用感知力,助推音乐想象力

从演奏者的角度来看,音乐感知力一方面来自于对旋律、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直观反应,另一方面也包含音乐赋于人情绪上或悲或喜、或怒或乐的反应,这些反应唤起演奏者内心画面,思维产生想象,实现音乐基本要素与情绪反应的完美结合。正如古人刘勰所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钢琴演绎也是如此,通过大量演奏实践,明确音乐感知在构建思维模式中的助推作用,利用原始的情感冲动,逐步形成内在情感向外在表现的转化。感知力的丰富和培养,需要调动所有感官器官参与,除了耳朵感受到的旋律、和声等客观音响外,内心听觉也是主观的、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演奏者拿到一个新的钢琴作品,在了解作曲家和创作背景后,并不一定急于试奏和练习,而是通过视觉上对节奏、音高、声部的把握,唤起内心音响后,再进行演奏时,这些内在的声音变得具体、清晰,对演奏者快速抓住作品精髓大有裨益。

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它并非孤立的空洞想象,而是对艺术形象的创新构造带到自我艺术境界中的合理想象。在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中,演奏者通过将感受到艺术意境不断延伸、重组,扩充想象力空间,具化到每一个弹奏动作,甚至每一个音符,达到想象与演奏的完美契合。《茨冈舞曲》是一首具有西班牙舞蹈风格的钢琴作品,以热情奔放、节奏鲜明而著称,作品中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舞蹈步伐与动作,演奏者可根据不同的音型展开合理想象,以想象带动演奏情绪。

在热烈富有张力的引子之后,进入乐曲第一乐段,以带有装饰音的附点节奏为主要节奏型,单音主调旋律宛如热情美丽的女舞者,身着光鲜亮丽的服装,以饱满的情绪在舞蹈。

之后双音以跳奏构成的旋律,节奏型的变换给人的想象的直观反应便是舞步发生了变化,独舞变成双人舞,男主角的出现使旋律变得更加刚劲有力,傲慢不失优雅的姿态映入眼帘。

3.创设情境,激发思考

创设情境,可以是学习环境和角色的创设。将自己置身于钢琴演奏的指导者,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因为指导者除了能够示范作品,还需要了解作曲家的特点、作品风格特点,还能将作品的难点分析以及如何克服难点的方法,站在这种高度,可以激发演奏者主动解决这些问题的兴趣。创设情景,可以是演奏环境的创设。将自己置身于即将在专业的音乐厅演出,演出前需要针对容易出现的瑕疵放大处理,反复的强化训练,及时总结反思,是练琴进入到高效状态的有效做法。创设情景,还可以是把自己置身于作曲家创作角色的本身,通过内心与作品交融产生的共鸣,容易拉近与倾听者之间的距离。

(三)第三阶段“综合”和“评价”的运用

作为认知目标理论的高级阶段,关键词为检查、评论、创造等。要求演奏者通过分析运用,做出不同作曲家的演奏风格的比较,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并个性化的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最能体现演奏者的综合素养。这种认知能力依赖于演奏者长期积累而迸发的灵感,以及客观的批判和评价。

1.灵感中求进步

灵感多半产生于轻松、愉悦的身心,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建立在对某一事物长期的关注与探索之上,也是对研究者知识宽度与广度的考量。如牛顿正是在苹果树下休息时,苹果砸在自己头上,顿悟出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正是在洗澡时看到溢出的水,产生了阿基米德定律。国外学者柯克曾经对灵感进行相关说明:“大家认为的灵感不过是把传统中已有的素材进行刻意的再创造翻新而已。”钢琴演奏也是如此,演奏者要非常明确钢琴的机械发音原理,对各种演奏技巧掌握娴熟,对各时期音乐文化背景了然于心,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认知,并进行综合协调,才能构成钢琴演奏的灵感,并在灵感的驱使下完美演绎甚至超越。

2.批判中求创新

批判性思维在钢琴演奏中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演奏者在演绎作品过程中,分析、归纳、质疑、思辨等思维品质都是批判性思维的具体体现。美国著名的符号学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艺术家塑造的大多为‘情感’形式,但是这种情感不同于爱发牢骚或者是幼稚无知的儿童所抒发的情感。艺术家会将那些难以形容和不易体现的现实真实地呈现给大家,这种方式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然而,艺术家抒发的情感并非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大多数呈现出来的情感都是他们认识到的人类情感。一旦艺术家熟练的掌握操纵符号的能力,他所获得的知识就会完全超过他们的自身经验。”由此可见,钢琴演奏绝不能是简单的情绪宣泄,而应是深入理性思考后的真情流露。例如钢琴乐谱中f这一个简单的力度记号,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不同作曲家所表达的情绪各不相同。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作曲家是在得知祖国沦陷,心怀悲痛时创作,因此的开头第一句和弦分解上行,应演奏出沉而有力的效果;贝多芬一生坎坷,作品却充满不屈不挠的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在作品《命运》中,开头的强奏,应是给人以意志和力量的强奏;钢琴协奏曲《黄河》,描绘了人民从搏斗到胜利的过程,其中的强奏既有黄河惊涛骇浪的画面感,更有人民必胜的信念。正是这些批判性的思维模式,才能构成更为精准的音乐思想。

四、结语

思维能力对钢琴演奏效果的影响贯穿于演奏、学习过程的始终。从演奏角度来说,优化利用思维品质,不仅使钢琴演奏科学而系统,更使作品生动而有趣;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说,通过思维的多渠道渗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而摆脱钢琴学习中的每一个瓶颈。

猜你喜欢

练琴钢琴演奏演奏者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练琴记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乐乐姐姐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