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视域下的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翻译研究
——以安徽省双一流高校为例
2019-10-08王宏应孙绪凯
王宏应 孙绪凯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大学的国际交流和对外合作办学日益频繁。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建立一定数量的国内领先、国际前沿的中国双一流高校。在国际合作和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双重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认识到对外宣传和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中国大学的形象资料是海外人士了解学校的重要渠道,对其进行翻译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学校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徽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本文以这三所高校为例来展开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的翻译研究,所选例文和译文均来自这三所高校的官方网站。
一、外宣翻译
曾利沙认为:“外宣翻译包括对外介绍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发展状况、各级政府的政策公告及对外交流活动的信息通告;各地市政建设宣传、招商引资与旅游宣传、各种国际性活动及行业展览活动宣传等等,其共性在于传递以客观事实为主的‘信息’,注重对外宣传的社会效应。”[1]张健也曾提到,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主要传播对象的交际活动[2]。
黄友义提出了著名的外宣翻译三原则,即在进行外宣翻译时,应遵循“三贴进”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3]。
曾利沙和张健提出的定义涵盖了外宣翻译的方方面面,包括内容、过程和性质等。黄友义的三原则在外宣翻译实践和研究中也极具指导意义。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的翻译属于特殊的外宣翻译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宣传和塑造中国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国际形象。在语言、风格和形式等方面,形象资料较为独特,有必要对其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接下来的翻译研究奠定基础。
二、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的特征
顾名思义,大学形象资料指的是学校的校训、学风、校园精神、办学定位、学校概况和学校宣传册等文本,是校园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提炼,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最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色,也最能展现学校的形象。中国大学的形象资料与一般的外宣资料不同,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措辞优美
形象资料能展现大学的整体形象,在语言上往往力求优雅,经常使用正式、典雅的词语。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是“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短短的十个字简明扼要,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留下了大气磅礴、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的大学形象。
(二)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大学往往传承久远,文化气息浓厚。这些高校的宣传资料无疑也烙印了深厚的文化气息。大学校训最能体现这个特征。例如,安徽大学的校训“至诚至坚,博学笃行”出自《礼记·中庸》一书,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文化。原文是儒家对德行的高要求、高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了对学生“德才兼备”的要求,把传统文化和学校的育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宣传目标明确
中国大学的宣传资料功能十分明确,就是把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方针、治学理念、办学成就和发展规划等告知读者,向国内外宣传学校,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各个高校的官网上都有学校简介,读者阅读后对学校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头脑中就能勾勒出学校的整体形象。比如:
例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校现有20个学院(含6个科教融合共建学院)、31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和5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从例1这个形象资料中,读者通过一系列的数据了解中科大的办学水平、规模和实力,从而知晓该校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能有效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国际形象,宣传目的十分明确。
三、外宣视域下的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翻译原则
形象资料的翻译是中国各高校向国外宣传和推介自己的重要手段,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毫无疑问属于外宣翻译。基于黄友义的外宣翻译三原则,根据形象资料的特征,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的翻译需要遵循符合自身特点的三原则:体现语言内涵,展现文化语境和实现宣传目的。
(一)体现语言内涵
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的翻译首先要遵循体现语言内涵的原则,也就是要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语读者准确地理解资料所传达的信息。这里的语言内涵不仅仅指语言本身,还应该包括文本形式和语言风格。例如:合肥工业大学的校训是“厚德、笃学、崇实、尚新”。译者在对这个形象资料进行翻译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其语言内容,该校训包含了对“品德、知识、真理和创新”的追求;其次要考虑校训的“标语式”的文本形式;最后考虑其正式、典雅的语言风格。因此,这个校训翻译成“pursuing virtue and knowledge,seeking truth and innovation”,体现了语言、风格和形式的统一,完美的展现了原文的语言内涵。
(二)展现文化语境
在中国大学的形象资料中,文化语境的内容较为常见,是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译者在翻译中对文化语境的处理不当往往能极大的影响这些资料外宣的效果。译者应该理解资料文本的文化内涵,用贴近译语读者的语言把文化内涵展现出来。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中的“红”和“专”就是特定时期的语言,有独特的文化语境。这里的“红”指具有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专”指熟练掌握技术和知识。所以,其官方译文“socialist-minded and professionally proficient,associating truth with fact”较为适宜,用译语读者易懂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文化语境。
(三)实现宣传目的
大学形象资料的翻译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宣传的目的。因此,译者必须意识到“内外有别”,认识到译语国家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方式与中国的区别。同时,译者要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反应,努力使译文在内容、风格和文体上符合译语读者的习惯,从而达到外宣的目的。请看下例的原文和译文:
例2安徽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译文:Co-sponsored by People's Government of Anhui Province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RC,Anhui University is a member university of"Project 211:(a national key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project)and a key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affiliated to Anhui Province.
译者在括号内解释了211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大学建设项目,使国外的读者能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211大学的内涵,从而达到了外宣目的。同时,“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的译文以状语的形式放在句首,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宣传效果较佳。
四、外宣视域下的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翻译策略
在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翻译三原则的指导下,译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来进行翻译活动,以便达成外宣目标。这些策略归纳如下:
(一)直译
大部分的中国大学形象资料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但直译不等于硬译或死译,有时为了表达文中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在直译后加上注释,使译文能准确被译语读者理解。请看例3:
例3作为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安徽大学)学校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
译文:As a pioneer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of Anhui,AHU was established in Anqing City(the capital of Anhui Province at that time)in 1928.
从译文可以看出,在翻译中,译者采用了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括号内的译文是采用“注释”的方法来介绍安庆,符合英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此句的其它部分则采用“直译”这种常见的策略。直译和注释的结合,补充了相关的文化背景,使这句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达到了外宣目的。
(二)增译
增译又指补充性翻译。根据两种语言间不同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在翻译时适当增补一些词语、短语或句子,旨在译出原语作者感到理所当然,而译语读者却不甚了解,甚至感到诧异的意义[2](张健,2013:21)。在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翻译中,译者在处理一些中国特色的名词和术语时,为了使译语读者了解其内涵,往往加上解释。例如:
例4(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译文:In 2017,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as included in the list of"Double First Class"plan,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 pla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例4的译文用同位语在句尾补充说明了 “双一流”计划的内容,使译语读者了解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层次和水平,极大提升了该校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宣传效果极佳。
(三)释译
释译又称解释性翻译。汉语中有许多“高大上”的词语,往往用在标语或宣传口号中,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外宣翻译必须善于用外国人的语言、思维和他们熟悉的符号说话,考虑外国民众的种种实际情况,搞“中餐西吃”,以求“说明中国”[4](张振华,2005:4)。在此情况下,译者可以用译入语中的通俗语言来表达其意思,以便让译语读者理解,从而达到宣传目的。例如:
例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译文:From the start,USTC's mission has been to"focus on frontier area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e top leader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na and the world".
正如上文所说,“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其语言极具汉语特色,“寰宇”、“天下”等非常抽象,需采用释译的方法来翻译。译者理解了汉语的意思,贴近英语读者的译文就水到渠成了。
(四)专译
专译也可叫约定俗成性翻译。对一些专有名词、术语等来说,译者可以采用约定俗成的译名来处理。比如,校名、地名、建筑名称等。合肥工业大学校名的译文是“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众所周知,工业一般翻译成“Industry”,但合工大的英文校名却没有采用这个单词。这是为了跟国际接轨,因为国际上的工科一般用“Technology”这个词来表达。译者用“Technology”这个词能使译语读者迅速了解该大学的类型,对树立其一流大学的形象很有帮助。
(五)变译
变译又叫变通性翻译策略。黄忠廉指出,变通是为了满足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而对原作做较大的灵活变动的行为[5]98。传统中国译界强调译文要“信”、“达”、“雅”。 变译是对这一传统译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演化,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翻译目的。在大学形象资料的翻译中,为了外宣目的,译者可以采用变通的翻译策略,包括简化翻译、整合翻译等,不追求原文和译文的完全对等。因为,从外宣视域来看,这些汉语的信息过于程序化、机械化和模式化,对宣传的效果没有帮助,可以删减或整合。例如:
例6(安徽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鲜明、创新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一流,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是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内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译文:With a long history,a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a variety of disciplines,strong academic strength,distinctiv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a thick innovative atmosphere,beautiful campus environment and first-class teaching conditions,AHU has become a key base for cultivating high-level talents for Anhui Province,having great influen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在这个例子中,译者使用了删减和整合的策略。汉语中,“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单位”这个句子没有翻译出来,原因有二:一是前面的语言能表达出“全国文明校园”的意思;二是译语国家没有对等的称号,翻译出来可能给译语读者带来疑惑,不翻译出来丝毫不影响这句话的意思,对外宣目的没有影响。同时,“在国内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这句话被整合为“having great influenc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在国内外都具有巨大的影响)。这样的整合翻译能完全达到外宣目的,省去了不必要的跨文化障碍。
五、结论
中国大学通过其编印的形象资料向国内外进行宣传,使读者全面了解学校,对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大有益处。因此,对这些形象资料的翻译和研究势在必行。通过上文的分析,外宣视域下的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的翻译模式如下所示:
图1 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翻译模式图
如图1所示,中国大学形象资料的译介传播可以将外宣为视域,遵循体现语言内涵、展现文化语境和实现宣传目的的翻译三原则,采用直译、增译、释译、专译、变译等翻译策略,译者可以译出理想的译文,从而达到外宣目的,提升中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