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探索

2019-10-07田腾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提升路径培养

田腾

【摘 要】 本文在总结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综述与分析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培养和提升创业意识的路径:抓意识形态教育,占领思想阵地;完善课程体系;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现状;提升路径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此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生势必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做出具体的创业行为,更重要的是创业意识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行为。但是目前我们高校的创业教育还是停留在创业理论的教授,带给学生的影响有限,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不知从何着手进行实践。因此只有从思想上转变,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思维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意识的培养应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可以和实践紧密连接,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具有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一、文献综述

创业意识是人们对创业的认识、理解。创业意识再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创业者是否认可和参与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1]Krueger(2000)认为“创业意向指的是潜在创业者对开展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来自创业者的主观感受,不仅和创业者个人特质相关,而且和他人对创业者个人的态度和能力的评价相关”。[2]Thompson(2009)认为,“创业意向指的是某种信念,该信念将会在创业者计划开设创新公司中的各个步骤。”[3]

在国内的众多研究中,郝风平、方志伟、陈璐曾经发表《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研究》,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育并不是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去创业,而是要求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改变他们的就业、择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对他们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坚定他们的理想,主动寻求自我发展。[4]张克辉(2015)认为高校毕业生已经具备基本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但是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激烈的竞争,毕业生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他们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全面的培养,尤其是他们的创新意识。[5]夏鹏彬(2018) 在南京高校本科大学生中展开调查,从创业兴趣、创业制约因素、创业目的、创业活动参与度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但是受制约因素比较多,比如:资金和创业管理能力等。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并且真正参与创业的毕业生相对较少。针对这些问题,夏鹏彬提出了一系列举措。[6]

二、高校创业意识培养现状

1、创业意识培养方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意识培养多是通过创业基础课或者是依托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展开,例如:“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创业基础课课时也比较少,大多针对低年级学生。少量的课时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在年级分配上也不平衡,大一大二的学生处于迷茫期,部分同学还没有给自己的未来生活做好规划,大三、大四学生已经趋向成熟但是没有这样的课程作为指导。创业基础课程上理论知识传授比较多,实战机会少,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也持怀疑态度,他们甚至持教师有本事先创一个业给大家看看的态度。还有部分高校的创业意识培养主要是通过职业规划课程进行,这样显得非常单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自己的体系,虽然在职业选择方面可能涉及到创业的内容,但是涵盖不全面,無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更无法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2、创业意识培养不够系统

创业意识的培养应该是系统而全面的,应该循序渐进但是高校的创业课程不连续的现状导致高校该课程没有针对性,实质性效果也就比较差。这样的课程和创业教育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过调查,多数学生认为现在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创业知识,向学生灌输创业的理论,这样子的教学模式没办法刺激学生的创业意识。

3、创业意识培养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填鸭式或者是老师主导的课堂没办法让学生体会到创业的乐趣和意义,反倒在这个过程中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还没有创业就对创业有强烈的反感,或者是面对创业巨大的风险而回避风险,打消自己创业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模式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只能起到消极的作用。

4、创业意识培养制度不完善

创业课程没有受到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还在知识传递的阶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高校还没有创业实训平台或者是基地,没有给大学生提供平台进行创业实践。学生无法从创业实践活动中获得支持导致学生容易放弃或者认为创业实践没有任何意义。创业实践活动成果难转换,一些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大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成果很难转换成实践活动,打击了学生的创业热情,这样子并不利于长期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5、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

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淡薄,学校学生间没有浓厚的气氛。大部分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追求平稳。这样的择业观使学生缺乏创业精神。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学生衣食无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愿意开拓进取,这样的大环境也不利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另外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的原因来源于社会和家庭的扶持力度不够,虽然我们现在提倡创业,也有一定的创业扶持力度,但是在创业面临的巨大风险前这些扶持是显得杯水车薪。家庭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思想保守,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压力过大,希望他们毕业后进入稳定的单位例如:公务员、事业单位这样的“铁饭碗”。这样传统的思想阻碍了创业意识的培养。

三、创业意识培养路径

1、抓意识形态教育,占领思想阵地

想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必须要从思想上解决问题,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国家创业政策和创业文件的宣传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了解国家的创业政策。高校应开设相关的政策解读讲座和交流会,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国家政策是前提基础。高校可以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比赛或者是国家的大赛来宣传创业政策,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学习。再次,在了解创业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应结合创业环境和文件政策对学生加强思想引领,让大家做好思想准备、对创业没有抵触或者是恐惧心理,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才能迎接在创业中的各种困难。第三个方面是高校应利用各种媒体阵地辅助宣传,充分利用高校自媒体、公众号等多种媒介来进行宣传,可以树榜样和标杆来进行宣传。甚至可以将宣传常态化,开设专门宣传创业的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创业平台里可以宣传优秀创业毕业生的成功经历、分享创业故事,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实战上进行引领。

2、完善课程体系

目前各个高校也都有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这门课程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设立相对应的独立学分。具体而言,一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应该依靠创新教育的目的编排。创新教育应有独立的教学大纲,大纲内容应该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将学生的专业与创新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全方位人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所学可以和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学生也会对创业更加有兴趣。其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开设不同的创业课程。创业课程应阶段性、针对性突出。低年级学生处于迷茫期,目标不明确但是最容易受各种思潮的影响。在此阶段的创业课程应该抓住学生的思想特点展开教学,让低年级学生充足了解创业的理论和政策,对创业产生兴趣并逐渐尝试进行实践。高年级的學生思想成熟,也有了一定了实战经验,但是他们面临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包括家庭的、社会的和学校的,所以在这个阶段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心里的调试。面临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失去了创业的想法,觉得毕业后先找个工作养活自己比较重要,这个时候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没有进行创业,可以引导学生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分步骤进行,毕业后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也是一条发展路径。不能因为没有毕业就创业而否定学生。最后是建立多元化创业课堂,创业课程必须落到实处,最终都是要和创业实践活动结合。所以高校的创业课程应该走出课堂,走进实训基地或者是企业进行观摩、学习、交流。将自己在学校课堂上所学的东西通过实际的观摩进一步了解。

3、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校应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创业支持体系。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三个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家庭的创业支撑体系是基础,因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上大学之前的十几年间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家庭,所以原生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思维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要想对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培养首先应该对家长进行培训,在家长中间深入宣传创业政策,同时可以邀请有创业经历或者正在创业的家长在学校进行宣讲,用真实的事例来影响学生。对于创业成功的家长可以聘为创业导师,定期给学生开展讲座。第二个影响大学生的因素是学校,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需要选拔具有一定资质的老师进行创业指导。加强创业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最后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社会应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利于社会上的创业园和创业谷等创业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利于社会上著名的创业家来指导学生创业,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聘请他们为校外创业导师,定期一对一帮扶大学生展开创业实践。

大学生创意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全面的培养过程。只有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才能更好的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注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全面的创业支撑体系,逐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成,李宜泽,黄震.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因素研究——基于对北京大学生的调查[j].高教探索, 2017(6).

[2] Krueger N F, Reilly M D. Carsrud A L. 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15(5)411-432.

[3] Thompson E R. 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3)669-694.

[4] 郝风平,方志伟,陈璐.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9).

[5] 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研究[j].学理论,2015(15).

[6] 夏鹏彬.培养高校本科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以南京高校为例[j].林区教学,2018(12).

【作者简介】

田 腾(1991—),陕西咸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提升路径培养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