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本科护生岗前培训现状及对策

2019-10-07朱亚杰于雯李婧孙春彦任吉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岗前培训必要性现状

朱亚杰 于雯 李婧 孙春彦 任吉

【摘 要】 本文在阐述岗前培训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护生岗前培训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优化岗前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法;加强专业学习,培养临床思维;合理安排和自我规划;进行科学引导和心理疏导。

【关键词】 本科护理生;岗前培训;必要性;现状;对策

一、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要面临崭新的、复杂的临床环境,其社会角色发生迅速变化,护生因缺乏处理临床突发事件的经验,易产生焦虑感和挫败感。护生的岗前培训不仅可以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帮助护生提前熟悉真实临床情境,增加护生的信心,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護生岗前培训现状

1、岗前培训体系

目前本科护生的岗前培训分为两种。[1]第一种培训方式是学校对在校护生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多是针对某专项护理操作进行的训练,其优点是可以反复训练、尽快掌握要领,缺点是学校因条件的限制无法提供具有真实临床氛围的学习环境,护生独立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差,许多技能得不到训练。另一种培训方式是医院对进入医院实习的护生进行的一次岗前培训,其优点是院内培训贴近临床,护生可以广泛的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技能,缺点是培训时间短而任务重。

2、岗前培训内容

本科护生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如导尿术、静脉穿刺、无菌技术、吸氧等,还包括掌握相关医疗法律法规、职业防护知识等等。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护生岗前培训缺乏一套成熟的参考标准,在校岗前培训只能凭借经验教学,容易出现教学内容疏漏、覆盖知识面不全的情况,最终导致不同学校的培训效果参差不齐。

院内岗前培训内容多而复杂,其要求护生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操作,还要能够尽快熟悉医院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医院人员分配等情况。各医院常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岗前培训标准,医院培训与在校培训发生部分脱节。

3、岗前培训的方式

护生岗前培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护理实践技能操作培训,另一种是PPT教学,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多年来我国护理教育过分重视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护理的实践性、职业性较强,这使得传统的培训无法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岗前培训的教学力量

按照国家卫生部要求,高等护理教师的师资应有90%以上达到本科学历。据宋冰等人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本科护理院校教师结构性授权处于中等水平,[2]我国护理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护生岗前培训要求教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目前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没有余力再去研究教学或接受系统的教育培训,另外我国对临床护理人才走进学校管理制度还不成熟,聘用薪资过低等现象也削减了临床优秀护理人才教学的积极性。

上述原因导致我国能胜任教学和临床两份工作的护理教师绝对不足,目前我国护理岗前培训呈现出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临床经验,在职的医院护理人才临床经验丰富但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

5、护生的学习接受程度

由于缺乏临床护理体验,护生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经常会忽视一些自以为不重要的知识点。如在医院预防控制感染的学习中,护生常会忽视关于手卫生、垃圾分类、戴口罩等简单的操作、这为以后进入临床造成隐患。另外还有部分护生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态度不认真,训练不仔细、老师强调的要点不能掌握。

例如在《妇产科护理学》中提到:羊水过少会危及胎儿的生命,而羊水是胎儿自身尿液排出组成的,所以羊水过少的孕妇应当多喝水。某一孕妇妊娠32周,孕检羊水过少,遵医嘱回家连续三天少量多次饮水以增加体内的蓄水。但当孕妇再次孕检时发现羊水不升反降,后经更换喝水方法才解决了羊水过少的问题。原来要想达到增加羊水的目的应快速地大量喝水以增加胎儿肾脏利尿。这个案例表明,课本上的知识理论不能死板的应用于临床,护生要把握其临床意义、提高悟性,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实际临床问题。

6、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由于即将面临崭新的学习兼工作环境,护生有面对新环境的新鲜感,也有担心因不能尽快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潜在危机感。诱发这些复杂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如担心医院实习分配部门不理想、担心带教老师的态度和教学能力、担心住宿交通费用、还有某些考生面临着考研与实习的双重压力等,这导致目前护生实习前普遍存在着自感缺乏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情况。

不同层次护生的焦虑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异,据王芹芹等人调查结果显示:[3]本科护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高于专科护生。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本科护生对自我定位和未来就业我期望较高,但实际本科护士实习中无法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优势有关。另一方面社会对护理工作的偏见或护生本身对工作的不自信也是护生焦虑的重要压力源。

三、对策

1、优化岗前培训体系

加强学校与实习医院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探索促使院校双方制定统一的关于联合培养护生的标准,优化培训体系。均衡的分配护生在岗前培训以及在医院实习阶段的学习任务,使护生岗前培训连贯、全面不脱节。

2、创新培训方法

目前我国对护生岗前培训的方法进行了许多探索,如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4]部分高校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开经验座谈会,也有高校聘请医院在职辅助岗前培训,还有学校会充分利用全国或全省护理技能大赛等活动来提高护生的技能操作水平。目前我国教育人员还提出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这是一种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该方法引起了护理学生和老师的广泛兴趣。

3、加强岗前培训力量

鼓励重视护理专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持续关注临床一线的发展,帮助教师将临床案例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为护生提供丰富真实的护理经验,避免教学与临床脱节。

鼓励院校联合的教师培养模式[5],一方面为专职教师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合理制定关于兼职护理教师的薪资报酬以及职务职称标准,让能力强的临床护理人才走进课堂,为岗前培训的护生补充护理知识、分享更多护理经验。

4、加强专业学习,培养临床思维

作为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护生应当提高自我要求。在岗前培训阶段既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关注一线临床发展,提高专业水准、科研能力等综合能力。主动利用临床案例学习,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按照护理程序为病人全面护理,培养临床思维。

5、合理安排和自我规划

在岗前培训阶段护生应该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自我规划。合理的自我规划可以帮助护生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激励学生把学习和能力等素质的发展提升为自觉自为的修炼,提高护生对岗前培训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效能。另一方面護生应学会自我鼓励与自我批评,客观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预设在实习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制定相关的对策,这可以大大降低护生对发生未知事件的担忧与恐惧。

6、进行科学引导和心理疏导

在岗前培训阶段,学校和教师方面应该帮助护生客观的分析目前医院的实习状况,包括现存在的问题以及本科护生的就业前景,防止护士进入实习后因环境角色的变化而产生适应不良或心理落差大等情况。积极关注护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可以对护生可以进行抗压训练,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特点,利用集中干预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存在抑郁焦虑等情况的护生进行疏导,以期提高护生自信心,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自我形象。实习医院方面应该提供更多医院的相关情况等,减轻护生进入实习前的陌生感和畏惧感。

四、展望

本科护理教育是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岗前培训在护理教育中又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我们要在护生岗前培训的方式、方法,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力量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争取在护生岗前培训阶段不仅能够将提高技能操作能力和自我防护的能力、还能够降低护生面对新环境紧张感,帮助护生更快的适应医院环境、将所学所用投入到临床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 孙巧云,徐菊玲,袁义厘.我国护生临床实习前岗前培训的现状研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6)8-10.

[2] 宋冰,刘诗盈,李小寒.本科护理院校教师的结构性授权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08)926-930.

[3] 王芹芹,何春渝,唐琴,向露霞,周娜,张巧.不同层次护生实习前状态——特质焦虑现状的调查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3(02)242-244.

[4] 丁洪琼,邬山,刘俊香.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护生岗前培训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08)131-132.

[5] 于雯,杨瑞贞,李秀丽,刘敏,朱凤祥,祝宪庭.在校专职护理教师与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胜任力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3)1197-1199.

【作者简介】

朱亚杰,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在校学生.

于 雯,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讲师,本文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岗前培训必要性现状
综合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化模式实践
中美初任警察岗前培训比较研究
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