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澄清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9-10-07安秋亭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启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价值澄清的概念、方法及其运用策略。认为价值澄清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在于: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立场坚定地坚持社会主导价值的启发和引导。

【关键词】 价值澄清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价值澄清”(value clarification)最早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是由拉思斯(Louis Raths)、哈明(Merrill Harmin)、西蒙(Sidney Simon)三位学者提出的。1966年他们合著的《价值与教学》系統地论述了价值澄清的方法及其运用策略,使得“价值澄清”逐渐发展成为当代西方道德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大主要理论流派,对西方的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价值澄清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征,价值澄清方法或许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些许启示。

一、价值澄清的界定

善与恶的价值问题,是伦理道德所要处理的。价值从何而来?主观价值观认为价值取决于人,没有人类就没有价值;客观价值观则认为价值来自于超自然的力量,如上帝、宗教、自然法、绝对命令。因此,价值的探究也就有两种不同的方法,这是一般研究价值的方法。[1]

而价值澄清却与此不同,它只关心价值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并不涉及价值的内容,不直接告知人们应拥有什么样的价值。拉思斯指出:“相比较而言,我们更关心一个人获得他的价值的过程,而不太关心任何人从个体经验中所获得的某种价值结果……然而,我们确实对什么样的过程能最有效地获得价值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产生于一种假设,即一个人不管获得什么价值,都应该尽可能有效地将他与周围世界以令人满意的、智慧的形式联系起来。”[2]

虽然价值澄清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但是它有着自己的理论前提和预设,即认为教育应该保持着价值中立的立场,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说教和灌输上。价值澄清不仅有自己的理论预设,还有它的预期目标,即期望帮助人们发现自己所向往的真正价值,并能够凭借这些价值积极地生活。

二、价值澄清方法及其运用策略

拉思斯指出,“我们所界定的价值不是灌输得来的,它们需要自由选择”,[3]既然价值是需要自由选择的,那么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价值澄清的方法、技巧和过程,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特定的价值观体系,这样也便于学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因此,他们一直专注于对价值澄清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其运用策略的设计、价值澄清过程的模式研究。

1、价值澄清方法及策略

拉思斯在论述价值澄清方法时着重提出了该方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实践策略的应用,主要可以概括为价值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填写法以及价值延续体法等三种方法。

第一,价值澄清应答法。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传递价值观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思考。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随意的交谈方法,而不是“硬性的”询问,因此它是一种比较容易传递价值观的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交谈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第二,价值表填写法。顾名思义,它是指通过填写价值表,引发学生对个人价值观的思考。具体操作流程就是,学生针对老师讲述的问题,经过个人独立思考之后填写价值表,该价值表是按照价值澄清方法的七个标准编制而成,该方法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学生可以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独立地做出评价。因此,这种方法的前提必须是个人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不能在大组讨论,更不能在全班讨论。

第三,价值延续体法。它是指所有的问题都不应该只有两个极端的看法,应该至少有两种以上的方法可供选择,因而这种方法适用于大组或者班级讨论,通过讨论,可以扩大可选择的范围和可能性,可以帮助学生澄清一些错误的看法和观点,减少学生的叛逆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觉性。[4]

2、价值澄清方法的核心

价值澄清方法的核心,就是三个层次以及七个标准(criteria)。

第一层次“选择”(choosing),这一层次包括三个标准:第一,自由的选择。顾名思义,就是说选择不受外在限制,是完全自由的。人们加以内化并将其作为生活指导的价值,必须是通过自己自由选择的。第二,从各种尽可能的选择中做出选择。如果不存在多种机会,也就谈不上自由选择。第三,价值必须是对每一个尽可能选择的结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的选择。也就说没有经过慎重思考的随意选择不能体现自由选择的真正内涵。

第二层次“珍视”(prizing),这一层次包括两个标准:第一,喜爱和珍视自己的选择并为这一选择感到满意。这一层标准体现的是选择后的心理状态,即对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并珍爱自己的选择。第二,乐意向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如果我们拥有一种价值,那么我们一定愿意向他人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第三层次“行动”(acting),这一层次包括两个标准:第一,根据做出的选择行动,价值必须被实行。价值是行动的指南,价值影响着行为,行为反映价值。价值必须被实行,这就是“对一个价值有所反应”,而不是仅仅只停留在“考虑一个价值”的层面。第二,重复这种选择并使之成为个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应成为生活方式。价值愈是强烈,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就愈大。价值通过在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渗透和弥漫,久而久之就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5]

综上所述,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分别依赖于内在的认知、情感,第三层次上升到外在行为,三个层次是知、情、意三种成分的结合。三个层次、七个标准呈一定的先后高低次序排列,它们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价值的形成和检验都要经过这一过程。

三、价值澄清方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主题班会、个别谈话、座谈会等形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托。这些形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们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缺乏互动,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有主体地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灌输。这种灌输是教育者强行将价值观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简单易操作,但是传播效果相对较差。随着大学生主体、平等、自我意识的增强,这种单向式的“说教”已经不能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且反而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极度反感,甚至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和消極抵抗的心理。拉思斯等人对传统的灌输方法进行了批判,他们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可能产生我们所理解的价值,这些价值反映了有理智的人在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作出自由的和深思熟虑的选择。”[6]传统的灌输教育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无法实现因材施教,而相比之下价值澄清方法就能做到这一点,它重视价值观形成的个体内部机制,并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单一的灌输已经不再能适应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必须做出改变。价值澄清方法就可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大学生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价值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根据2017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当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高校辅导员,还包括思想政治课和哲学课的教师以及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他们都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当代大学生的主力是“90后”和“0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自我意识,导致传统的灌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占据主导地位,大学生处于被支配和控制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导致学生在自身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参与度很低,他们常常会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事外,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灌输的价值观,缺少内化和思考的过程,这也导致他们无法从内心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价值澄清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会限定某种特定的价值观,而是帮助受教育者积极思考,并不断整合选择,从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价值澄清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再是真理的说教者,而是转换成学生价值形成的导航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也不再是灌输和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这一过程使得师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因此,价值澄清方法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启示之二应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靠“高高在上”的“教育”和“管理”,而应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使他们成为学生的“陪伴者”、引导者、知己、朋友,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立场坚定地坚持社会主导价值的启发和引导

价值澄清方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属于实践的范畴,教育实践活动也必然具有实践的特征,因此价值澄清方法同样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更加重视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但是,价值澄清方法也同样存在局限性,它要澄清的价值是有选择限定性的,并非完全自由的。列宁指出,“教育‘不问政治,教育‘不讲政治,都是资产阶级的伪善说法。”[7]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借鉴价值澄清方法的同时,更应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社会主导价值的认同。价值澄清方法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启示之三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应注意克服价值澄清方法对社会主导价值观确立的忽视这一缺陷,立场坚定地坚持社会主导价值的启发和引导,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价值选择,帮助学生澄清一些错误观念,特别是一些反社会、反国家、反党的错误观念,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真正做到知、情、行。

【参考文献】

[1] Jacques P. Thiroux, Ethics: Theory and Practice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3-15.

[2][5] [美]路易斯·拉思斯.谭松贤译.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27.27.

[3][6] Louis E. Raths et al, Values and Teaching [M].Columbus, Ohio: Merrill, 1978.291.41.

[4]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7.94-95.

[7] 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400.

【作者简介】

安秋亭,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启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