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拍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07赵阿坤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拍摄新闻摄影航拍

【摘 要】 目前,航拍技术已在新闻摄影中崭露头角,其具有独特的视角、广阔视野以及智能化的信息处理能力,被广泛用于违法违规现场采访、户外大型活动、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报道之中。但是目前的航拍新闻摄影仍然存在安全隐患较大、报道手法单调、法律风险较高等问题,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促进硬件升级,强化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为未来的新闻采编开拓更好的空间。

【关键词】 航拍;新闻摄影;拍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航拍技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航拍技术的出现,给侦查,摄影等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由于航拍技术具有别具一格的优势,很快被广大新闻工作者用于新闻摄影之中。

一、航拍新闻摄影的内涵与特征

1、航拍新闻摄影的内涵

航拍,又被称作“空拍”、“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利用航空模型、飞机、热气球、飞船、火箭、风筝、降落伞等拍摄平台,从一定高度对下方地貌或其他事物进行影像摄取的一个过程,[1]这种从“上帝视角”的拍摄摆脱了平视、仰视这些传统的摄影角度,[2]以全新的拍摄视角在空中全方位地进行拍摄,给观看者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

新闻摄影是进行纪实性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是指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的摄影功能对正在发生且具有报道价值的事件或景象进行摄取的行为,所摄取的特定瞬间形象配上说明文字后即可进行报道。这种纪实报道相对于语音报道或文字报道来说具有更为直观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聚焦。

故此,所谓的航拍新闻摄影即是指利用航拍技术进行的新闻图片、视频摄取的行为。

2、航拍新闻摄影的特征

(1)视角独特,效果好。众所周知,新闻报道需要做到图文并茂几乎是对新闻的最基本要求,配图也成为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因此,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看到图片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也正是这海量的新闻图片让民众产生审美疲劳,只有更新颖的图片才能快速地吸引民众的眼球。航拍打破了传统新闻摄影技术的局限性,利用空中这个独特的、全新的拍摄视角对下方物体进行拍摄,除了可以获取正上方影像外,还可以在同一图片中同时展示多个被拍摄面,部分无人机在航拍中甚至可以实现自动悬停、饶点飞行、五项避障等功能,使新闻的现场更加全面地展现在民众面前,带来更为震慑的现场视觉效果。航拍也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视角在新闻摄影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2)时效性强,风险低。“新闻”的“新”主要体现在其时效性,即消息在第一时间被报道才真正具有新闻的价值,如果过去的时间过久或者报道滞后于其他传播途径,该新闻便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但是,很多时候地理环境、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新闻工作者不能或不便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了快速获取现场信息,航拍便成了最佳的选择,通过航拍可以快速地获取到现场的一手图片,为新闻消息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和一手资料支持;同时,在进行违法犯罪现场、自然灾害现场或重大事故现场进行采访时利用航拍技术摄取新闻图片还可以避免给新闻工作者造成人身或财产安全问题,采访的风险性较低。

(3)视野广阔,视觉佳。航拍时,摄影设备位于被拍摄事物的上空,摄影设备与被拍摄事物的距离、所处位置均会影响到入镜事物的范围,在同等条件下提升航拍机的高程可以让更为广阔的空间进入镜头之中,比如利用无人机对大型园林进行航拍时,可以在地面利用遥控器调高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以实现全景入镜,这种效果是无法用传统的镜头伸缩方式来实现的;[3]再如对一座城市进行专题宣传时,可能会谈及风景名胜、道路交通等多个方面,如果单纯利用传统摄影技术的镜头推拉或设备位移几乎拍摄不出整体效果,而航拍不仅能够便捷地完成上述拍摄要求,还可以在快速位移过程中进行连续拍摄,形成图片组,给受众更好地视觉感知,这种效果是常规拍摄所不能达到的。

(4)信息采集,智能高。随着航拍技术的发展,当前航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拍摄影像,还能够进行部分数据采集工作。在进行图片或视频拍摄的同时,对拍摄过程中各项数据指标进行采集,可以为新闻工作者提供详细的数据信息。比如对正在进行的自行车骑行比赛进行报道时,航拍技术可以在空中对参赛选手的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如对参赛选手在一定条件下的骑行距离和所用时间进行智能处理,可以快速展现出该选手在某时间段的骑行速度,航拍的这种优势是地面摄影不能够实现的。

二、航拍新闻摄影的应用场景

1、重大自然灾害或事故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外界急需知道灾区的受灾情况,但是受灾区出现通讯信号中断、交通受阻等问题,灾区信息无法传输出来,新闻工作者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后,恶劣的现场环境使得新闻工作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否则他们的人身安全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新闻报道必须具有时效性,即只有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将真实情况进行报道的新闻消息才具有价值,而航拍技术正好解决了困扰新闻工作者的这些问题。天津港的危险品仓库爆炸后,多家媒体人士赶赴天津港,利用无人机从空中俯视的视角对爆炸现场进行了拍摄,不仅保障了新闻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还使得新闻的时效性得到了保证。

2、户外大型活动

重大节日庆典、马拉松比赛、大型演唱会、端午节赛龙舟等户外大型活动一般具有参与人员较多、场面宏大等特征,传统的拍摄技术只能将其中的一部分人员或景象展现给受众,无法全面地看到整个场景的现状。如在山地自行車比赛中,传统的跟拍摄影只能展现部分参赛选手的情况,无法给观众展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不利于主办方实时监控现场情况,比如及时发现参赛选手的受伤情况等。而航拍从高空以俯视视角进行移动跟拍,将整个活动场景立体的展现给了受众,一切场景尽收眼底。

3、违法违规现场采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违章建设和环境污染成为了常见问题。在城乡建设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化、新农村建设、老城区改造等项目都伴随着征收拆迁,高额的征收拆迁补偿让很多人加入了违章建设的大军之中,及时发现违章建设并获取现场情况成为了一个难题;在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企业遍布的今天,大气污染、水污染、粉尘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排污调查往往存在诸多困难,新闻工作者前往现场拍摄往往会遭到阻挠,传统的新闻摄影技术此时显得束手无策。但是,航拍技术具有隐蔽性强、灵活度高等特征,可以轻松地解决上述问题,即新闻工作者可以在一定距离的地面操控无人飞机,由无人飞机搭载的摄像设备从空中往下进行移动俯拍,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到真实情况,为违章建设管理及环境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三、航拍新闻摄影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较大

虽然目前的航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航拍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也是不争之实,干扰不仅可能会影响航拍的效果,还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首先,航拍对自然条件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强降水、大风、极端天气等都可能会影响航拍机而带来安全隐患,如2013年12月重庆某媒体对渝利铁路开通进行航拍报道时正好遇到极度低温天气,致使用于航拍的无人机坠毁;其次,因操作不当或专业技术不过关,可能导致错误操作或操作失控,致使航拍机坠毁;再次,航拍机自身的局限性也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航拍机需要借助无线信号,如果遇到信号干扰、飞控软件故障等问题,操作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安全危险发生。不论是航拍机在空中“黑飞”,还是出现坠毁,都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甚至可能会威胁地面的安全。

2、隐私权受到挑战

由于航拍动作是在空中进行的,基本不会受到地面障碍物的影响,许多地面拍摄无法逾越的鸿沟在航拍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随着航拍机与摄影设备的不断升级,所摄取图像的清晰度及准确度也在快速提升,尤其是无人机航拍可以摄取很多常规途径无法获取的细微内容,给隐私权保护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各类媒体枚不胜举的今天,很多媒体依赖于爆料他人所不知的消息,尤其是私人空间消息,而这种消息的取得往往又依赖于窥探行为。为了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部分无良的狗仔队甚至会无视国法、铤而走险,对被拍摄对象进行非法监视或侵入式拍摄。为了拍摄自己所需要的素材而不择手段,不仅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人的私人生活,是对隐私权赤裸裸的挑战。

3、报道手法单调

虽然说航拍摄影给新闻报道开拓了全新的报道视角,让受众体验到了从“上帝视角”看世界的感受,但是这种全景式空拍图仅仅是数据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过于使用航拍镜头进行新闻报道,同样可能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很多新闻需要嵌入采访报道和细微拍摄,所谓的采访报道在新闻摄影时总需要有人参与互动,以更为直观的享受传达新闻信息,而航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航拍机,新闻工作者无法就近进行解说性报道,单纯依靠画面展现很难突出细节化信息,受众也难以抓住事件的重点;而细节拍摄是指新闻摄影中需要关注细节内容,贴近拍摄,抓取到关键的瞬间,这与航拍着重体现大场面景象是截然相反的。[4]一般来说,常规的新闻事件报道现场需要融合“问、答、看、评”等环节,而航拍新闻报道手法则主要集中在“看”的环节,非常容易造成新闻信息的不全面,可能会影响到受众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深度理解。

4、法律风险较高

虽然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出台关于航拍方面的系统性法律规范,但是各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中也零星地存在一些关于航拍的规定,比如美国规定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不得超过400英尺,再如我国对民用航空器低空飞行较为严格的安全飞行区域要求,因违反相关规定而被管理部门处罚的例子并不少见。除此之外,《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5]等法律性文件还对无人机系统驾驶员执照、航拍机操作技术等方面内容作出了规定与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新闻媒体如果贸然使用航拍技术进行新闻采访很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航拍新闻摄影的未来发展路径

虽然目前航拍新闻摄影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航拍新闻摄影是未来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向。个人认为,航拍新闻摄影未来的发展必须从解决以下问题入手:

1、着眼市场需求,促进硬件提升

从理论上来说,搭载航拍设备的平台包括但不限于飞机、人造卫星、热气球等,但是结合新闻摄影工作实际来看,并非所有的航拍机都可以广泛用于新闻摄影之中,在实际新闻工作中大多数新闻工作者使用的仍然是小型无人机或其他航空器模型,这些航拍机的硬件仍然存在诸多待解决问题。首先,当前广泛用于新闻航拍的航拍机仍然存在动力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大众市场可购置的航拍机主要依赖于电池,电池的续航能力一般在20-40分钟之间,无法胜任要长时间的航拍新闻摄影任务。通过提升电池续航能力或开发新的动力来源可以为航拍机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等提供运行保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航拍机坠毁的可能性。其次,现阶段大多数航拍机拍摄的新闻图片画质均比不上传统的新闻摄影,严重的甚至存在画面扭曲情况,这直接影响了观众的视觉效果。再次,目前航拍机的降噪功能还有待提升,拍摄的很多新闻视频夹杂了许多不需要的声音,比如航拍机螺旋桨的声音,不论后续是否通过人工手段进行降噪,均会影响到真实环境的音效。基于以上种种情况,目前新闻摄影航拍机的硬件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之处,设备制造商要紧跟市场需求,突破技术障碍,优化硬件功能。

2、强化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航拍新闻摄影在传媒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基本是个不争之实,但是具有航拍资质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可谓少之又少。目前,国内持有AOPA发放的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书的仅寥寥百人,在身处数以万计的新闻工作者中的无人机驾驶资质持证人更是屈指可数。过硬的操作技能是新闻摄影质量乃至航拍安全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职业素养是避免航拍过程中触碰法律法规的保护盾。现阶段大多数从事新闻航拍摄影的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专业教育,这些“自学成才”人员相对于专业人才来说,出现航拍机“黑飞”、航拍事故的概率要高很多,面对突发情况往往无法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妥善处置。[6]因此,强化航拍新闻摄影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职业素养是媒体机构、新闻院校的共同责任。

3、完善法律法规,优化政策环境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对于航拍机的管控还是非常严格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等对航拍机的重量、飞行高度、飞行空间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比如,航拍机不能在各类机场、军事区域、高压环境等区域任意飞行、拍摄,但是很多禁飞区域的划定并不是十分清楚,合法合规行为的界定标准也不明确,这使得很多新闻工作者不敢轻易使用航拍进行新闻摄影;又如,部分航拍需要提前办理报备、审批,按照什么流程进行报备、哪些突发性新闻可以不经批准等问题目前并没有成熟的规定。航拍新闻摄影的发展趋势,呼吁着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而法律体系的健全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一味的等待这个过程的推进可能会阻碍我国传媒市场的发展。而政策则可以弥补法律的这一缺陷,完善国家政策、优化政策环境,不仅可以规范航拍新闻摄影,还可以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做好准备工作。

五、结语

毫无疑问,近几年航拍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可以说这将成为未来新闻采编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专业人才的缺失、传媒市场的混乱、法律法规的不足均是现阶段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航拍技术在新闻采编中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张宇强.无人机航拍新闻“热”的“冷”思考[J].中国记者,2015(11)63-64.

[2] 苏媛.探析无人驾驶航拍器在新闻产品中的应用[J].新闻战线,2016(13)51-54.

[3] 龙鸿祥.无人机新闻的特点与面临的困境[J].青年记者,2015(13)83.

[4] 马强,苏登科.无人机航拍对新闻报道方式影响的研究[J].新闻论坛,2017(3)7-1 1.

[5] 陈小同.浅谈航拍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286-287.

[6] 左庆.无人机新闻摄影的优势与注意事项[J].青年记者,2015(26)39.

【作者简介】

赵阿坤(1989.09—)男,汉族,安徽蚌埠人,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摄影系本科毕業,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摄影.

猜你喜欢

拍摄新闻摄影航拍
航拍巴彦呼硕
魅力航拍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论文物照片档案的管理
VR拍摄技术在纪录片中的应用
电视新闻摄像实验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案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万事俱备,能飞多远飞多远